一种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引诱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557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引诱剂活性成分是由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顺,反-9,12-十四碳烯醇,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和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组成,可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麻楝蛀斑螟性引诱剂制成诱芯,单个诱芯所含有效成分为50-2000μg,将诱芯放入粘虫诱捕器中,可用于监测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田间发生动态,预测其危害程度,指导其它防治措施适时进行,并同时诱杀雄性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引诱剂
技术介绍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1gnatha cellifera(Meyrick),属鱗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新小卷蛾族Olethreutini是危害红树林紫金牛科Myrinaceae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危害桐花树的叶片。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是红树林常见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香港、澳门、广西、海南等地。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初孵幼虫即吐丝将顶芽附近2?3片嫩叶不规则地粘结在一起,潜藏在中间危害,取食叶肉,致使叶片逐渐干枯脱落,隐蔽性强,喷洒化学农药难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虽不致整株枯死,但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生态价值。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有关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研宄主要涉及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等方面,没有关于其性信息素的研宄报道。为此,开展鉴定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信息素的研宄,应用于该虫的无公害防治及预测预报,开发出新的防治技术,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信息素组合物,应用于该虫的测报和无公害防治。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信息素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信息素组合物是以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顺,反_9,12-十四碳稀醇,顺,反_9,12-十四碳稀乙酸酯和反,反-8,10-十二碳稀乙酸酯组成,其质量比范围0-10: 0-10: 0-10: O-1Oo将上述性信息素组合物制备成诱芯,即性信息素组合物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得到性信息素溶液,加入到释放载体中即得诱芯,单个诱芯所含有效成分为50-2000 μ g,所述溶液的溶剂为重蒸正己烷。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首次发现并鉴定了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信息素,并得到优化的组合物配比: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顺,反_9,12-十四碳烯醇,顺,反_9,12-十四碳烯乙酸酯和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组成,按质量比0-10: 0-10: 0-10: 0-10比例混合组成,运用该性信息素组合物能有效诱杀大量的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雄蛾,应用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种群监测和防治,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危害的防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引诱剂不论是用来虫情预测测报,还是用诱捕法或干扰交配法直接防治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均有利于保护天敌,提高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有利于减轻污染,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提取物中四种物质出峰时间和面积图;图2为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谱库和提取物离子碎片图对比;图3为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提取物完整离子碎片图;图4为顺,反-9,12-十四碳烯醇谱库和提取物离子碎片图对比;图5为顺,反-9,12-十四碳烯醇提取物完整离子碎片图;图6为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谱库和提取物离子碎片图对比;图7为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提取物完整离子碎片图;图8为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谱库和提取物离子碎片图对比;图9为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提取物完整离子碎片图;图10为提取物和标准化合物的质谱碎片图对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1、提取性信息素取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处女雌蛾,暗期处理约5-8小时左右,观察雌蛾处于召唤状态时,将处女雌蛾于冰箱冷冻3分钟,用眼科手术剪剪取其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后用昆虫针将性信息素腺体放入2ml色谱进样瓶(Agilent公司)中,使腺体完全浸泡在溶剂中,浸泡液在室温下静置60分钟,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浸泡液,通过超微过滤膜过滤杂质后,移于另一洁净色谱进样瓶中,经氮吹仪浓缩后,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2、性信息素鉴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条件: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鉴定在7890A-5975C GC-MS(Agilent公司)上进行,色谱柱为DB-5 (30mX 250 μ mX 0.25 μ m),无分流进样,进样量I μ 1,升温程序:起始温度50°C,保持2分钟,升温每分钟10°c,上升到280°C,保持10分钟,全扫描采集,通过与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作对比,确定待测成分。3、室内电生理学试验四种组分的性信息素混合溶液及单体在室内进行触角电位试验,对照组为重蒸正己烷,不含性信息素组分。4、制作诱芯采用硅橡胶诱芯,每个诱芯加入10 μ I配好的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顺,反-9,12-十四碳烯醇,顺,反_9,12-十四碳烯乙酸酯和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混合溶液,溶剂为重蒸正己烷。5、室内外引诱试验将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顺,反-9,12-十四碳烯醇,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和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混合溶液,与其单体对照进行室内和野外引诱试验,对照组为空白硅胶诱芯,只滴加重蒸正己烷,不含性信息素组分。结果和分析1、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鉴定桐花树毛颚小卷蛾腺体提取物和标准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联用分析(图1),提取物和标准化合物的质谱碎片图对比(图10),其特征离子峰值完全一致,结果表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性信息素组分为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顺,反_9,12-十四碳烯醇,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和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3、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试验触角电位试验表明:性信息素组分混合溶液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反应高于单体,但均能引起雄虫触角的反应,活性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图2)。4、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室内外引诱试验在进行室内行为试验,通过使用四壁嗅觉仪,分别装有四种组分混合溶液、四种组分单体及对照组的诱芯,每次互换位置随机组合,发现四种活性组分及对照组单独使用,无法引诱到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雄虫,四种活性组分混合物可以表现出显著的诱蛾效果,4天过后,平均每一诱捕器引诱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雄蛾10.2头。在湛江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引诱试验,悬挂诱捕器15个,分别装有四种组分混合溶液、四种组分单体及对照组的诱芯(每处理3个诱捕器),相邻诱捕器间隔10米,发现四种活性组分及对照组单独使用,无法引诱到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雄虫,四种活性组分混合物可以表现出显著的诱蛾效果,2天过后,平均每一诱捕器引诱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雄蛾5.3头。结论截止目前,国内并没有报道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性信息素,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性信息素组分。【主权项】1.一种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信息素是由顺_8_十二碳稀乙酸醋,顺,反-9,12-十四碳稀醇,顺,反-9,12-十四碳稀乙酸醋和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引诱剂,其特征在于:由顺-8-十二碳稀乙酸酯,顺,反-9,12-十四碳稀醇,顺,反-9,12-十四碳稀乙酸酯和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组成,其质量比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性信息素是由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顺,反‑9,12‑十四碳烯醇,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和反,反‑8,10‑十二碳烯乙酸酯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姣温秀军刘志韬常明山孙朝辉张媛媛张蒙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