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412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06:40
提供一种在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中不发生张力发生组件与连杆机构的干涉的构造。具备:输出轴(109),与架空线相连;螺旋弹簧组合体(140),在输出轴(109)被架空线牵拉之际赋予架空线张力;以及连杆部件(110),夹装在输出轴(109)与架空线之间;连杆部件(110)具有一对的连杆臂(111a、111b),具有间隔地配置,能够一边拉伸架空线一边旋转,螺旋弹簧组合体(140)能够位于一对的连杆臂(111a、111b)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赋予架空线拉力的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公开了使弹簧和连杆机构组合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弹簧通过连杆机构的旋转而伸缩,从弹簧产生的张力经由连杆机构赋予架空线。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2012-101667号公报。在上述的使用了弹簧和连杆机构的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中,弹簧与旋转的连杆机构的干涉成为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是收存了弹簧的张力发生组件不位于连杆机构活动的范围的构造,但在为了省空间化而谋求了小型化的情况下,弹簧与连杆机构的干涉成为问题。在这种背景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中不发生张力发生组件与连杆机构的干涉的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的特征在于,具备:输出轴,与架空线相连;张力发生组件,在前述输出轴被前述架空线牵拉之际发生赋予前述架空线的张力;以及连杆机构,夹装在前述输出轴与前述架空线之间;前述连杆机构具备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具有间隔地配置,能够一边拉伸前述架空线一边旋转,前述张力发生组件能够位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张力发生组件能够位于构成连杆机构的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之间。即、从一对的第1连杆臂的旋转轴的方向观察,能够成为旋转的一对的第1连杆臂与张力发生组件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得到了追求省空间化,并且不发生张力发生组件与连杆机构的干涉的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中,前述连杆机构具有第1作用点,第2作用点,和旋转中心位置,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旋转的轴的方向观察,该第1作用点处于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重合的位置,赋予架空线张力,该第2作用点处于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重合且离开前述第1作用点的位置,前述输出轴与其相连,该旋转中心位置位于沿与连接前述第1作用点和前述第2作用点的线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线上,成为前述连杆机构的旋转中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若第1作用点被架空线牵拉,则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绕旋转中心位置旋转。此时,第2作用点向将输出轴拉离张力发生组件的方向牵拉,发生拉伸架空线的张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中,前述连杆机构具备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和第2连杆臂部,该第2连杆臂部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结合,沿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前述第2作用点位于前述结合的位置,前述旋转中心位置处于前述第2连杆臂部上离开前述第2作用点的位置。在此,第1连杆臂部与第2连杆臂部既可以直接结合,也可以经由其它的部件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中,前述张力发生组件具有纵长形状,前述输出轴从前述张力发生组件的一方的端部被拉出,前述张力发生组件能够以另一方的端部为旋转中心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通过被架空线牵拉,连杆机构旋转,进而张力发生部件也随之旋转,并且输出轴从张力发生组件中被拉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或4中,前述连杆机构具有包括前述第1连杆臂部以及前述第2连杆臂部的板状的部件。本专利技术的连杆机构自然能够由纵长形状的连杆臂构成,但也能够由板状的部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板状的部件中包含连杆臂的构造,能够把握连杆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5任一项中,具有一体化部件,将支承前述张力发生组件旋转自如的部件和支承前述连杆机构旋转自如的部件一体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将张力发生组件发生的张力设定成想要的值(或者想要的范围)容易。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中不发生张力发生组件与连杆机构的干涉的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侧面局部透视图(C);图2是实施方式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侧面局部透视图(C);图3是实施方式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侧面局部透视图(C);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连杆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俯视图(A)以及侧视图(B);图6是实施方式的侧视图(A)以及(B);图7是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其它例子的连杆部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101:外筒,102:弹簧接触部,103:内筒,104:外侧螺旋弹簧,105:弹簧接触部,106:内侧螺旋弹簧,107:弹簧接触部,108:弹簧接触部,109:输出轴,110:连杆部件,110a:L字臂部,110b:构成L字臂部的短边,110c:构成L字臂部的长边,110d:连接部,110e:连接孔,110f:连接孔,111a:连杆臂,111b:连杆臂,111c:轴部,111d:轴部,112a:连杆臂,112b:连杆臂,115:双股连杆臂,116:架空线连接部,117:固定部件,118:安装部件,119:柱,120:螺栓,121:轴,122:轴,123:加固部件,130:轴,131:固定部件,132:安装部件,133:螺栓,140:螺旋弹簧组合体,150:连杆机构,161:安装部件,162:安装部件,163:轴,170:一体化用连接部,180:连杆部件,181:连杆臂,182:连杆臂,183:结合部件,184:结合部件,185a:轴部件,185b:轴部件,186a:连接孔,186b:连接孔,190:连杆部件,191a:连杆部件片,191b:连杆部件片,193:轴部件,194a:轴部,194b:轴部,195a:连接臂,195b:连接臂,196:架空线连接用杆,197:结合部件,198:边,199:边,200: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300: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400: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具体实施方式1.第1实施方式(构造)图1~图3示出了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100。图1示出了未外加来自架空线的张力的状态,或者即使外加了架空线的张力该张力也弱、未进行输出轴的拉出的状态。而且,从图1的状态将架空线向图中右侧的方向稍稍牵拉、弹簧稍稍伸长的状态示于图2,进而,从图2的状态将架空线向图中右侧的方向稍稍牵拉,弹簧进一步稍稍伸长的状态示于图3。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100具备螺旋弹簧组合体140。螺旋弹簧组合体140是使用了螺旋弹簧的张力发生组件,在圆筒部件的内侧收存螺旋弹簧,具有若拉出输出轴,则螺旋弹簧被压缩,在其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发生要将输出轴拉回的力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组合体140如后述那样在动作时旋转,倾角稍稍变化。但以大致水平的状态配置。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旋转是指图1(B)以及图1(C)的面内、即图中Z-X平面内的旋转。这在以下的说明中也相同。螺旋弹簧组合体140具备以同轴状配置的外筒101和内筒103这两个圆筒部件。在外筒101的轴向上的一方(图中的右侧)的端部内侧设有圆环形状的弹簧接触部102。弹簧接触部102具有以圆环状配置有向轴中心的方向突出的凸条的构造。这对于其它的弹簧接触部也相同。在外筒101的内侧,以同轴状收存有作为内侧的圆筒状的部件的内筒103。在外筒101与内筒103之间设有间隙,在该间隙中配置有外侧螺旋弹簧104。外侧螺旋弹簧104也可以在轴向上分割成多个。这对于其它的螺旋弹簧也相同。外侧螺旋弹簧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具备:输出轴,与架空线相连;张力发生组件,在前述输出轴被前述架空线牵拉之际发生赋予前述架空线的张力;以及连杆机构,夹装在前述输出轴与前述架空线之间;其特征在于,前述连杆机构具备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具有间隔地配置,能够一边拉伸前述架空线一边旋转,前述张力发生组件能够位于前述一对的第1的连杆臂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30 JP 2012-2393761.一种架空线用拉力平衡器,具备:输出轴,与架空线相连;张力发生组件,在前述输出轴被前述架空线牵拉之际赋予前述架空线张力;以及连杆机构,夹装在前述输出轴与前述架空线之间;其特征在于,前述连杆机构具备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还具备第2连杆臂部,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具有间隔地配置,能够一边拉伸前述架空线一边旋转,前述第2连杆臂部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结合,沿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并且,前述连杆机构具有第1作用点、第2作用点和旋转中心位置,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旋转的轴的方向观察,该第1作用点处于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重合的位置,赋予架空线张力,该第2作用点处于与前述一对的第1连杆臂部重合且离开前述第1作用点的位置,前述输出轴与该第2作用点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込正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