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栏板锁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162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后栏板锁闩结构,适于利用设置在锁闩本体底部的止动器来防止制转杆的过度旋转,因此能够排除后栏板锁闩的锁定故障。通过安装在锁闩本体中的球型电气开关,实现了平滑的开关操作。改善了后栏板开关操作的方便性并增强了后栏板锁闩的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后栏板锁闩结构
技术介绍
后栏板一般安装在车辆后部用于将物体装卸到车辆中。升起型结构一般都用在后栏板中。升起型后栏板的后栏板的两个上端都安装有铰链。因此,该后栏板可以通过铰链以旋转动作打开或关闭。后栏板的下端形成有一个外手柄(outdoor handle),用于从车辆外部操作后栏板。打开和关闭装置由锁闩构成,通过操作外手柄将后栏板锁到车身上或开锁。后栏板锁销一般包括开口杆(open lever)、叉杆和制转杆(pawllever)。开口杆由外手柄操纵。叉杆将后栏板锁定在闩眼中。制转杆根据开口杆的操作来控制叉杆的操作。在后栏板锁闩中还设有电气开关,以便在打开后栏板时能够照明。所述的后栏板锁闩应该能稳定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来防止安装在后栏板锁闩上的制转杆过度旋转,从而实现后栏板的稳定操作。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了平滑操作的电气开关。车辆后栏板锁闩结构包括锁闩本体。安装在所述锁闩本体底部并枢轴转动地与闩眼锁定或解锁的叉杆。安装在所述锁闩本体底部,并通过绕轴旋转运动保持或者释放叉杆锁定状态的制转杆,其中叉杆与闩眼锁定。止动器从锁闩本体中伸出,用于在释放叉杆的锁定状态后当制转杆回复至初始位置时,防止制转杆的过度绕轴旋转。附图说明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本质和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后栏板锁闩结构的立体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锁闩本体的底部;图3是图1所示的除去上支架、锁闩本体和下支架的内部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沿图1中IV-IV线的剖视图;和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锁闩本体的底部。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后栏板锁闩结构包含从锁闩本体10底部突出的止动器12。电气开关50安装在锁闩本体10内部。更具体地,车辆后栏板锁闩装置还包括带有垂直形成的操作孔11的锁闩本体10。开口杆60其一端通过杆62与外手柄(未示出)相连。开口杆60的另一端插入操作孔11中由弹簧64弹性支撑。开口杆60的另一远端从锁闩本体10的底部伸出。制转杆30固定在枢轴32上并由其支撑。制转杆30安装在锁闩本体10的底部并枢轴连接在开口杆60的伸出远端。叉杆20安装在锁闩本体10的底部,通过制转杆30锁住或者释放。电气开关50安装在锁闩本体10内部。参考图3,制转杆30通过枢轴32枢轴旋转地固定在锁闩本体10的底部,并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弹力作用。叉杆20通过枢轴22固定在锁闩本体10的底部。叉杆20由弹簧逆时针方向提供的弹力弹性支撑。如图3所示,弹簧包括以缠绕于枢轴32形式装配的制转杆30扭转弹簧34,和安装在枢轴22一侧的叉杆20的弹簧24。制转杆30与叉杆20部分接触,并限制叉杆20的旋转。因此,制转杆30能够锁住或者释放叉杆20。如图2所示,止动器12从锁闩本体10底部位于制转杆30和叉杆20之间伸出。止动器12的一端做成与锁闩本体10的边缘相连接的肋形结构。通过环绕枢轴32设置的扭转弹簧34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可以防止制转杆30过度地旋转。电气开关50由通孔13、弹簧54和球部件56组成。设置在锁闩本体10中的通孔13在其下部的宽度窄。弹簧54插入到通孔13中,弹簧54的上部与开关连接器52相接触。球部件56插入通孔13中,且球部件56的一部分球体伸出到位于弹簧54底部的叉杆20的移动空间中。球部件56优选地通过用于电流的导体使用。电气开关通过以下步骤装配,首先将球部件56插入到设置在锁闩本体10上的通孔13中,然后将弹簧54插入通孔13中,并且具有与弹簧54接触的盘型结构的开关连接器52覆盖通孔13的上表面,开关连接器52通过螺钉58紧固。另一方面,锁闩通过下列步骤组装。将制转杆30和叉杆20安装在锁闩本体10的底部。接着,在制转杆30和叉杆20的下方装上下支架44。在锁闩本体10的上表面装上上支架42,从而完成锁闩的组装。附图标记14是将上支架42、下支架44和锁闩本体10固定在一体的固定衬套。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过程。如图3所示,当外手柄(未示出)拉动杆62且开口杆60旋转时,与开口杆60连接的制转杆30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制转杆30的突出部31从叉杆20的颚部21上移开,使叉杆20受限制的旋转状态得以释放。因此,受到弹簧24逆时针方向弹力作用的叉杆20相对于枢轴22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从闩眼100释放后栏板的锁定状态。当叉杆20旋转时,叉杆20的一部分接触球部件56并向上抬高球部件56。电气开关50通过叉杆20接收电信号,并由此点亮乘客室的照明灯。也就是,通过叉杆20传输给电气开关50的电流是作为信号电流施加。因为叉杆20与电气开关50彼此是通过由弹簧54弹性支撑的球部件56非直接接触的,所以实现了平滑的开关操作。当释放被拉动的外把手时,杆62松开,开口杆60由于弹簧6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而被向后拉动,因此释放了施加给制转杆30的压力。在环绕设置在制转杆30的枢轴32的扭转弹簧34的作用下,制转杆30顺时针方向旋转。从锁闩本体10底部突出的止动器12限制制转杆30超过一特定角度的旋转。因此排除了后栏板锁闩的锁定故障。参照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止动器12可以呈柱状从锁闩本体10突出。止动器12还优选地在与制转杆30接触的部分上设有减震垫70。当止动器12限制了制转杆30的旋转时,减震垫70吸收了撞击并同时减少了噪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置在锁闩本体底部的止动器可以防止制转杆过度的旋转,有助于排除后栏板锁闩的锁定故障。并且,通过锁闩本体上安装的球型电气开关执行平滑的开关操作。因此,改善了传统后栏板的开关操作的方便性,并通过平滑操作增加了车辆后栏板锁闩系统的耐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后栏板锁闩结构,该结构包括锁闩本体;安装在所述锁闩本体上并枢轴地与闩眼锁定或解锁的叉杆;安装在所述锁闩本体上,并通过旋转运动保持或者释放所述叉杆的锁定状态的制转杆,其中所述叉杆与所述闩眼锁定;设置在所述制转杆和所述叉杆之间的固定衬套;和从所述锁闩本体中伸出,用于在释放所述叉杆的锁定状态后当所述制转杆回复至初始位置时,防止所述制转杆过度旋转的止动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杆和所述制转杆安装在所述锁闩本体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从所述锁闩本体的位于所述制转杆和所述叉杆之间的位置伸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锁闩本体边缘相连接的肋形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以柱状从所述锁闩本体伸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在与所述制转杆的连接部分还安装有减震垫。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位于所述锁闩本体的所述制转杆和固定衬套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电气开关,其包括形成在所述锁闩本体中的通孔,其下部的宽度窄;插入所述通孔中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开关连接器接触;和插入所述通孔中的球部件,所述球部件的一部分突出到所述叉杆的移动空间中,且所述球部件接触所述弹簧。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后栏板锁闩结构,该结构包括:锁闩本体;安装在所述锁闩本体上并枢轴地与闩眼锁定或解锁的叉杆;安装在所述锁闩本体上,并通过旋转运动保持或者释放所述叉杆的锁定状态的制转杆,其中所述叉杆与所述闩眼锁定;设置在 所述制转杆和所述叉杆之间的固定衬套;和从所述锁闩本体中伸出,用于在释放所述叉杆的锁定状态后当所述制转杆回复至初始位置时,防止所述制转杆过度旋转的止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南赫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