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89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转向机构(1),包括:一转向机构壳体(2);一在转向机构壳体(2)中可移动一转向位移地导向的齿条(3);一可旋转的并与齿条(3)相啮合的转向机构主动齿轮(4)以及一第一压块(5),其中齿条(3)借助该第一压块(5)可向转向机构主动齿轮(4)的方向被施加一力。一种转向机构,其中存在改进的转向阻尼,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这样构成,即,使齿条(3)至少沿转向位移的一部分借助一第二压块(6)可向转向机构主动齿轮(4)的方向被施加一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用于汽车的转向机构是已知的,其中一与车轮的其他转向器相连接的齿条可借助一可驱动的转向机构主动齿轮沿其纵向方向运动。其中为了确保无间隙转向已知,齿条借助一压块向转向机构主动齿轮夹紧,以便达到齿条和转向机构主动齿轮的完全无间隙的啮合。齿条的这样的偏压基本上提高齿条沿其纵向方向的穿过力。现代的行走机构几何学常常设计成这样,使得一在驾驶过程中作用到转弯的车轮上的向一转向器中立位置(直线行驶)的恢复力仍然只是很小的。这在汽车转向时产生问题,其中特别是可能发生围绕中立位置的摆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机构,其中存在改进的转向阻尼。对于开头所述的转向机构按照本专利技术利用权利要求1所表明的特征达到该目的。通过借助第二压块的附加的作用力可能有利的是,以所要求的方式影响齿条的与压块的力相关的穿过力。在这种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不仅可用于手工操作的转向器而且可用于助力的转向器(动力转向器)。其中有利的是,第一压块经由第一支承装置而第二压块经由第二支承装置分别作用到齿条上。其中按照齿条和支承装置的构成可以按简单方式达到齿条根据其位置而改变的穿过力。优选第一支承装置由聚合物构成而第二支承装置特别优选构成为可旋转的金属支承装置。因此第一支承装置与齿条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而第二支承装置具有较小的摩擦。为了结合齿条的支持在两个空间方向达到一良好可调的摩擦,第一支承装置可以有利地与齿条的不垂直于第一压块作用力方向的支承面共同作用。齿条有利地具有一成形部,其中第二支承装置在一特别为齿条的一中立位置配置的移动区域内与该成形部共同作用。按简单的方式该成形部可以是齿条的第二支承装置配置的一支承面的凹槽。因此在总体上可以按简单的方式根据齿条的位置改变齿条的穿过力,同时一与齿条或转向器的中立位置相关的提高的穿过力能够有利地实现转向器在其中立位置的阻尼。在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的优选实施形式中,第二压块安装在第一压块上。有利的是,第一压块由第一弹簧相对于转向机构壳体支承,而第二压块由第二弹簧相对于第一压块支承。借此两个压块的小型结构设置将是可能的。并且按简单的方式交替地影响对到支承装置产生作用的支承力将是可能的,从而大致在齿条的各个位置一相应较小的力作用到第二支承装置或反之,在这些位置一大的力作用到第一支承装置上。于是由于各支承装置的不同的摩擦可以按简单的方式得到一可变的穿过力,同时优选并不改变两压块的总支承力,借助该力保持齿条处于其无间隙的啮合。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得自以下描述的实施例和诸从属权利要求。附图说明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并借助附图予以更详细地说明。图1示出一转向机构在转向机构主动齿轮和压块的区域内的示意剖视图,其中齿条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图纸平面延伸;图2示出转向机构从图1旋转90°的视图,其中齿条的运动方向位于图纸平面内并且齿条处于一中立位置。图3示出具有圆横截面的齿条的另一实施例。图4按该实施例的转向器的穿过力的示意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转向机构1包括一转向机构壳体2,在其中可沿纵向方向移动一转向位移地引导一齿条3。齿条的各末端与其他的用于汽车前轮偏转的未示出的转向杆系统相连接。当前的齿条3具有Y形横截面(见图1)。齿条3在Y形叉的区域内包括一系列齿3a,它们与一在转向机构壳体2内可旋转地安装的齿轮或转向机构主动齿轮4相啮合。转向机构主动齿轮4可通过汽车的其他的转向装置(未示出)可旋转地驱动,其中不仅可以涉及一通过一借助方向盘可旋转的轴的单纯手工操作的驱动装置而且可以涉及一电动的或液压的驱动装置。因此所述的转向机构不仅可用于动力转向而且可用于助力的转向。齿条的轴承和/或柔性这样构成,即它在垂直于其纵向方向和垂直于转向机构主动齿轮旋转轴线的方向(以下称为法向方向)具有足够的间隙,以便能够实现与转向机构主动齿轮无间隙的啮合。为了确保无间隙,齿条在其法向方向由一支承力F施力(见图2)。支承力F借助一第一压块5和一第二压块6施加到齿条3的对置于啮合的侧面上。第一压块5包括一压块体5a,其沿法向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转向机构壳体2的一对应的孔隙内。一构成为螺旋弹簧的第一弹簧5b相对于固定与转向机构壳体2固定连接的关锁垫块2a支承压块体5a。压块体5a在其面向齿条3的一端设有相对于法向方向分别倾斜约45°的两个侧面,在其上安装第一支承装置5c。第一支承装置5c对两个侧面的每一个包括一由弹性的聚合物构成的支承覆层。每一支承覆层作用在相关的第一支承面3b上,后者分别位于Y形齿条的对置于齿的两侧边表面上。由于支承面约45°的相对定向的倾斜,第一支承力的相对定向的分力相互抵消,并且第一支承装置5c的合力只沿法向方向延伸。借此达到齿条3沿垂直于法向方向的方向的附加的定心。在第一压块5的两第一支承面之间保留的中心区域内在压块体5a中设置一盲孔式的凹槽,在其中安装第二压块6。第二压块6包括第二压块体6a,它在第一压块体的凹槽中沿法向方向可移动地导引并且借助第二弹簧6b相对于第一压块体5a的底面支承。第二弹簧6b如同第一弹簧5b构成为螺旋弹簧。第二压块向齿条3方向的移动位移借助一在第一压块体5a上安装的挡圈5d限定。挡圈5d具有一足够大的孔,以便穿过一在第二压块体上安装的第二支承装置6c。第二支承装置6c在图中构成为支承球,它在第一压块体5a的半球形凹槽内导引。但也可以涉及一可旋转支承的滚子或涉及其他的本身已知的低摩擦的支承装置。第二支承装置6c在齿条3的第二支承面3c上滚动,后者相当于Y形齿条的中心主干的端面。通过第二支承装置6c传到齿条上的力在当前只沿法向方向作用。如特别是图2所示,齿条3的第二支承面3c具有一凹部3d,在其中在按图2的齿条3的位置上第二支承装置或支承球6c嵌入该凹部中。该齿条位置为转向器的中立位置(直线行驶)配置。本专利技术如下操作由压块5、6沿法向方向施加到齿条3上的总力F由第一压块5的分力F1和第二压块6的分力F2组成。其中通过第一支承装置5c传递分力F1而通过第二支承装置6c传递分力F2。由于支承装置5c、6c的不同的设计,一个构成为聚合物而另一个构成为金属的支承球或支承滚子,产生明显不同的摩擦力,其反向于齿条3沿其纵向方向的运动。其中至少第一支承装置5c(聚合物)的摩擦力大大有助于齿条3沿其纵向方向的总穿过力。在按图2的转向装置的中立位置支承球6c嵌入齿条3的凹部3d中,以致第二压块体6a贴紧挡圈5d。因此在该齿条位置没有合力通过第二压块6施加到第一压块5上,并且也没有支承力通过第二支承装置6c施加到齿条3上。因此总支承力F相当于分力F1,其通过第一弹簧5b经由第一支承装置5c施加到各第一支承面3b上、因此由于第一支承装置5c的构造实现一齿条3沿其纵向方向的最大穿过力。在齿条从其中立位置向外运动时凹部3d和第二支承装置6c不再对准,并且第二支承装置6c被从其挡圈5d向外逆着第二弹簧6b挤压。因此由于第二压块6容纳于第一压块5中同样有一反力施加到第一弹簧5b上,后者唯一地确定所述作用到第一支承装置5c上的第一分力F1。因此减小了分力F1,同时第二支承装置的第二分力F2从此时起不同于零。总支承力F=F1+F2在当前是恒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转向机构(1),包括:一转向机构壳体(2);一在转向机构壳体(2)中可移动一转向位移地导引的齿条(3);一可旋转的并与齿条(3)相啮合的转向机构主动齿轮(4);以及一第一压块(5),其中齿条(3 )借助该第一压块(5)可向转向机构主动齿轮(4)的方向被施加一力;其特征在于,齿条(3)至少沿转向位移的一部分借助一第二压块(6)可向转向机构主动齿轮(4)的方向被施加一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施派德尔L马蒂亚斯M龙博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鲁伯普雷斯塔转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