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677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源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FPC,所述FPC粘贴在所述胶架和导光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上方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均位于所述FPC一侧;所述上增光膜上方设置有遮光片,该遮光片延伸并粘贴在所述FPC上靠近所述扩散膜的一侧上方。该背光源的遮光片没有完全覆盖在FPC上方,而是局部覆盖在FPC一侧,可有效减薄FPC上的光源部分的厚度,即去掉光源端部分上方的遮光片,有利于背光源的进一步减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包括该背光源的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IX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组的视觉效果。随着液晶显示模组朝超薄方向发展,LCD使用的偏光片也在变薄,现有背光源中其光源部分凸出较多,当凸出高度大于下偏光片厚度时玻璃就无法搭配,无法获得超薄效果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的遮光片没有完全覆盖在FPC上方,而是局部覆盖在FPC —侧,可有效减薄FPC上的光源部分的厚度,即去掉光源端部分上方的遮光片,有利于背光源的进一步减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FPC,所述FPC粘贴在所述胶架和导光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上方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均位于所述FPC —侧;所述上增光膜上方设置有遮光片,该遮光片延伸并粘贴在所述FPC上靠近所述扩散膜的一侧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片为黑白胶或黑黑胶或黑银胶。进一步地,所述胶架下方还设有反射片。进一步地,所述扩散膜上设有遮光胶条,所述遮光胶条靠近所述FPC —侧。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条为黑色胶条。进一步地,所述FPC上设置有至少一光源。进一步地,所述FPC上方设置有一膜片,所述膜片一侧与所述遮光片部分重叠,另一侧延伸至胶架侧边。进一步地,所述膜片为双面无粘性的膜片。进一步地,所述膜片为下表面有粘性的膜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现有的遮光片为完全覆盖在FPC上方,而本技术的遮光片是局部覆盖在FPC—侧,可有效减薄FPC上的光源部分的厚度,即去掉光源端部分上方的遮光片,有利于背光源的进一步减薄;对于背面有铁架的背光源,在光源端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抬高光源端凸出高度(增加的高度就是节省的遮光片厚度),加大光源与反射片的间隙,进一步改善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源的局部剖视图;图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源I’上靠近光源端的局部剖视图,该背光源I’至少包括FPC13’及完全覆盖在FPC13’上方的遮光片15’,FPC13’上的光源14’ 一端凸出,且遮光片15’完全覆盖在该凸出部分,增加了背光源的厚度。而随着液晶显示模组往超薄方向发展,其各部件也在变薄,对于采用薄的偏光片方案要求光源端凸出的高度进一步降低。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源I上靠近光源14端的局部剖视图,该背光源I包括胶架11、导光板12、FPC13、至少一光源14 ;所述导光板12设置在所述胶架11内,靠近所述导光板12的胶架11 一侧设置有至少一 U型凹槽;所述光源14固定连接在FPC13上,且该光源14容纳在所述U型凹槽内,所述光源14优选但不限定为LED光源14 ;所述FPC13通过双面胶131粘贴在所述胶架11和导光板12上方;所述导光板12上方依次设置有扩散膜16、下增光膜18和上增光膜17,所述扩散膜16、下增光膜18和上增光膜17均位于所述FPC13 —侧;所述上增光膜17上方设置有遮光片15,该遮光片15靠近所述FPC13的一端延伸并局部覆盖在所述FPC13上靠近所述扩散膜16的一侧上方。所述遮光片15未覆盖在所述光源14的上方。所述遮光片15优选但不限定为黑白胶或黑黑胶或黑银胶。所述胶架11下方设置有反射片20,该反射片20通过双面胶111与所述胶架11固定连接。靠近所述FPC13的扩散膜16 —侧上设有遮光胶条161,该遮光胶条可以起到限制增光膜往下偏移的作用,防止增光膜移位。所述遮光胶条161优选但不限定为黑色胶条,黑色胶条可以吸光,减少光斑,改善效果。所述遮光胶条16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增光膜18和上增光膜17的厚度之和。所述FPC13上方覆盖有一膜片19,其材质可以是PET或者其它,主要起到遮蔽光线,防止光从玻璃穿透出去,影响显示效果。所述膜片19 一侧与所述遮光片15部分重叠,另一侧延伸至胶架11侧边。所述膜片19可以是双面无粘性的膜片19,还可以是下表面有粘性的I旲片19。对于背面有铁架的背光源1,光源14与反射片20距离近时,由于制造和组装误差,光源14可能压到反射片20而导致可靠性实验时发生反射片20褶皱的问题。采用本技术的背光源1,在光源端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抬高光源14凸出高度(增加的高度就是节省的遮光片15厚度),加大光源14与反射片20的间隙,进一步改善产品的可靠性。本技术的背光源I将遮光片15全面覆盖FPC13调整为局部覆盖,节省出遮光片15的厚度(节省的厚度随使用的遮光片15厚度变化,常用的是0.05-0.06mm,但不局限于此),降低了光源14 一侧凸出高度,有利于搭配使用超薄玻璃偏光片,有利于背光源和液晶显示模组的进一步超薄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任一上述的背光源,由于使用的背光源通过进一步降低光源端凸出的高度,有利于模组的进一步减薄和显示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FPC,所述FPC粘贴在所述胶架和导光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上方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均位于所述FPC —侧;所述上增光膜上方设置有遮光片,该遮光片延伸并粘贴在所述FPC上靠近所述扩散膜的一侧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为黑白胶或黑黑胶或黑银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架下方还设有反射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上设有遮光胶条,所述遮光胶条靠近所述FPC—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条为黑色胶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FPC上设置有至少一光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FPC上方设置有一膜片,所述膜片一侧与所述遮光片部分重叠,另一侧延伸至胶架侧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为双面无粘性的膜片。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为下表面有粘性的膜片。10.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源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FPC,所述FPC粘贴在所述胶架和导光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上方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均位于所述FPC一侧;所述上增光膜上方设置有遮光片,该遮光片延伸并粘贴在所述FPC上靠近所述扩散膜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FPC,所述FPC粘贴在所述胶架和导光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上方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均位于所述FPC一侧;所述上增光膜上方设置有遮光片,该遮光片延伸并粘贴在所述FPC上靠近所述扩散膜的一侧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新郭文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