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161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包括原煤仓、下料管,所述原煤仓与下料管之间连接有中间管实现互通,所述中间管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所述缓冲插板位于下料插板上方,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横向设置有若干缝隙,所述缓冲插板的缝隙大于下料插板的缝隙,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在与原煤接触一侧呈楔形,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旁侧设置有若干驱动插板在槽口上滑移的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缸与插板之间设置有防尘罩。该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能够根据生产需要自动下料,下料过程中进行缓冲,避免了原煤仓内煤粉压力过大对插板造成损坏与操作费力的缺点,提高生产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粉制备加工领域,是一种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
技术介绍
在冶钢的生产工艺中,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原料供应,传统的原煤插板阀装置,能够通过开闭实现原煤的下料与封闭,但传统的原煤插板阀为实心结构,气缸在推动插板阀滑移的过程中,原煤块与煤粉的混合物对插板造成很大的阻力,插板无法顺利开闭,活动费力,插板在原煤的巨大压力下容易折弯,卡在槽口,无法正常滑移,耽误生产,并且,传统的原煤仓装置为直筒状,无设置缓冲结构进行缓冲原煤的压力,对机构造成很大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对原煤进行下料与关闭,工作平稳、一体化的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包括原煤仓、下料管,所述原煤仓与下料管之间连接有中间管实现互通,所述中间管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所述缓冲插板位于下料插板上方,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横向设置有若干缝隙,所述缓冲插板的缝隙大于下料插板的缝隙,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在与原煤接触一侧呈楔形,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旁侧设置有若干驱动插板在槽口上滑移的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缸与插板之间设置有防尘罩。进一步的,所述原煤仓末端直径逐渐变小与中间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插板缝隙宽度位于15至25厘米之间,所述下料插板缝隙宽度位于2至5毫米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防尘罩呈波浪状可随插板左右伸缩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原煤仓、中间管与下料管为一体铸造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内部设置有缓冲插板,工作平稳,在进行阻隔原煤的同时原煤可部分穿过缓冲插板下漏至下料插板,由于下料插板的缝隙较小,所以在双层插板作用下原煤很难泄露进下料管,在进行下料时,缓冲插板后于下料插板打开,需要阻隔原煤时,缓冲插板先关闭,起到缓冲作用,减轻下料插板承受的压力,使插板运行平顺,并且插板上设置有楔形口,更能使原煤对插板的阻力减小,整体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插板阀开闭困难费力的缺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图1为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该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原煤仓;2_下料管;3_中间管;4_槽□ ;5_缓冲插板;6_下料插板;7_气缸;8-防尘罩;9-缝隙;10-机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包括原煤仓1、下料管2,所述原煤仓I与下料管2之间连接有中间管3实现互通,所述中间管3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槽口 4,所述槽口 4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插板5与下料插板6,所述缓冲插板5位于下料插板6上方,所述缓冲插板5与下料插板6横向设置有若干缝隙9,所述缓冲插板5的缝隙9大于下料插板6的缝隙9,所述缓冲插板5与下料插板6在与原煤接触一侧呈楔形,所述缓冲插板5与下料插板6旁侧设置有若干驱动插板在槽口 4上滑移的气缸7,所述气缸7固定在机架10上,所述气缸7与插板之间设置有防尘罩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煤仓I末端直径逐渐变小与中间管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插板5缝隙9宽度位于15至25厘米之间,所述下料插板6缝隙9宽度位于2至5毫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罩8呈波浪状可随插板左右伸缩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煤仓1、中间管3与下料管2为一体铸造成型。具体实施过程:不需要下料时,缓冲插板5与下料插板6都闭合。进行下料时,下料插板6在气缸7作用下先打开,在缓冲插板5阻隔下,原煤先下料一部分,颗粒较大的原煤被缓冲插板5阻隔,减小压力与冲击,接着缓冲插板5在气缸7作用下也打开,由于部分颗粒小的原煤先通过缓冲插板5缝隙下料,所以缓冲插板5的压力与冲击也很小,此时原煤开始完全下料;当不需要下料时,缓冲插板5在气缸7作用下先闭合,将原煤先阻隔部分,接着下料插板6闭合,彻底阻隔原煤的下料。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包括原煤仓、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仓与下料管之间连接有中间管实现互通,所述中间管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所述缓冲插板位于下料插板上方,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横向设置有若干缝隙,所述缓冲插板的缝隙大于下料插板的缝隙,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在与原煤接触一侧呈楔形,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旁侧设置有若干驱动插板在槽口上滑移的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缸与插板之间设置有防尘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仓末端直径逐渐变小与中间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插板缝隙宽度位于15至25厘米之间,所述下料插板缝隙宽度位于2至5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呈波浪状可随插板左右伸缩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仓、中间管与下料管为一体铸造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包括原煤仓、下料管,所述原煤仓与下料管之间连接有中间管实现互通,所述中间管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所述缓冲插板位于下料插板上方,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横向设置有若干缝隙,所述缓冲插板的缝隙大于下料插板的缝隙,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在与原煤接触一侧呈楔形,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旁侧设置有若干驱动插板在槽口上滑移的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缸与插板之间设置有防尘罩。该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能够根据生产需要自动下料,下料过程中进行缓冲,避免了原煤仓内煤粉压力过大对插板造成损坏与操作费力的缺点,提高生产品质。【IPC分类】B65D88-54【公开号】CN204399823【申请号】CN201420809637【专利技术人】项炳和 【申请人】福建鼎信镍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原煤仓下料插板结构,包括原煤仓、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仓与下料管之间连接有中间管实现互通,所述中间管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所述缓冲插板位于下料插板上方,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横向设置有若干缝隙,所述缓冲插板的缝隙大于下料插板的缝隙,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在与原煤接触一侧呈楔形,所述缓冲插板与下料插板旁侧设置有若干驱动插板在槽口上滑移的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缸与插板之间设置有防尘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炳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鼎信镍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