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1614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包括空心辊、锁紧螺母、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第二压板套设于空心辊的端部处,其内侧抵接于覆层的侧边,外侧凸出于空心辊的端部表面,第一压板固定于第二压板的外侧,第一压板的内侧与第二压板的外侧相抵接,锁紧螺母固定于第一压板的外侧;空心辊包括辊体以及在辊体内部形成的中空部,辊体的辊面上环设有覆层,辊体上设有多个小孔,小孔连通中空部和覆层,多个小孔沿辊体的轴向方向上成排设置,每排小孔靠近辊面的一侧通过一浅槽连通。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对覆层固定牢固可靠,并且能很好的解决空心辊表面负压不均匀的问题以及当板带上某处液体量较大导致的抽吸不及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广泛用于金属板带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冷轧设备领域,以高效实用的方式移除金属板带表面液体残留物(残油、残水、残碱以及残酸等)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典型配置方式是挤干辊加后续处理设备,如热风干燥器、气刀等,这种传统的配置方式存在热风干燥器、气刀、变频器等投资高;消耗大量能源介质,风机能耗高,挤干辊换辊频繁等造成使用与维护成本高;铁肩等易嵌入辊体对板带表面造成划伤影响产品质量;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音,工人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而有一种新型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采用负压抽吸辅以挤干的方式可以对金属板带表面液体进行高效清除,同时由于省去了热风干燥器、气刀、变频器等,因此可以节省大量投资和使用维护成本,同时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又由于其并非主要依靠压力对板带表面进行挤干,因此其辊面覆层寿命大大长于挤干辊的衬胶层,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压力对板带的跑偏影响。然而,由于该新型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对板带表面液体的主要移除方式是采用负压抽吸将板带表面液体通过空心辊表面的片状透气耐磨覆层经由辊体表面开孔吸入辊体内部并导走,其空心辊体表面开孔与覆层的固定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既要能够提供较大的压力使得状覆层能够保持一定的硬度与耐磨性,又要考虑到覆层的片状特性以及其经过压缩后长度的变化;同时空心辊表面负压不均匀的问题以及当板带上某处液体量较大导致的抽吸不及时问题均会影响该装置的正常工作,而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其覆层固定牢固可靠,并且能很好的解决空心辊表面负压不均匀的问题以及当板带上某处液体量较大导致的抽吸不及时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包括一空心辊、一锁紧螺母、一第一压板以及一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套设于所述空心辊的端部处,其内侧抵接于所述覆层的侧边,外侧凸出于所述空心辊的端部表面,所述第一压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压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外侧相抵接,所述锁紧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外侧;所述空心辊包括辊体以及在所述辊体内部形成的中空部,所述辊体的辊面上环设有覆层,所述辊体上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小孔连通所述中空部和所述覆层,所述多个小孔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上成排设置,每排所述小孔靠近辊面的一侧通过一浅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浅槽的深度为1-2_。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板凸出所述空心辊端部表面的距离为2-4_。进一步地,所述覆层由无纺布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中空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空气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板的外径小于所述覆层所形成的外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对覆层的固定采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同时固定,其中第二压板外侧凸出于所述空心辊的端部表面,使得在固定的过程中可以消除覆层宽度误差及覆层弹性对其固定的影响;而辊体上设有多个小孔,每排所述小孔靠近辊面的一侧通过所述浅槽连通,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小孔处负压不一致对板带表面液体清洁效果的影响,保证在板带整个宽度方向都有较好的抽吸效果,同时当板带上一处需要负压抽吸的液体量较大时,也会通过浅槽将其导到其他孔处,从而不会造成吸收不及时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心辊的辊面示意图;图4图3中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包括一空心辊5、一锁紧螺母1、一第一压板2以及一第二压板3。如图1至图4,所述空心辊5包括辊体以及在所述辊体内部形成的中空部,所述辊体的辊面上环设有覆层4,所述中空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空气装置,用于提供压缩空气,通过覆层4对板带进行清洗。所述辊体上设有多个小孔51,所述小孔51连通所述中空部和所述覆层4,所述多个小孔51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上成排设置,每排所述小孔51靠近辊面的一侧通过一浅槽6连通,所述浅槽6的深度为1-2_。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浅槽6的深度为1_,将同排小孔51用深1_的浅槽6连接起来,也即是将同排小孔51连通在一起,由于空心辊5与板带的接触近似为线接触,因而在空心辊5在与板带的整个接触线上可以认为各处负压相同,因为就可以保证在整个板带宽度上都具有相同的抽吸效果,同时当板带上某处附近液体较多时,也会通过相互连通的浅槽6将液体倒流到其他孔,不会造成吸收不及时的情况,提高了负压吸收的效果。如图1至图4,所述覆层4由无纺布制成,并呈片状,同时以辊筒状的形式覆盖在所述上空心辊5上,并具有一定的硬度,所述覆层4具有特殊的材质,在片状的覆层4的轴向、径向均有良好的透气性。如图1至图4,所述第二压板3套设于所述空心辊5的端部处,其内侧抵接于所述覆层4的侧边,外侧凸出于所述空心辊5的端部表面,所述第一压板2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3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压板2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压板3的外侧相抵接,所述锁紧螺母I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2的外侧。所述第二压板3的外径小于所述覆层4所形成的外径。其中,所述空心辊5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锁紧螺母1、所述第一压板2以及所述第二压板3。如图1至图4,通过拧紧所述空心辊5两端锁紧螺母1、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来对空心辊5面覆层4提供压力将其压紧,所述第二压板3的外侧凸出于所述空心辊5的端部表面,即所述第二压板3的边缘超出所述空心辊5辊体端部的边缘。所述第二压板3凸出所述空心辊5端部表面的距离为2-4_。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3的边缘设计的要超出空心辊5辊体端部的边缘3mm,当锁紧螺母压缩覆层4的时候,所述第二压板3超过空心辊5辊体的边缘的3_刚好可以用来弥补覆层4压缩后的尺寸变化,因此在装配覆层4的时候就不需要对覆层4的长度及压缩后的尺寸进行准确控制。在对覆层4的固定过程中,也可以消除覆层4宽度误差及覆层4弹性对其固定的影响,对覆层4的固定牢固可A+-.与巨O综上所述,所述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对覆层的固定采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同时固定,其中第二压板外侧凸出于所述空心辊的端部表面,使得在固定的过程中可以消除覆层宽度误差及覆层弹性对其固定的影响;而辊体上设有多个小孔,每排所述小孔靠近辊面的一侧通过所述浅槽连通,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板带表面清洁挤干装置空心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空心辊、一锁紧螺母、一第一压板以及一第二压板;所述空心辊包括辊体以及在所述辊体内部形成的中空部,所述辊体的辊面上环设有覆层,所述辊体上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小孔连通所述中空部和所述覆层,所述多个小孔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上成排设置,每排所述小孔靠近辊面的一侧通过一浅槽连通;所述第二压板套设于所述空心辊的端部处,其内侧抵接于所述覆层的侧边,外侧凸出于所述空心辊的端部表面,所述第一压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压板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压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外侧相抵接,所述锁紧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梁芳周云根彭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