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513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手动阀,包括油箱、泵体、排气阀、油管接头、花键手柄,泵体内安装有周向转动的换向阀,换向阀上过盈配合有换向手柄;泵体内还设置有单向阀及柱塞缸筒,单向阀与柱塞缸筒之间设置有挡垫,柱塞缸筒内可设置有柱塞杆,柱塞杆下端设置有密封圈,上端设置有弹簧座,弹簧座通过弹性挡圈固定在柱塞杆上,柱塞缸筒外套设有大弹簧,大弹簧上端顶紧于弹簧座;花键手柄上焊接有加力杆插座,花键手柄上还花键连接有摆柄,摆柄上设置有销柱,销柱上可转动的套设有转轮;换向阀上嵌入有通道孔,通道孔内设置有丁晴橡胶O形圈及密封环,丁晴橡胶O形圈内径为Ø3mm,线径Ø1.5mm,硬度为90SHA,所述密封环厚度为2.8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系统液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动阀
,具体是涉及新型手动阀
技术介绍
传统手动阀的换向阀内通道孔内安装有丁晴橡胶O形圈及密封环,其丁晴橡胶O形圈的规格为内径为02mm,线径02mm,硬度为70SHA,其密封环厚度为2.3mm,装配后,由于过盈挤压和工作过程中液压挤压,致使O形圈内通径过小,导致通道流量过小,系统液流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系统液流效率的新型手动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新型手动阀,包括油箱、与油箱连接的泵体、设置于油箱上的排气阀、设置于泵体上的油管接头、设置于油箱的花键手柄,所述泵体内安装有周向转动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上过盈配合有换向手柄;所述泵体内还设置有单向阀及柱塞缸筒,所述单向阀与柱塞缸筒之间设置有挡垫,所述柱塞缸筒内可设置有柱塞杆,所述柱塞杆下端设置有密封圈,上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通过弹性挡圈固定在柱塞杆上,所述柱塞缸筒外套设有大弹簧,所述大弹簧上端顶紧于弹簧座;所述花键手柄一端靠轴肩定位,另一端用弹性圈定位,所述花键手柄上焊接有加力杆插座,所述花键手柄上还花键连接有摆柄,所述摆柄上设置有销柱,所述销柱上可转动的套设有转轮,所述摆柄驱动与之接触的弹簧座做可上下的直线运动;所述换向阀上嵌入有通道孔,所述通道孔内设置有丁晴橡胶O形圈及密封环,所述丁晴橡胶O形圈内径为03mm,线径01.5mm,硬度为90SHA,所述密封环厚度为2.8mm。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换向阀一端用钢丝挡圈定位,另一端用弹性圆柱销定位,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泵体上设置有2个限位销钉,以限制换向阀在周向90°范围内转动。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油箱与泵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通过4个螺栓紧固于泵体上,所述螺栓与密封件分别设有弹垫。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其中,改进后的丁晴橡胶O形圈内径为03mm,线径01.5mm,硬度为90SHA,所述密封环厚度为2.8mm,经装配后,由于过盈挤压和工作过程中液压挤压,虽使丁晴橡胶O形圈内通径变小,但通道流量足够,大大提高了系统液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花键手柄结构意图;图3为本技术加力杆插座位于不同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换向手柄位于不同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_ 丁晴橡胶O形圈,3-钢丝挡圈,4-换向阀,5-换向手柄,9-单向阀,10-大弹簧,11-密封圈,12-柱塞缸筒,13-柱塞杆,19-排气阀,20-弹簧座,21-销柱,22-转轮,23-摆柄,24-油箱,25-弹性挡圈,26-挡垫,28-密封件,29-弹垫,30-螺栓,32-限位销钉,33-弹性圆柱销,34-密封环,35-泵体,36-加力杆插座,38-花键手柄,40-弹性圈,41、42_油管接头,43-加力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可知,新型手动阀,包括油箱24、与油箱24连接的泵体35、设置于油箱24上的排气阀19、设置于泵体35上的油管接头41,42、设置于油箱24的花键手柄38,所述泵体35内安装有周向转动的换向阀4,所述换向阀4上过盈配合有换向手柄5 ;所述泵体34内还设置有单向阀9及柱塞缸筒12,所述单向阀9与柱塞缸筒12之间设置有挡垫26,所述柱塞缸筒12内可设置有柱塞杆13,所述柱塞杆13下端设置有密封圈11,上端设置有弹簧座20,所述弹簧座20通过弹性挡圈25固定在柱塞杆13上,所述柱塞缸筒12外套设有大弹簧10,所述大弹簧10上端顶紧于弹簧座20 ;所述花键手柄38 —端靠轴肩定位,另一端用弹性圈40定位,使得花键手柄38在油箱24内不能轴向滑动,只能周向转动;所述花键手柄38上焊接有加力杆插座36,所述花键手柄38上还花键连接有摆柄23,所述摆柄23上设置有销柱21,所述销柱21上可转动的套设有转轮22,所述摆柄23驱动与之接触的弹簧座20做可上下的直线运动;所述换向阀4上嵌入有通道孔,所述通道孔内设置有丁晴橡胶O形圈I及密封环34,所述丁晴橡胶O形圈I内径为03mm,线径01.5mm,硬度为90SHA,所述密封环34厚度为2.8mm。进一步的,所述换向阀4 一端用钢丝挡圈3定位,另一端用弹性圆柱销33定位,使得换向阀4不能在泵体35内轴向滑动,只能周向转动,所述泵体上设置有2个限位销钉3,以限制换向阀4在周向90°范围内转动。所述油箱24与泵体35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8,所述密封件28通过4个螺栓30紧固于泵体35上,所述螺栓30与密封件28分别设有弹垫29。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新型手动阀的传动方式:将加力杆43插入加力杆插座36中,将加力杆插座36由位置3处摇向位置4处,带动花键手柄38转动,通过花键手柄38上与摆柄23的花键连接实现摆柄23转动,摆柄23的转动驱动与之相接触的弹簧座20及柱塞杆13 —起向下做直线运动,向下运动的弹簧座20将大弹簧10压缩,当弹簧座20的下端面接触到柱塞缸筒12的顶端面时,此时加力杆插座36置于位置4处,弹簧座20及柱塞杆13停止向下运动,大弹簧10停止收缩。将加力杆插座36再从位置4摇向位置3处,被压缩的大弹簧10由于自身的弹力会自动回升,带动弹簧座20向上运动,弹簧座20的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柱塞杆13 —起向上运动,当加力杆插座36回到初始位置3时,继续摇动加力杆43,重复以上运动,就可以实现柱塞杆13在柱塞缸筒12内不断的上下滑动。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新型手动阀的工作原理:将换向手柄5置于位置I处,加力杆43插入加力杆插座36内,在位置3与位置4处之间手摇加力杆43,带动柱塞杆13在柱塞缸筒12内上下滑动,不断将液压油从油箱24经单向阀9的吸入阀吸入柱塞缸筒12内,再通过单向阀9的排出阀,从油管接头41排出,向系统提供高压油,系统里的液压油经油管接头42回邮箱24。将换向手柄5置于位置2处,加力杆43插入加力杆插座36内,在位置3处与位置4处之间手摇加力杆43,带动柱塞杆13在柱塞缸筒12内上下滑动,不断将液压油从邮箱24经单向阀9的吸入阀吸入柱塞缸筒12内,再通过单向阀9的排出阀,从油管接头42排出,向系统提供高压油,系统里的液压油经油管接头41回油箱24。改进后的丁晴橡胶O形圈I内径为03mm,线径01.5mm,硬度为90SHA,所述密封环34厚度为2.8_,经装配后,由于过盈挤压和工作过程中液压挤压,虽使丁晴橡胶O形圈内通径变小,但通道流量足够,大大提高了系统液流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手动阀,包括油箱、与油箱连接的泵体、设置于油箱上的排气阀、设置于泵体上的油管接头、设置于油箱的花键手柄,所述泵体内安装有周向转动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上过盈配合有换向手柄;所述泵体内还设置有单向阀及柱塞缸筒,所述单向阀与柱塞缸筒之间设置有挡垫,所述柱塞缸筒内可设置有柱塞杆,所述柱塞杆下端设置有密封圈,上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通过弹性挡圈固定在柱塞杆上,所述柱塞缸筒外套设有大弹簧,所述大弹簧上端顶紧于弹簧座;所述花键手柄一端靠轴肩定位,另一端用弹性圈定位,所述花键手柄上焊接有加力杆插座,所述花键手柄上还花键连接有摆柄,所述摆柄上设置有销柱,所述销柱上可转动的套设有转轮,所述摆柄驱动与之接触的弹簧座做可上下的直线运动;所述换向阀上嵌入有通道孔,所述通道孔内设置有丁晴橡胶O形圈及密封环,所述丁晴橡胶O形圈内径为Ø3mm,线径Ø1.5mm,硬度为90SHA,所述密封环厚度为2.8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哲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德鸿机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