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1361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具备:夹紧部(2A、2B);夹着光纤(11)附加按压力的第五施力部件;第一凸轮机构(71);第一凸轮机构(71)的位移控制夹紧部(2A、2B)对光纤(11)的把持的机构;加热器(3A、3B);夹着套筒(12)施加按压力的第二施力部件;第三凸轮机构(73);以及第三凸轮机构(73)的位移控制加热器(3A、3B)对套筒(12)的按压的机构。同一电机通过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来控制夹紧部(2A、2B)和加热器(3A、3B)的各施力部件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 — 063014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在进行光纤的熔敷连接时,通常以下述那样的操作顺序进行。(I)从光纤线缆中抽出光纤芯线。(2)通过光纤包覆除去工具将对被抽出的光纤芯线进行覆盖的树脂包覆(前端部)除去。(3)利用以酒精弄湿了的布、纸将在除去了前端部的包覆后的光纤芯线的玻璃(裸光纤)表面残留的树脂包覆肩除去。(4)用光纤切断机将被清理过的光纤芯线切断。(5)通过光纤熔敷连接机将被切断后的光纤芯线熔敷连接。(6)使被熔敷连接的光纤芯线套上热收缩性的强化套筒,通过熔敷连接机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强化。(7)将被加热强化后的光纤芯线收纳到连接部收纳壳体的收纳托盘。在上述(6)的工序中,光纤的连接部的强化所采用的套筒通过外侧由热收缩管构成,并由配置于内侧的热熔胶在光纤周围形成来保护连接点。由外侧的热收缩管和内侧的热熔胶构成的套筒能够根据各种光纤的包覆直径来进行加热收缩。另外,通过从套筒长度方向大致中央开始进行加热收缩,能够在将套筒内的空气从套筒中央向外侧挤出的同时进行成形。被这样的套筒强化后的光纤的连接部还起到能够阻挡对光纤有害的水分等来自外部的物质的作用。在外侧的热收缩管和内侧的热熔胶之间,在单芯光纤的情况下不锈钢抗张力体被预先插入到套筒内,在多芯带状(tape)的情况下玻璃抗张力体被预先插入到套筒内,可实现耐弯曲、耐张力的构造。另外,通过使用以往被搭载于光纤熔敷连接机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能够大致在30秒前后使其高速收缩。为了对套筒进行加热收缩,作为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强化加热装置)所具备的加热器,近年来使用对金属板粘接聚酰亚胺薄膜加热器而成的加热器,例如,提出了一种在I个平板型加热器中埋入2个以上加热电路图案而成的加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样,一般对平板型的加热器埋入多个加热电路图案。另外,还提出一种将平板型的加热器加工为U字型来进行加热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通常为了防止在套筒的加热收缩前从外部对光纤施加张力时套筒和光纤连接部的位置会发生偏移而对强化加热装置设置有夹紧部。作为这样的夹紧部,有时搭载张力附加机构,由此,防止了光纤在套筒中松弛。若在光纤松弛的状态下套筒收缩,则套筒中的光纤会残留应力,有可能会使光纤的长期可靠性降低,尤其在对带状芯线进行加热强化的强化加热装置中,为了防止排列的裸光纤彼此的接触,夹紧部也是重要且必要的构成。若没有对光纤赋予张力,则邻接的光纤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收缩,由于双方的光纤彼此划伤,所以会使光纤的长期可靠性降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多芯带状光纤用的强化加热装置中,沿光纤的长度方向在加热器的两侧配置夹紧部,这些中的单侧的夹紧部沿光纤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移动,并具有压缩盘簧的构成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专利文献4中,成为按以下所示的顺序来使用夹紧部对光纤施加拉伸力的构成。首先,作为第一个方法,在左右的夹紧部打开的状态下设置光纤,仅将可动的左侧的夹紧部关闭,接着,通过向右方向拉伸光纤而在将压缩盘簧缩短的状态下关闭右侧的夹紧部。此时,被设计成在可动的左侧夹紧部突出到可动范围的右端的位置,压缩盘簧的收缩量使光纤产生最佳的拉伸力,对光纤总是施加压缩盘簧的最佳张力。另外,作为第二个方法,在左右的夹紧部打开的状态下用手指将可动侧的夹紧部的左侧面向右方向按压,在该左侧夹紧部向右方向突出的位置,压缩盘簧的收缩量被设计成使光纤产生最佳的拉伸力。然后,在用指按压的状态下将光纤设置到夹紧部,将可动的左侧夹紧部和固定的右侧夹紧部关闭。然后,如果手指离开可动的左侧夹紧部,则对光纤总是施加压缩盘簧的最佳的拉伸力。然而,在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方法中,在不松弛地用手指拉伸光纤将其设置到夹紧部,并关闭了左右的夹紧部后的状态下,成为对可动的左侧夹紧部几乎没留有用于向加热器侧进一步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仅确保后退可动范围的状态。当在这样的状态下对光纤施加了过大的侧压时,存在显著损害光纤的长期可靠性的残留拉伸力附加于光纤、或者光纤立即断线的问题。另外,还提出了一种代替上述那样的压缩盘簧而利用磁力将拉伸力附加到光纤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在专利文献5的图1等中,右侧的夹紧部可动,左侧的夹紧部被固定。可动侧的夹紧部通常被拉伸盘簧向加热器侧按压。而且,当光纤被把持(夹紧),且加热器的盖部关闭时,在磁铁间产生斥力而对光纤赋予拉伸力。由此,无需上述的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2个方法那样的繁琐步骤,仅通过关闭夹紧部、盖部,便对光纤自动地产生拉伸力。然而,在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中,也在不松弛地用手指拉伸光纤而将其设置到夹紧部,并关闭了左右的夹紧部后的状态下,成为在可动侧的夹紧部几乎未留有向加热器侧进一步移动的可动区域而仅确保了后退可动范围的状态。当在这样的状态下对光纤施加了过大的侧压时,存在显著损害光纤的长期可靠性的残留拉伸力附加于光纤或者光纤立即断线的问题。此外,通常在单芯光纤用的强化加热装置中,几乎没有具备拉伸力的附加机构的装置。这是因为:由于在单芯光纤的情况下,没有邻接的光纤彼此接触的情况,所以为了减少装置成本而不搭载的情况较多。即,这些光纤的拉伸的附加机构主要被搭载于多芯光纤用的强化加热装置。在此,在对光纤附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使套筒收缩的情况下,在光纤留有残留张力。在表面没有伤等的通常的光纤的情况下,长期可靠性在10gf以下的残留张力下不会降低,以往也推荐使光纤的残留张力为10gf以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不过,由于也存在对熔敷连接后的光纤造成因其作业等带来的损伤的情况,所以例如在光纤熔敷后的断裂确认试验的张力为200gf的情况下,推荐大致为30gf以下。通常在将光纤连接的情况下,熔敷连接时间为10秒以内,但加热收缩需要25秒以上的时间。例如,假定为包括对强化加热装置设置光纤的设置时间、取出时间在内需要40秒。通常,由于I根光纤线缆容纳数十根光纤,所以例如在连接96根光纤的情况下,成为96根X40秒=3840秒?I小时,从为了连接I根线缆而套筒的加热强化作业就需要I小时来看,加热收缩时间的缩短也是很重要的。通常,在光纤的连接部的强化加热装置中,通过将加热器按压到套筒而使套筒变形,来扩展加热器与套筒的接触面积,通过在易于导热的状态下进行加热,能够缩短加热时间。此前,提出了多种通过使加热器和套筒积极地接触来实现加热时间的缩短的技术。在此,在上述的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一种使用压缩盘簧将加热器按压到套筒而总获得接触的方法。在专利文献6中,具备在通过利用加热器按压来对光纤施加张力时,利用压缩盘簧来缓和张力的机构。另外,成为通过左侧的滑动夹紧部和压缩盘簧,与通常的加热装置同样地对光纤附加松弛防止的张力的构成。然而,在专利文献6中,虽然对左侧的滑动夹紧部确保了先前说明的后退可动范围,但没有前进可动范围。在使光纤的允许残留张力为10?10gf的情况下,需要加热器带来的按压力的合计为10?10gf以下。例如在光纤熔敷后的断裂确认试验的张力为200gf的情况下,需要允许拉伸力大致为30gf以下,加热器带来的按压力为30gf以下。如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夹紧部,对除去了包覆部后的光纤彼此被熔敷连接、且该熔敷后的连接部的包覆除去部分以及所述包覆部被套筒覆盖的所述光纤的、从所述套筒露出的所述包覆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进行把持;第五施力部件,被设置在夹着所述光纤对置配置的所述夹紧部的至少一侧,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夹着所述光纤附加按压力;第一凸轮机构,通过电机的控制被旋转驱动;该第一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所述夹紧部的因所述第五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引起的所述光纤的把持的机构;夹着所述光纤或者套筒对置配置的至少2个以上加热器;第二施力部件,夹着所述套筒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来对夹着所述套筒对置配置的所述加热器的至少1个以上附加按压力;第三凸轮机构,被配置在设置所述第一凸轮机构的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所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所述电机的控制被旋转驱动;以及该第三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因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引起的所述套筒的按压的机构,同一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来控制所述夹紧部和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各施力部件的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西纪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