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贤林专利>正文

多功能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34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车、椅合二为一的多功能童车,车体由座板(1)、前轮支架(2)、护栏后轮支架(3)、靠背支架(4)、可拆装车轮(10)、车把(14)和脚盘(13)组成。座板(1)和背架(4)窄于支架(2)和(3)并可在其内转动,座板(1)、背架(4)和后架(3)以轴式(6)连接;前架(2)和后架(3)以轴式(7)连接。座板(1)放在左右前支架间横梁上为栓卡式(8)连接,支架(3)和背架(4)护拦相邻弯处以伸缩式栓卡(9)连接。收缩卡(9)为坐式,伸放卡(9)为卧式。放松栓卡(8)和(9),车体完全松动可供折叠。当拆下四轮(10)、脚盘(13)、车把(14)后,便由车变椅可随自行车携孩使用,椅靠背设计了布袋式背垫提供小孩睡眠不易滚动和装小物件,减小行车外力。骑椅的坐卧操作同推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童车,尤其是车、椅合二为一,车体以硬材为座鞍板与车架为活动连接构成,可以推行和自行车上骑座互相转换使用,并设有坐、卧、折的多功能。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携带小孩出行,主要是使用市场上常见可提供坐卧式推车,它们的车架主要是以三角支撑结构为主车架,以软式布兜为座鞍,布兜吊挂在车架框内,行动时容易摇摆,这类推车只适宜短程携带儿童推行,不适宜架在自行车后衣架上长程骑行。同时,目前市场上可架在自行车后架上的儿童椅座,多为藤制、铁丝网式和最新上市的塑料成模椅座。上述椅座多为固定成形,没有考虑儿童在自行车上的临时睡眠不便的要求,儿童临时睡眠时多为四处摇摆,或头垂悬椅外,同时骑椅又不能单独使用,或随成人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推车、鞍椅合二为一的童车,车、椅可以互相转换使用,并设有坐、卧、折等功能,特别是提供儿童在随自行车行驶中的临时安全睡眠的椅座,同时携带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童车基座板为硬质板材,并与车架的后轮支架和靠背架之间为活动连接,与前轮支架为栓卡式连接,前后轮支架之间为轴型活动连接,靠背架和后轮架为双向伸缩型栓卡铰链连接,三架一板构成了童车主体,座板和靠背架可在前后轮支架护栏内转动。靠背使用布袋式背垫,并以扣带式和背架、座板连接,后轮架护栏正前方和座板正前方以布带相连作为防滑漏护带。并配有可拆装前后车轮和脚托盘、推车的车把,均为栓卡式活动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童车座板为硬质板材,便于车换椅用,特别是在随自行车行驶使用时可有一定的稳固性,靠背架和后轮架相邻护栏弯处用伸缩卡件连接,将靠背放倒成半卧式时,可防止小孩在坐姿态睡眠时随自行车运动四处摇摆或头垂悬于椅外,同时靠背采用布袋作垫背与背支架扣带式连接,可克服小孩在同样硬质靠背上睡眠时随自行车运动而左右来回滚动,并减少自行车行驶时平衡力的破坏,布袋用于装一些小物件。童车前方的防滑漏带可防止小孩向前滑落,特别是在睡眠时前滑。上述结构的活动或栓卡式连接,便于童车折叠携带和调试坐、卧使用。本车配有可拆装车四轮可根据使用要求酌情处理。根据现有技术,家庭在小孩1~8岁成长过程中,一般都要分别购置推车和鞍椅,并不能提供小孩在自行车上的安全临时睡眠,即是一种浪费,也不方便。本车可以一物两用,充分发挥物的使用价值,为家庭节约开支。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推车坐式视图图2是本技术自行车上骑椅卧式视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便携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多功能童车由座板(1)、后轮支架(3)、靠背支架(4)共同用铰链(6)活动连接,并以(6)为转轴,同时后轮支架(3)和靠背支架(4)护栏相邻弯处以伸缩栓卡件(9)活动连接。前轮支架(2)和固定在后支架(3)上的U形铰链(7)活动连接,并以(7)为转轴。左右前轮支架(2)间设有横梁,座板(1)放在梁上和前轮支架(2)采用栓卡式(8)连接。前支架(2)和后支架(3)同宽,座板(1)和背支架(4)同宽,并窄于(2)(3),可以在(2)、(3)构成的护栏内摆动。车轮(10)与车体用栓卡(11)固定连接,脚盘(13)和座板(1)为栓卡式活动连接,车把(14)端头和座板(1)中侧边以轴点(15)活动连接,并设有活动换向栓卡(16)分别与支架(2)、(3)相交连。当使用坐式车时,使座板(1)放在前支架(2)横梁相配位置,固定栓卡(8),再把后支架(3)和背架(4)相邻弯部下端收至重合,将连件伸缩卡(9)缩短卡死,放下脚盘,装上四轮即可。同上操作,只要放松卡栓伸长支架(3)和支架(4)间的伸缩连件(9),架起脚盘便为卧式车态。图2所示给出自行车骑椅视图,其结构同视图1,操作方法在图1基础上拆下四轮(10)脚盘(13)和车把(14)以相应装配附件连接在自行车后衣架上即可,坐式卧式同图1操作。图3所示给出的是童车收折视图。在图1基础上,只要放下脚盘(13),松开支架(2)和座板(1)的连件卡(8),再放松支架(3)和(4)之间的连件(9),方可自由折叠。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童车,由座板、车架和可拆装车轮、推把、脚盘组成,座板与车驾之间为活动连接,车轮为栓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是一种车、椅结合,可互换使用的童车,其座板(1)为硬质面板,车架前轮H形支架(2)和护栏式后轮S形支架(3)以固定在(3)上的U形铰链(7)为轴心活动连接;n形靠背支架(4)和后轮S形支架(3)护栏相邻弯处由双向伸缩卡栓铰链(9)活动连接,便于坐卧调试和车架固定;所述S形后轮架(3)、n形靠背架(4)下端与座板(1)后端相应位置同时以(6)为轴点活动连接;H形前轮架(2)中部有一横梁,座板(1)前端落在横梁上(8),并用栓卡式连接,便于固定车架,前轮架(2)和后轮架(3)同宽,座板(1)和背支架(4)同宽并窄于支架(2)(3),可在其内摆动便于折叠;所述可拆装前后车轮(10)用定位栓卡接件(11)分别和前后支脚(2)、(3)相装配使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为布袋式背垫(5),并以扣带式与背架(4)座板(1)后端相接;S形护栏架(3)前方和座板(1)前方用布带(12)相连,作为安全防滑漏护带。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童车,其特征在于座板(1)前方边沿与脚托盘(13)为卡式活动连接;车握把(14)末端与座板(1)中侧边以(15)为轴心活动连接,并与支架(2)(3)由换向栓卡(16)分别配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了一种车、椅合二为一的多功能童车,车体由座板(1)、前轮支架(2)、护栏后轮支架(3)、靠背支架(4)、可拆装车轮(10)、车把(14)和脚盘(13)组成。座板(1)和背架(4)窄于支架(2)和(3)并可在其内转动,座板(1)、背架(4)和后架(3)以轴式(6)连接;前架(2)和后架(3)以轴式(7)连接。座板(1)放在左右前支架间横梁上为栓卡式(8)连接,支架(3)和背架(4)护拦相邻弯处以伸缩式栓卡(9)连接。收缩卡(9)为坐式,伸放卡(9)为卧式。放松栓卡(8)和(9),车体完全松动可供折叠。当拆下四轮(10)、脚盘(13)、车把(14)后,便由车变椅可随自行车携孩使用,椅靠背设计了布袋式背垫提供小孩睡眠不易滚动和装小物件,减小行车外力。骑椅的坐卧操作同推车。文档编号B62B7/14GK2790866SQ20042011258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罗贤林 申请人:罗贤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童车,由座板、车架和可拆装车轮、推把、脚盘组成,座板与车驾之间为活动连接,车轮为栓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是一种车、椅结合,可互换使用的童车,其座板(1)为硬质面板,车架前轮H形支架(2)和护栏式后轮S形支架(3)以固定在(3)上的U形铰链(7)为轴心活动连接;n形靠背支架(4)和后轮S形支架(3)护栏相邻弯处由双向伸缩卡栓铰链(9)活动连接,便于坐卧调试和车架固定;所述S形后轮架(3)、n形靠背架(4)下端与座板(1)后端相应位置同时以(6)为轴点活动连接;H形前轮架(2)中部有一横梁,座板(1)前端落在横梁上(8),并用栓卡式连接,便于固定车架,前轮架(2)和后轮架(3)同宽,座板(1)和背支架(4)同宽并窄于支架(2)(3),可在其内摆动便于折叠;所述可拆装前后车轮(10)用定位栓卡接件(11)分别和前后支脚(2)、(3)相装配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贤林
申请(专利权)人:罗贤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