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冬专利>正文

多功能折叠式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60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玩具类的童车。为改善已有童车使用的功能并加长童车对儿童使用的时间提供本方案多功能折叠式童车。它是由两套四杆机构组成的可折叠的车架,带有方向盘及转向梯形四杆机构以及带有曲柄摇杆摇动机构的摇篮和带有脚踏杠杆驱动的行走机构等部分组成。它结构简单方便制造;折叠容易,存放方便;适用于婴幼儿和儿童时期,使用时间长;其座位具备摇篮的摇动功能,增加舒适感。(*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玩具类的童车。众所周知,目前常用常见的童车有两种,其一是能折叠、能躺坐的四轮手推童车;另一种是由儿童自己乘骑、自己操向的三轮童车。它们虽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共同的缺点是适用的时间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使该型童车可适用婴幼儿可躺、可坐,且具有摇动机构,有舒适的摇栏的效果;同时可适用于儿童乘骑,具有操向及驱动行走部分;通过车架杆件的设计达到使用方便及折叠容易的效果。按如上构思,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折叠式童车的特征是它由一个带有两套四杆机构组成的可折叠的车架、带有方向盘及转向梯形四杆机构的操向机构、带有脚踏杠杆驱动的行走机构、带有曲柄摇杆摇动机构的摇栏或坐位所组成的,其中它的车架是由带前横梁的大撑杆(16)、左右前轮的撑杆(17)、左右扶手梁(14)、左右小推杆(21)、S形的左右斜梁(7)、带有弹簧控制定位钩的手把(10)、手把上的遮阳蓬(11)、上横梁(26)及下横梁(28)所组成的,它的S形左右斜梁(7)、小推杆(21)、前轮撑杆(17)和大撑杆(16)各杆件在相交处用铰链轴联接形成四杆机构,S形左右斜梁(7)、手把(10)、扶手梁(14)及大撑杆(16)在各杆件相交处用铰链轴联接形成四杆机构,并用弹簧控制的定位钩(8)与S形斜梁上的定位钉相搭扣;它的操向机构由带有前拨叉的方向盘轴(26)、方向盘(25)、带有和拨叉相配合可旋转套筒的转向梯形横拉杆(29)、带有转向臂的左右前轮的转向轴(23)、左右前轮轴(31)和左右前轮(1)所组成的,它的方向盘轴用上下两薄壁套筒与上横梁(26)及下横梁(28)相联接,方向盘轴下端的拨叉与横拉杆(29)上的套筒相配,操向转动中拨叉可在套筒中作轴向移动。横拉杆(29)的两端与两转向轴(23)的转向臂用铰链联接,转向轴的下端与前轮轴(31)相固接,两转向轴(23)与两前轮支杆(17)下端焊接的套筒(24)相配合;它的驱动行走机构由左右脚踏杠杆(19)(20)、可调长度的左右推杆(2)(3)、曲轴(30)及左右后轮(5)所组成,两脚踏杠杆铰接在下横梁(28)上,左右推杆都是由带有长孔的两钢板所构成,各自都用两套螺钉、螺母紧固联接,两推杆的前端与脚踏杠杆铰接,后端与曲轴的两相反的曲拐相铰接,曲轴(30)通过大撑杆下端的孔与两后轮固定联接;它的摇栏或坐位是由与扶手梁(14)相铰接的框架(13)(15)、框架下部的撑杆(27)、靠背框架(12)、调整靠背角度的挂钩(9)、摇动推杆(6)所组成,该坐位的框架(13)(15)及挂钩(9)同时与扶手梁(14)用铰链轴联接。在坐位及背靠的框架上蒙上尼龙织物,靠背框架(12)的下端与框架下部的撑杆(27)相铰接,摇动推杆(6)的上端与撑杆(27)铰接,下端与曲轴的一曲拐相铰接,控制靠背角度的挂钩(9)与靠背框架(12)上的定位钉相扣接。本方案所提供的童车车架可采用实心的杆件,也可采用管材;可利用金属材料亦可选用强度高的塑料材料。其坐位的前挡和框架(15)扣接,形成可躺的斗,若将前挡落下与坐位下部联接就形成骑车儿童的坐位。对于1岁半以下的婴幼儿,该车用作手推型式,调整坐位的靠背和前挡,使婴幼儿可躺、可坐,推动时推杆受曲柄的驱动而推动坐位,具备摇栏的特点,不需摇动时可将推杆(6)拆下。对1岁半以上的儿童则可作为自行驱动的四轮童车。有太阳时可以打开遮阳蓬。不用时打开定位钩(8),向前推动手把(10),致使S形斜梁(7)对大撑杆(16)作顺时针转动。这样就改变了两套四杆机构的原有状态,能相互折叠靠拢形成不占很大空间的紧缩状态以便于存放。采用本方案与已有技术中的童车相比可体现如下优点①能适用儿童使用的时间长,由于它的结构能提供手推和儿童自骑的两种型式;②具有坐位的摇动机构,对婴幼儿增加舒适感;③有灵活的操向机构,但又具有四个走轮。比三轮童车更加稳定安全;④折叠和安装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图1是多功能折叠式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车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其中(1)-左右前轮;(2)(3)-左右推杆;(4)-紧固螺丝;(5)-左右后轮;(6)-摇动推杆;(7)-S形斜梁;(8)-定位挂钩;(9)-挂钩;(10)-手把;(11)-遮阳蓬;(12)-靠背框架;(13)(15)-坐位框架;(14)-扶手梁;(16)-带有前横梁的大撑杆;(17)-前轮撑杆;(18)-方向盘轴;(19)(20)-左右脚踏杠杆;(21)-小推杆;(22)-拨叉;(23)-左右前轮转向轴;(24)-套筒;(25)-方向盘;(26)-上横梁;(27)-坐位框架撑杆(28)-下横梁;(29)-转向梯形横拉杆;(30)-曲轴;(31)-前轮轴。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车架部分采用φ15×1.5和φ12×1的钢管及φ8的钢杆,前轮直径φ120,后轮直径φ200,总体尺寸831×760×450mm,折叠后约为700×450×200mm。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折叠式童车。它包括有车架、操向、驱动及坐位各部分,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个带有两套四杆机构组成的可折叠的车架、带有方向盘及转向梯形四杆机构的操向机构、带有脚踏杠杆驱动的行走机构、带有曲柄摇杆摇动机构的摇栏或坐位所组成的其中它的车架是由带前横梁的大撑杆(16)、左右前轮撑杆(17)、左右扶手梁(14)、左右小推杆(21)、S形的左右斜梁(7)、带有弹簧控制定位钩的手把(10)、手把上的遮阳蓬(11)、上横梁(26)及下横梁(28)所组成的,它的S形左右斜梁(7)、小推杆(21)、前轮撑杆(17)和大撑杆(16)各杆件在相交处用铰链轴联接形成四杆机构。S形左右斜梁(7)、手把(10)扶手梁(14)及大撑杆(16)在各杆件的相交处用铰链轴联接形成四杆机构。并用弹簧控制的定位钩(8)与S形斜梁上的定位钉相搭扣;它的操向机构由带有前拨叉的方向盘轴(26)、方向盘(25)、带有和拨叉相配合可旋转套筒的转向梯形横拉杆(29)、带有转向臂的左右前轮的转向轴(23)、左右前轮轴(31)、和左右前轮(1)所组成的,它的方向盘轴用上下两个薄壁套筒与上下横梁(26)(28)相联接。方向盘轴下端拨叉装在横拉杆(29)上的套筒中,拨叉与套筒之间可以相互转动,横拉杆(29)的两端与两转向轴(23)的转向臂相铰接,转向轴的下端与前轮轴(31)相固接,两转向轴(23)与两前轮支杆(17)下端焊接在套筒(24)相配合;它的驱动行走机构由左右脚踏杠杆(19)(20)、可调长度的左右推杆(2)(3)、曲轴(30)、及左右后轮(5)所组成,两脚踏杠杆铰接在下横梁(28)上,左右推杆都是由带有长孔的两钢板所构成,各自都用两套螺钉、螺母紧固联接,两推杆的前端与脚踏杠杆铰接,后端与曲轴的两个相反的曲拐相铰接。曲轴(30)通过大撑杆下端的孔与两后轮(5)固定联接它的摇栏或坐位是由与扶手梁(14)相铰接的框架(13)(15)、框架下部的撑杆(27)、靠背框架(12)、调整靠背角度的挂钩(9)、摇动推杆(6)所组成,该坐位框架(13)(15)及挂钩(9)同时与扶手梁(14)用铰链轴联接,在坐位及靠背的框架上蒙上尼龙织物。靠背框架(12)的下端与框架下部的撑杆(27)相铰接,摇动推杆(6)的上端与撑杆(27)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折叠式童车。它包括有车架、操向、驱动及坐位各部分,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个带有两套四杆机构组成的可折叠的车架、带有方向盘及转向梯形四杆机构的操向机构、带有脚踏杠杆驱动的行走机构、带有曲柄摇杆摇动机构的摇栏或坐位所组成的:其中它的车架是由带前横梁的大撑杆(16)、左右前轮撑杆(17)、左右扶手梁(14)、左右小推杆(21)、S形的左右斜梁(7)、带有弹簧控制定位钩的手把(10)、手把上的遮阳蓬(11)、上横梁(26)及下横梁(28)所组成的,它的S形左右斜梁(7)、小推杆(21)、前轮撑杆(17)和大撑杆(16)各杆件在相交处用铰链轴联接形成四杆机构。S形左右斜梁(7)、手把(10)扶手梁(14)及大撑杆(16)在各杆件的相交处用铰链轴联接形成四杆机构。并用弹簧控制的定位钩(8)与S形斜梁上的定位钉相搭扣;它的操向机构由带有前拨叉的方向盘轴(26)、方向盘(25)、带有和拨叉相配合可旋转套筒的转向梯形横拉杆(29)、带有转向臂的左右前轮的转向轴(23)、左右前轮轴(31)、和左右前轮(1)所组成的,它的方向盘轴用上下两个薄壁套筒与上下横梁(26)(28)相联接。方向盘轴下端拨叉装在横拉杆(29)上的套筒中,拨叉与套筒之间可以相互转动,横拉杆(29)的两端与两转向轴(23)的转向臂相铰接,转向轴的下端与前轮轴(31)相固接,两转向轴(23)与两前轮支杆(17)下端焊接在套筒(24)相配合;它的驱动行走机构由左右脚踏杠杆(19)(20)、可调长度的左右推杆(2)(3)、曲轴(30)、及左右后轮(5)所组成,两脚踏杠杆铰接在下横梁(28)上,左右推杆都是由带有长孔的两钢板所构成,各自都用两套螺钉、螺母紧固联接,两推杆的前端与脚踏杠杆铰接,后端与曲轴的两个相反的曲拐相铰接。曲轴(30)通过大撑杆下端的孔与两后轮(5)固定联接:它的摇栏或坐位是由与扶手梁(14)相铰接的框架(13)(15)、框架下部的撑杆(27)、靠背框架(12)、调整靠背角度的挂钩(9)、摇动推杆(6)所组成,该坐位框架(13)(15)及挂钩(9)同时与扶手梁(14)用铰链轴联接,在坐位及靠背的框架上蒙上尼龙织物。靠背框架(12)的下端与框架下部的撑杆(27)相铰接,摇动推杆(6)的上端与撑杆(27)铰接,下端与曲轴的一曲拐相铰接,控制靠背角度的挂钩(9)与靠背框架上的定位钉相扣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冬彭海津
申请(专利权)人:冯冬彭海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