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99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童车,包括两侧设置的侧支架、横向连接所述两侧侧支架的横连杆、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或横连杆下方的前轮(13)及后轮(11),其特征在于:弧形底架(12)的前部与前腿(2)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后腿后段(10)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弧形底架(12)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推手杆(5)的下段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克服折叠过程中出现的死点现象。(*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车。现有技术中,童车包括侧支架及设置于侧支架下方的轮子,所述的侧支架之间用横连杆相连接,侧支架的结构如中国专利92215144.x所示,其前腿由两段可相对转动的连杆连接而成,在折叠时该转动点易出现死点,使得折叠不动或打开困难,另外前腿由两段组成使得童车的整体造型受到限制,制作出的前腿只能为直线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过程中不会出现死点的童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两侧设置的侧支架、横向连接所述两侧侧支架的横连杆、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或横连杆下方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侧支架是,向下凸起的弧形底架的前部与前腿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后腿后段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弧形底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的上端部与推手杆的下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有前连杆的上端部,所述的前连杆的下端部与下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部与推手杆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的下端部还与转动连杆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转动连杆的下端部与后腿前段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前段的后端部与后腿后段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前段的前部与前腿可转动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前腿为整根杆件,因此在折叠时没有死点,折叠顺畅,从折叠状态到打开状态也很顺畅。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在折叠状态下的正视附图3为本技术的杆件连接结构原理图;附图4为附图3所述的杆件在折叠状态下的原理图;其中.下连杆;.前腿;.前连杆;.扶手;.推手杆;.后连杆;.转动连杆;.后腿前段;.限位杆;.后腿后段;.后轮;.弧形底架;.前轮;.前轮架;.后轮架。实施例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侧支架上的两个杆件可转动连接是指两个杆件之间用铆钉穿过,该铆钉作为两个杆件的转动轴。附图所示的一种童车,包括两侧设置的侧支架、横向连接所述两侧侧支架的横连杆、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或横连杆下方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侧支架是向下凸起的弧形底架的前部与前腿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后腿后段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弧形底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的上端部与推手杆的下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有前连杆的上端部,所述的前连杆的下端部与下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部与推手杆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的下端部还与转动连杆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转动连杆的下端部与后腿前段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前段的后端部与后腿后段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前段的前部与前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后段的前端部连接有在后腿前段上方延伸的限位杆,该限位杆只允许在童车打开状态下后腿前段相对于后腿后段作逆时针转动,而禁止其作顺时针转动。所述的后腿前段的上部向前上方延伸形成扶手,两个侧支架之间的扶手用横连杆相连,在婴儿的前方形成挡杆。所述的前腿为向前凸起呈拱形状,在折叠状态下,该拱形的下方有多根折叠后的杆件。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部与转动连杆的上端部在后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三连杆的可转动连接点为一点,如附图1所示。也可以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部与转动连杆的上端部在后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三个连杆的可转动连接点为两点,如附图3所示。所述的后连杆与后腿前段之间设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可为常见的挂钩,挂钩的后端与一个杆件可转动连接,而挂钩的前端钩在另一个杆件上,所述的锁定机构在童车打开状态下锁定童车,使得童车在解锁前不能折叠,锁定机构也可以设置于其它的在折叠时可以相对运动的杆件之间。为了使前轮及后轮可以向上翻转到弧形底架的上方,使得弧形底架着地,则童车可以摇动。这种前轮的翻转机构是所述的前轮设置于前轮架上,所述的前轮架与弧形底架之间可转动连接,可转动连接是前轮架套在弧形底架上,以弧形底架作为转动轴,所述的前轮架与弧形底架之间设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前轮处于弧形底架的下方时锁定前轮架与弧形底架的相对位置。这种后轮的翻转机构是所述的后轮设置于后轮架上,后轮架固定于与弧形底架相铰接的横连杆上,所述的后轮架与弧形底架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轮架与弧形底架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包括两侧设置的侧支架、横向连接所述两侧侧支架的横连杆、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或横连杆下方的前轮及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支架是,向下凸起的弧形底架的前部与前腿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后腿后段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弧形底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的上端部与推手杆的下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有前连杆的上端部,所述的前连杆的下端部与下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部与推手杆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的下端部还与转动连杆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转动连杆的下端部与后腿前段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前段的后端部与后腿后段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前段的前部与前腿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后段的前端部连接有在后腿前段上方延伸的限位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前段的上部向前上方延伸形成扶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为向前凸起呈拱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部与转动连杆的上端部在后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三个连杆的可转动连接点为一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部与转动连杆的上端部在后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三个连杆的可转动连接点为两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连杆与后腿前段之间设有锁定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设置于前轮架上,所述的前轮架与弧形底架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轮架与弧形底架之间设有锁定机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设置于后轮架上,所述的后轮架与弧形底架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轮架与弧形底架之间设有锁定机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包括两侧设置的侧支架、横向连接所述两侧侧支架的横连杆、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或横连杆下方的前轮(13)及后轮(11),其特征在于:弧形底架(12)的前部与前腿(2)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后腿后段(10)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弧形底架(12)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推手杆(5)的下段可转动连接。本技术能克服折叠过程中出现的死点现象。文档编号B62B7/04GK2345418SQ9822557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5日专利技术者贺新军 申请人:好孩子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包括两侧设置的侧支架、横向连接所述两侧侧支架的横连杆、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或横连杆下方的前轮[13]及后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支架是,向下凸起的弧形底架[12]的前部与前腿[2]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后腿后段[10]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弧形底架[12]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推手杆[5]的下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2]可转动连接有前连杆[3]的上端部,所述的前连杆[3]的下端部与下连杆[1]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1]的后端部与推手杆[5]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5]的下端部还与转动连杆[7]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转动连杆[7]的下端部与后腿前段[8]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前段[8]的后端部与后腿后段[10]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前段[8]的前部与前腿[2]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