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87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包括篷架、张紧地设置在篷架上的遮挡物,篷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在三轮车本体或推车车架上的固定杆,篷架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弧形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弧形弯曲段的最低处低于篷架的最前端部。遮挡物的大致中部较遮挡物的前部及后部向下凹陷。由于篷架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因而张紧地设置在篷架上的遮挡物的两侧部较低于中部,因而易排水,不会在遮挡物的表面形成水渍或污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
技术介绍
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包括篷架、张紧地设置在所述的篷架上的遮挡物,所述的篷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在三轮车本体或推车车架上的固定杆,所述的遮挡物为一平面,下雨后易积水,不易排除,在遮挡物的表面形成水渍或污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其易排水,不会在遮挡物的表面形成水渍或污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包括篷架、张紧地设置在所述的篷架上的遮挡物,所述的篷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在三轮车本体或推车车架上的固定杆,所述的篷架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所述的弧形弯曲段的最低处低于篷架的最前端部。所述的遮挡物的大致中部较遮挡物的前部及后部向下凹陷。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所述的篷架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因而张紧地设置在篷架上的遮挡物的两侧部较低于中部,因而易排水,不会在遮挡物的表面形成水渍或污渍。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第一实旋施例);附图2为篷架的立体图(第一实施例);附图3为附图5-附图7的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4为附图5-附图7的B-B方向的剖视图;附图5为篷架的仰视图(第二实施例);附图6为篷架的仰视图(第三实施例);附图7为篷架的仰视图(第四实施例);其中1、篷架;2、遮挡物;5、固定杆;6、弧形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包括篷架1、张紧地设置在所述的篷架1上的遮挡物2,所述的篷架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在三轮车本体或推车车架上的固定杆5,所述的固定杆5设置在所述的篷架1的后部,如各附图所示,所述的篷架1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6,所述的弧形弯曲段6的最低处低于篷架1的最前端部与最后端部。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遮挡物2的大致中部较遮挡物2的前部及后部向下凹陷。所述的篷架1在俯视或仰视中可以为多种不同的形状,如附图2、附图5-附图7所示的四种实施例为四种不同的形状。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包括篷架(1)、张紧地设置在所述的篷架(1)上的遮挡物(2),所述的篷架(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在三轮车或推车车架上的固定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架(1)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6),所述的弧形弯曲段(6)的最低处低于篷架(1)的最前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挡物(2)的大致中部较遮挡物(2)的前部及后部向下凹陷。专利摘要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包括篷架、张紧地设置在篷架上的遮挡物,篷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在三轮车本体或推车车架上的固定杆,篷架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弧形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弧形弯曲段的最低处低于篷架的最前端部。遮挡物的大致中部较遮挡物的前部及后部向下凹陷。由于篷架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因而张紧地设置在篷架上的遮挡物的两侧部较低于中部,因而易排水,不会在遮挡物的表面形成水渍或污渍。文档编号B62B9/14GK2868806SQ200520134120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9日专利技术者马福生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儿童推车的篷,包括篷架(1)、张紧地设置在所述的篷架(1)上的遮挡物(2),所述的篷架(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在三轮车或推车车架上的固定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架(1)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弯曲再向上弯曲形成连续的弧形弯曲段(6),所述的弧形弯曲段(6)的最低处低于篷架(1)的最前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