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美生专利>正文

婴儿车顶篷张合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391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顶篷张合自动调节装置,包括顶篷支架、弧形凹槽旋转座、弹簧以及卡销固定座,其特征在于顶篷支架下端与弧形凹槽旋转座上端固定,弧形凹槽旋转座上端与弹簧上端铰接,卡销固定座底部固定在与婴儿车车架相连的部件上、卡销固定座中的柱形卡销插装在弧形凹槽旋转座下端的弧形凹槽中、柱形卡销末端与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簧下端铰接,弧形凹槽旋转座与卡销固定座在旋转孔处铰接。当顶篷支架被施以外力时,弹簧在自身张力作用下,以旋转孔为圆心对顶篷支架产生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使顶篷支架以旋转孔为轴心、在弧形凹槽的范围内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以达到顶篷充分张开或合拢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顶篷张合自动调节装置的婴儿车。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嬰儿车的顶篷调节与固定装置通常都是将顶篷支架的下端固定在一个齿轮轴 上,该齿轮与另一个固定在婴儿车车架上的齿轮进行内啮合,利用两齿轮之间的啮合力而 互相锁咬、进而锁住与一齿轮轴固定在一起的顶篷支架以达到固定顶篷支架目的。其次, 为实现顶篷旋转调节,在一个齿轮上再设计一个齿轮分离弹簧按钮,当不间断地施以外力 按住弹簧按钮时,两齿轮分离而无法进行内啮合,使得顶篷支架处于没有被锁咬住的无固 定状态。与此同时,对顶篷支架施以另一不间断的外力,使顶篷支架围绕两齿轮共同的轴 心旋转。当顶篷支架被这一外力推至所需要的状态时,如顶篷充分张开、完全收合或处于 其它位置时,再释放齿轮分离弹簧按钮,两齿轮重新内啮合而互相锁咬,以达到顶篷支架 旋转调节后再固定的目的。另外,为实现顶篷更充分张开,往往在顶篷支架一侧中间某部 位与婴儿车靠背之间或相邻两条顶篷支架之间辅助设置一根可折叠的横向支撑杆。当需要 收拢顶篷时,必须先折收这一横向支撑架杆后,再重复上述操作,实现顶篷收合目的。鉴 于婴儿车顶篷调节与固定装置均是左右两侧对称设计,在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操作时,两手掌必须同时不间断地按住左右按钮,且还要腾出手指不间断地去推或拉顶篷支架,使得婴 儿看护者无法腾出手来呵护婴儿、操作也比较繁瑣。由于现有的装置辅助设计一根可折叠 横向支撑杆,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在顶篷处于张开状态时,两齿轮啮合力以及可折叠横 向支撑杆的支撑力无法足够地给予顶篷支架持续性的张力,致使顶篷总是不能完全充分张 开,从而影响顶篷整体外观。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外观完善、 护婴便利的可以自动张合调节婴儿车顶篷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 现的 一种婴儿车顶篷张合自动调节装置,包括顶篷支架、弧形凹槽旋转座、弹簧以及卡 销固定座。其特征在于顶篷支架下端与弧形凹槽旋转座上端固定,弧形凹槽旋转座上端与 弹簧上端铰接,卡销固定座底部固定在与婴儿车车架相连的部件上、卡销固定座中的柱形 卡销插装在弧形凹槽旋转座下端的弧形凹槽中、柱形卡销末端与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簧下 端铰接,弧形凹槽旋转座与卡销固定座在旋转孔处铰接。在实施顶篷张合过程中,对顶篷支架任何一作用点稍施加外力时,在弹簧自身张力作 用下,对顶篷支架产生 一种以铰接处即旋转孔为圓心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的力矩, 从而使顶篷支架以旋转孔为轴心、在弧形凹槽限制的范围内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旋转, 进而达到顶篷充分张开或合拢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顶篷张合自动调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外观完善、 成本下降、呵护婴儿便利。无论顶篷处于何种状态时,当顶篷支架任何一作用点受外力作 用被推到弹簧张力方向与顶篷支架延长线重合的临界状态时,如欲张开顶篷,只要在顶篷 支架上稍稍施加向前的推力,处于拉伸状态下安装的弹簧的张力方向就会向前越过重合线, 从而围绕旋转孔对顶篷支架产生一个逆时针方向的力矩,拉动顶篷支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直至弧形凹槽左端极限位置被柱形卡销卡住为止,在该极限位置顶篷支架仍然在弹簧张力 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被弹簧拉住而自动充分张开。反之,如欲收合顶篷,只要在顶篷支 架上稍稍施加向后的推力或拉力,处于拉伸状态下安装的弹簧的张力方向就会向后越过重 合线,从而围绕旋转孔对顶篷支架产生一个顺时针方向的力矩,带动顶篷支架沿顺时针方 向旋转,直至弧形凹槽右端极限位置被柱形卡销卡住为止,在该极限位置顶篷支架仍然在 弹簧张力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被弹簧拉住而自动处于合拢状态。可见,利用本装置在顶 篷张合过程中,勿须两手同时操作,勿须不间断地施以外力,护婴者完全可腾出双手更好 地呵护婴儿。在顶篷张开时,由于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顶篷得以始终张开并保持良好 的外观。同时,勿须在顶篷支架中部辅助于橫向支撑杆以保持良好顶篷外观,从而节省材 料。另外,本装置原理简单、装配零件不多、结构也不复杂,操作简便可行。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较 佳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婴儿车的整体结构主视图2是图1所示本新型的连接支架之局部结构示意图3是图2所示本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4、图5、图6是本新型不同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技术较佳的一种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本技术装置30上端与顶篷支架20下端固定,本技术装置30下端 与嬰儿车IO靠背固定。图2示,本技术30为左右对称设计并分别与顶篷支架20底端固定连接。本技术装置30不仅作为顶篷支架20与婴儿车10车架间的连接机构,更运用于顶篷支架20 的调节与固定。图3示,本技术装置包括顶篷支架20、弧形凹槽旋转座ll、弹簧13、卡销固定 座12以及扣盖14,其特征在于顶篷支架20下端与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上端固定连接,弧 形凹槽旋转座11上端开一小孔,扣盖14上端的柱形体穿过弹簧13上端并插入弧形凹槽旋 转座11上端开设的小孔形成三铰接,卡销固定座12底部固定在与婴儿车IO车架相连的部 件上、卡销固定座12中的柱形卡销16插装在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下端的弧形凹槽15中、 卡销固定座12中的柱形卡销16末端同时与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黄13下端铰接,弧形 凹槽旋转座11与卡销固定座19在旋转孔17处铰接。图4示本技术自动将顶篷张开的状态。弹簧13张力方向偏向顶篷支架20延长线 上铰接的旋转孔17左侧,在铰接处18对顶篷支架20产生逆时针方向力矩,拉动顶篷支架 20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弧形凹槽15左端极限位置被柱形卡销16卡住为止,在该极限位 置时,因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与顶篷支架20固定连接,顶篷支架20仍然在弹簧13张力的 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向前被弹簧拉住而自动充分张开。图5示本技术顶篷处于临界状度。顶篷支架20延长线、旋转孔17、弹簧13张力 方向、弹簧13下端与卡销16铰接点均在同一条直线上,虽然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但弹 簧13张力对顶篷支架20的力矩为零,顶篷支架20不会围绕旋转孔17转动。如果此时对 顶篷支架20稍施加外力,弹簧13张力方向就会偏离旋转孔17,拉动顶篷支架20旋转。图6示本技术自动将顶篷收合的状态。弹簧13张力方向偏向顶篷支架20延长线 上铰接的旋转孔17右侧,在铰接18处对顶篷支架20产生顺时针方向力矩,拉动顶篷支架 20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弧形凹槽15右端极限位置被柱形卡销16卡住为止,在该极限位 置,因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与顶篷支架20固定连接,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簧13仍然在张力 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向后拉住顶篷支架20,而使之自动合拢。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顶篷张合自动调节装置,包括顶篷支架(20)、弧形凹槽旋转座(11)、弹簧(13)以及卡销固定座(12),其特征在于顶篷支架(20)下端与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上端固定,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上端与弹簧(13)上端铰接,卡销固定座(12)底部固定在与婴儿车车架相连的部件上、柱形卡销(16)插装在弧形凹槽旋转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顶篷张合自动调节装置,包括顶篷支架(20)、弧形凹槽旋转座(11)、弹簧(13)以及卡销固定座(12),其特征在于顶篷支架(20)下端与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上端固定,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上端与弹簧(13)上端铰接,卡销固定座(12)底部固定在与婴儿车车架相连的部件上、柱形卡销(16)插装在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下端的弧形凹槽(15)中、柱形卡销(16)末端同时与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簧(13)下端铰接,弧形凹槽旋转座(11)与卡销固定座(12)在旋转孔(17)处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美生
申请(专利权)人:邓美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