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诱导树鼩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857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化学诱导树鼩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属临床医学、药学及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实验模型经如下步骤得到:选取健康成年的树鼩,以2.5%硫喷妥钠40mg.kg-1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将树鼩固定于手术台上,自动物舌下静脉按0.031ml/10g注射2.75%孟加拉红生理盐水;用0.25%复方托吡卡胺溶液2滴或3滴给予扩大瞳孔;待孟加拉红循环10min后,再用ZL201420068737.2的小动物脑血栓的实验装置照射树鼩左或右眼球,使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集聚而诱导血栓形成,照射部位的表面温度控制在37.0±0.1℃;保温待动物清醒后放回笼内,于实验后4小时、24小时、72小时进行眼底视网膜摄影;常规方法动态观察眼底动脉血栓形成及视网膜损伤的改变。该模型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实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化学诱导树鼩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拟人类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属临床医学、药学及细胞生物学

技术介绍
视网膜组织代谢极为旺盛,其内层的血液供应又源自终末分支的视网膜血管,因此极易发生缺血性病变。由于视网膜组织是视觉神经元所在部位,其一旦发生缺血,对视觉功能危害极大,也是青光眼、视网膜动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致盲和引起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而备受国内外临床与基础医学的关注。因此,复制相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揭示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发生机制继而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的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实验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如: 1、实验动物的选择问题:建立具有仿真性强的动物模型对研究此类疾病的损害机制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而迄今有关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主要采用啮齿类动物(大鼠、小鼠及家兔)来复制,由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眼球生理学功能及视网膜生物学特征相距甚远,难以模拟出接近于临床视网膜缺血性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当前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在发生机制及防治领域难以突破的原因之一; 2、视网膜缺血的模型选择:目前制作视网膜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化学诱导法、视神经结扎法、血管结扎法、升眼压法、线栓法等,除光化学诱导法外,其他模型多伴有机械性损伤大、动物致死率高, 难以进行长期观察的缺点;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验模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视网膜缺血实验模型动物选择仿真性差和机械损伤大、易感染、动物死亡率高之不足,而提供光化学诱导树鼩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本专利技术的光化学诱导树鼩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经如下步骤得到:    (1)选取健康成年的雌或雄树鼩作为实验动物,以2.5%硫喷妥钠40mg.kg-1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将树鼩固定于手术台上,自动物舌下静脉按0.031ml/10g注射2.75%孟加拉红生理盐水;(2)用0.25%复方托吡卡胺溶液2滴或3滴给予扩大瞳孔;(3)待孟加拉红循环10min后,再用ZL 201420068737.2小动物脑血栓的实验装置照射树鼩左或右眼球,实验装置产生的特殊光束透过角膜直达眼底视网膜部位,与循环中的孟加拉红发生光化学反应,使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集聚而诱导血栓形成,照射部位的表面温度控制在37.0 ± 0.1℃;(4)保温待动物清醒后放回饲养笼内,于实验后4小时、24小时、72小时进行眼底视网膜摄影;(5)常规方法动态观察眼底动脉血栓形成及视网膜损伤的改变。 本专利技术实验用的试剂为市场购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光化学反应原理,使特定波长的光束透过角膜与眼底血管内光敏物质(孟加拉红)发生光化学反应, 产生单线态氧,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以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诱导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脑血管闭塞,具有仿真性;2、由于实验过程为渐进性,与临床视网膜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相似,提高了缺血性眼底病研究的科学性;3、与啮齿类动物相比,树鼩与人类视网膜血液供应的特点相似而成为视网膜缺血疾病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4、该模型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实验成本低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用设备为本专利技术人已经获权的“一种用于小动物脑血栓的实验装置,ZL 201420068737.2”,所用的试剂为市场购买。本专利技术的光化学诱导树鼩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经如下步骤得到:(1)选取健康成年的雌或雄树鼩作为实验动物,以2.5%硫喷妥钠40mg.kg-1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将树鼩固定于手术台上,自动物舌下静脉按0.031ml/10g注射2.75%孟加拉红生理盐水;(2)用0.25%复方托吡卡胺溶液2滴或3滴给予扩大瞳孔;(3)待孟加拉红循环10min后,再用ZL 201420068737.2小动物脑血栓的实验装置照射树鼩左或右眼球,实验装置产生的特殊光束透过角膜直达眼底视网膜部位,与循环中的孟加拉红发生光化学反应,使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集聚而诱导血栓形成,照射部位的表面温度控制在37.0 ± 0.1℃;(4)保温待动物清醒后放回饲养笼内,于实验后4小时、24小时、72小时进行眼底视网膜摄影;(5)常规方法动态观察眼底动脉血栓形成及视网膜损伤的改变。实际应用表明,本实验模型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化学诱导树鼩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该实验模型经如下步骤得到:(1)选取健康成年的雌或雄树鼩作为实验动物,以2.5%硫喷妥钠40mg.kg‑1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将树鼩固定于手术台上,自动物舌下静脉按0.031ml/10g注射2.75%孟加拉红生理盐水;(2)用0.25%复方托吡卡胺溶液2滴或3滴滴给予扩大瞳孔;(3)待孟加拉红循环10min后,再用ZL 201420068737.2小动物脑血栓的实验装置照射树鼩左或右眼球,实验装置产生的特殊光束透过角膜直达眼底视网膜部位,与循环中的孟加拉红发生光化学反应,使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集聚而诱导血栓形成,照射部位的表面温度控制在37.0±0.1℃;(4)保温待动物清醒后放回饲养笼内,于实验后4小时、24小时、72小时进行眼底视网膜摄影;(5)常规方法动态观察眼底动脉血栓形成及视网膜损伤的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化学诱导树鼩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该实验
模型经如下步骤得到:
(1)选取健康成年的雌或雄树鼩作为实验动物,以2.5%硫喷妥钠40mg.kg-1
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将树鼩固定于手术台上,自动物舌下静脉按0.031ml/10g
注射2.75%孟加拉红生理盐水;
(2)用0.25%复方托吡卡胺溶液2滴或3滴滴给予扩大瞳孔;
(3)待孟加拉红循环10min后,再用ZL 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泽云张庆林李树清杨红艳董云兴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