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座位收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64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供配置于一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上,其特征是,包括:一对支撑架,其与该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连接,并在其末端设置有一对分段座;一座架,其一端枢接于该对支撑架;一靠背支架,其两端分枢接于该分段座;及一可随该靠背支架与该座架的折收而靠拢的连杆组,其枢接于该靠背支架与该支撑架之间并枢接座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单独折收前座位或后座位,以供未承载婴童时得置放其它物品,并能使婴儿车骨架收折后体积较小,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座位收折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所见的婴儿车构造大多都具有可收折的功能,让婴儿车于收藏、搬运或携带的时候都能透过收折而缩小体积,减少运输及存放的空间。一般所见的可收折的婴儿车都是由前脚架、后脚架、椅座、推把架等构件所组成,其中椅座更包括有座架及靠背架两部份;除了单人座位之婴儿车以外,尚具有包括前座位以及后座位之双人座婴儿车,而为使其方便收藏、搬运或携带,故其双人座的婴儿车骨架,通常亦具有可收折的功能。由于该双人座之椅座,一般随着骨架折收,故为符合折收后体积较小的目的,该椅座的骨架通常必须配合骨架各杆架的位置或高度,无法适当的设定椅座高度,尤其在具有前、后座位的双人座婴儿车,若前、后座位具有不同高度时则收折后必须具有较大的体积。另外,由于传统的双人座婴儿车,该前、后椅座骨架系随骨架展开与收折,故仅于单一椅座使用时,并无法将另一个无使用的椅座折收而具有较大空间可置放其它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双人座婴儿车,其收折后具有较大的骨架体积以及无法单独折收未使用的椅座以供置放其它物品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单独折收前座位或后座位,以供未承载婴童时得置放其它物品,并能使婴儿车骨架收折后体积较小的婴儿车座位收折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供配置于一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上,其特征是,包括一对支撑架,其与该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连接,并在其末端设置有一对分段座;一座架,其一端枢接于该对支撑架;一靠背支架,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该分段座;及一可随该靠背支架与该座架的折收而靠拢的连杆组,其枢接于该靠背支架与该支撑架之间并枢接座架。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其特征是该分段座包括复数个定位部,藉该定位部与靠背支架形成固定,供操作者选择调整该靠背支架与该座架不同固定的夹角角度。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其特征是该靠背支架进一步的枢接有一调整杆,该调整杆与该分段座的定位部形成定位。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其特征是该定位部为一凹槽。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杆组包括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滑套,其中该滑套可滑动的套接于该座架的两侧,而该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靠背支架的侧边,另一端则与该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而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该支撑架,并于其两端之间枢接该滑套。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其特征是该第一连杆于该座位骨架展开时位于该座架侧边并具一定高度,形成可供婴童支撑手部的扶手。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供配置于一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上,其特征是,包括一对支撑架,其与该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连接,并在其末端设置一对分段座;一靠背支架,其一端枢接于该分段座;一座架,其一端枢接于该对分段座;及一可随该靠背支架与该座架的折收而靠拢的连杆组,其枢接于该靠背支架与支撑架之间并枢接座架。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其特征是该分段座包括复数个定位部,藉该定位部与靠背支架形成固定,供操作者选择调整该靠背支架与该座架不同固定的夹角角度。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其特征是该靠背支架枢接有一调整杆,该调整杆与该分段座的定位部形成定位。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杆组包括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滑套,其中该滑套可滑动的套接于该座架的两侧,而该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靠背支架的侧边,另一端则与该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且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该支撑架,并于两端之间枢接该滑套。本技术利用一对连接于可折收骨架上的支撑架,并于支撑架连接靠背支架与座架,其中于该靠背支架与座架间枢接一连杆组并枢接座架,并使该靠背支架与座架得以相对折收靠拢,藉以达到得单独折收前座位或后座位,以供未承载婴童时得置放其它物品,另,由于该座架可随靠背支架相对折收,使本技术具有骨架收折后体积较小的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婴儿车骨架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座位骨架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座位骨架侧视及倾躺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于座位骨架折收后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于座位骨架换向后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使用于座位骨架于可折收骨架单独折收后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使用于整体骨架折收后示意图。图号说明2 折收骨架3座位骨架21前脚杆 22后脚杆23手推杆 24连杆31支撑架 32分段座321定位部 33靠背支架34座架5连杆组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滑套301前座位302后座位 4调整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4,依据本技术所实施的婴儿座位折收结构,含有座位骨架3可供与一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2个别折收,以具有收折后较小体积以及若于可折收骨架展开时而座位不使用时,可将其折收以置放其它物品。本技术包括一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2及一座位骨架3,其中可折收的婴儿车骨架2,在本实施例当中,为一双人座的婴儿车骨架,包括前脚杆21、后脚杆22、手推杆23以及连接杆24等杆件所彼此枢接而成,具有一展开之使用状态以及一收折状态。座位骨架3,包括前座位301及后座位302,其中该前、后座位301、302分别包括一对支撑架31、一靠背支架33、一座架34及一连杆组5。其中支撑架31,属可拆式的与该可折收婴儿车骨架2连接,该对支撑架31之上端分别连接有一分段座32,其中该分段座32设置有复数个定位部321,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定位部321形成于该圆弧边缘的凹槽(如图3所示)。靠背支架33,略呈ㄇ字型,其两端分枢接于该分段座32,而该靠背支架33进一步的枢接有一调整杆4,其中该调整杆4可与该分段座32的定位部33形成定位,使该靠背支架33具有可调整至各种倾斜角度(如图3、4所示);座架34,略呈ㄇ字型,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该对支撑架31或其末端枢接于分段座32的一侧边,以配合靠背支架33调整形成一适当之夹角,以穿置织布(图中未示)后供婴童乘坐。连杆组5,枢接于该靠背支架33与支撑架31之间并枢接座架34,以连动靠背支架33与座架34彼此相对靠拢折收;该连杆组5包括有一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以及一滑套53,其中该滑套53可滑动的套接于该座架34的两侧,而该第一连杆51的一端枢接于靠背支架33的侧边,另一端则与第二连杆52的一端枢接,而第二连杆52的另一端枢接于支撑架31,并于其两端间枢接滑套53。由连杆组5连接,当该靠背支架33与座架34展开一夹角供婴童乘座时,该第一连杆51位于距该座架34侧边一定高度,以形成供婴童支撑手部的扶手;操作者并可依分段座32不同角度的定位部321,供靠背支架33上的调整杆4选择定位,使靠背支架33得与座架34调整大于九十度至一百八十度之间的适合婴童倾躺之夹角乘座空间;而当操作者欲折收时,可操作该调整杆4,并使该靠背支架33朝向座架34靠拢转动,并藉由连杆组5之连动,由该滑套53于座架上滑动而推动该座架34相对折收成小于九十度之夹角收折位置。另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对支撑架31可更换与可折收骨架2的连接位置,进而选择改变座位骨架3的方向(如图5所示);而由于本技术的座架34与靠背支架33与连杆组5枢接于支撑架31上,并未与可折收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座位折收结构,供配置于一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2)上,其特征是,包括:一对支撑架(31),其与该可折收之婴儿车骨架(2)连接,并在其末端设置有一对分段座(32);一座架(34),其一端枢接于该对支撑架(31);   一靠背支架(33),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该分段座(32);及一可随该靠背支架(33)与该座架(34)的折收而靠拢的连杆组(5),其枢接于该靠背支架(33)与该支撑架(31)之间并枢接座架(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皇意林永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