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腔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277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1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在零件数量少且针等医疗用器械碰触不到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识别注射针(5)的前端已穿刺硬膜外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识别硬膜外麻醉用注射针的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的硬膜外腔识别装置,具备如下构件而构成,即:呈筒状并与注射针(5)侧连通连接的筒体(2);呈筒状、自如进出地插入筒体(2)并形成通向筒内的空气孔(3e)的柱塞(3);以及设置在柱塞(3)的前端部(3b)并具有膨胀部(4e)的膨胀构件(4);该膨胀部(4e)在注射针(5)侧空气排出被限制的状态下推入柱塞(3)而变成正压状态、在柱塞(3)内膨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硬膜外腔识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外科、妇产科等进行各种镇痛治疗时实施的硬膜外麻醉时识别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的识别装置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硬膜外麻醉用于外科、妇产科等的各种镇痛处理,而在此情况下,需要对注射针的针头穿刺到脊柱的硬膜外腔(空间)进行识别。另外,硬膜外腔位于越过硬的黄韧带的位置,因此在穿刺针(タフィー針)穿刺到脊柱时,通常当针头从刺入黄韧带而受到阻力的状态到阻力消失时识别为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该技术要求麻醉医师高度熟练。于是,已知如下的技术,即:抽拉可自如抽插地插入到注射器中的柱塞而使之处于由弹性装置蓄势了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注射针刺入脊柱,当针头穿过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而变成阻力消失状态时,柱塞受到弹性装置蓄势力而前进,由此识别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参考专利文献1)。但是,该技术不仅需要特殊的注射器、柱塞,还需要弹性装置,因而零件数量多,而且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于是,已知如下的技术,即:使用具备来自注射器的空气流入口、向硬膜外腔穿刺用针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口、以及在关闭空气供给口侧的状态下通过从上述空气流入口供给空气而膨胀的膨胀膜(隔膜、密封垫片)的器械,注射针的针头到达黄韧带并受到阻力,而在这之前的穿刺状态下通过来自上述注射器的空气供给而使膨胀膜膨胀。此后,当刺入注射针而使得针头到达硬膜外腔时,膨胀膜内的空气变为压缩空气而进入硬膜外腔,从而膨胀膜收缩,由此能够识别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参考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10421号公报专利文献2:USP71756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膨胀膜暴露于外部,所以存在碰触到针、手术刀等医疗器械而破损的可能,并且除了用于供给空气的注射器之外,还需要专用于安装膨胀膜的器械,因而零件数量变多,这正是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课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以解决这些课题为目的而作出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用于识别硬膜外麻醉用注射针的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的硬膜外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识别装置具备以下构件而构成,即:呈筒状,与注射针侧连通连接的筒体;呈筒状、可自如进出地插入筒体并形成通向筒内的空气孔的柱塞;以及设置在柱塞的前端部并具有膨胀部的膨胀构件,该膨胀部在注射针侧空气排出被限制的状态下推入柱塞而变成正压状态、在柱塞内膨胀。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硬膜外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膨胀构件具备:外嵌在柱塞的前端部外周并与筒体内周表面滑动接触的外周部;与形成在柱塞前端部外周的卡止凹槽卡止的卡止凸条;以及与柱塞前端抵接的前端部;膨胀部构成为以从前端部延续的状态在柱塞内膨胀。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硬膜外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膨胀部设置在被设置成从前端部内端起与柱塞内周表面抵接的内筒部的基端。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硬膜外腔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孔设置在柱塞的基端面。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通过推入柱塞变成正压状态而膨胀的膨胀部在柱塞内膨胀而不会暴露于外部,其结果,膨胀部切实地得到保护而不会碰触到注射针等医疗器械而破损,并且由于柱塞兼用作膨胀构件的保持构件,所以不需要另设保持构件,从而能够实现零件数量的减少。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膨胀构件向柱塞的安装简单且可靠。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膨胀部的位置与柱塞前端相比偏向于基端侧,从而更容易辨识膨胀部的下凹。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作为膨胀部膨胀时的空气的逸出通道的空气孔的成形变得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使膨胀部膨胀之前的硬膜外腔识别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使膨胀部膨胀了的状态下的硬膜外腔识别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1是用于硬膜外腔识别的注射器,该注射器1使用筒状的筒体2、可自如进出地插入该筒体2的柱塞3、以及设置在该柱塞3的膨胀构件(隔膜、密封垫片)4而构成,筒体2的筒基端2a开口并且筒体2形成凸缘部2b。筒前端部为有底状并形成底部2c,在该底部2c,形成与用于硬膜外腔穿刺的注射针5连接的管6的基端部6a可自如拆装地卡定的鲁尔接头部2d。柱塞3具备间隙嵌合地或自如滑动地内嵌(本实施方式中为间隙嵌合地内嵌)在筒体2的内筒内的中空状的筒状部3a而构成,该筒状部3a的前端部3b是开口的,并且在前端部3b的外周表面形成卡止凹槽3c,另一方面,基端部3d在存留通向筒状部3a的空气孔3e的状态下进行闭塞并且形成凸缘部3f。另外,膨胀构件4由硅橡胶、天然橡胶等橡胶材质弹性材料形成,该膨胀构件4的外周部4a设定成:在外嵌在柱塞3的前端部3b的外周的状态下轻压入筒体2的内周表面2e而没有空气泄漏,并且在没有柱塞3的推拉操作的状态下保持姿势(不移动)地与内周表面2e可自如滑动地滑动接触。另外,在外周部4a的内周表面,形成嵌入柱塞卡止凹槽3c的卡止凸条4b。从膨胀构件4的外周部4a延续的前端部4c与外周部4a一起形成厚壁状而与柱塞3的前端抵接,从该前端部4c的内端延续的内筒部4d形成薄壁状而与柱塞前端部3b的内周表面抵接,该内筒部4d的基端部密封到与外周部4a大致相同的位置而形成能够膨胀的膨胀部(隔膜部)4e。在硬膜外麻醉时,需要识别注射针5的针头是否到达硬膜外腔,为此,在例如相对于筒体2使柱塞3仅向基端侧移动了必要量(例如1mL)的状态下经由管6连通连接了注射针5和注射器1的状态下,将注射针5穿刺脊柱,在针头到达黄韧带而感到穿刺阻力的阶段,暂时中断注射针5的穿刺。在该状态下,注射针5的针头为被密封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将柱塞3推入筒体2直到膨胀构件前端部4c与筒体底部2c抵接,膨胀部4e如图2所示变为正压状态而膨胀(鼓起),在该状态下再开始注射针5的穿刺。然后当针头到达硬膜外腔而空气被注入硬膜外腔时,膨胀部4e下凹而恢复到原状态,通过对此确认而能够判断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之后,从管6上拆下注射器1等,从而能够进行硬膜外麻醉。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在上述柱塞3移动到了必要量位置的状态下连接注射器1和注射针5,然后注射针5穿刺脊柱,在针头已到达黄韧带的阶段,暂时中断穿刺,将柱塞3推入筒体2使膨胀部4e膨胀,此后,再开始注射针5的穿刺,当针头到达硬膜外腔时,通过膨胀部4e膨胀而变成正压的空气被注入硬膜外腔,由此膨胀部4e下凹,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来识别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之后,能够转向硬膜外麻醉的操作。在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确认已膨胀的膨胀部4e下凹了来识别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由于膨胀部4e配设在注射器1内而没有暴露于外部,所以该膨胀部4e不会碰触到针、手术刀等医疗器械而破损。除此之外,膨胀构件4设置在用于供给空气的注射器1内,注射器1自身兼用作膨胀构件4的膨胀器械,从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而且,由于向硬膜外腔的空气的供给是在膨胀部4e膨胀了的正压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在如腰部的硬膜外腔等不会变成负压的部位处的识别操作也能够切实地进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构件4具备:外嵌在柱塞3的前端部3b的外周并与筒体内周表面2e滑动接触的外周部4a;与形成在柱塞前端部3b的外周的卡止凹槽3c卡止的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硬膜外腔识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膜外腔识别装置,所述硬膜外腔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硬膜外麻醉用注射针的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具备如下构件而构成,即:筒体,所述筒体呈筒状并与注射针侧连通连接;柱塞,所述柱塞呈筒状、能自如进出地插入筒体并形成通向筒内的空气孔;以及膨胀构件,所述膨胀构件设置在柱塞的前端部并具有膨胀部,所述膨胀部通过在注射针侧空气排出被限制的状态下推入柱塞而变成正压状态、在柱塞内膨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07 JP 2013-2099691.一种硬膜外腔识别装置,所述硬膜外腔识别装置包括具有膨胀部的膨胀构件,并且,所述硬膜外腔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硬膜外麻醉用注射针的针头已到达硬膜外腔,所述硬膜外腔识别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硬膜外腔识别装置具备如下构件而构成,即:筒体,所述筒体呈筒状并与注射针侧连通连接;以及柱塞,所述柱塞呈筒状、能自如进出地插入筒体并形成通向筒内的空气孔,所述膨胀构件设置在柱塞的前端部,所述膨胀部通过在注射针侧空气排出被限制的状态下推入柱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孝典广田淳
申请(专利权)人:应用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