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959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2:27
在电梯用曳引机中,电动机具有:筒状的定子,其轴线方向一端部被支撑于支撑台;以及转子,其与定子同轴配置,且相对于定子旋转。驱动绳轮通过转子的旋转而旋转。在定子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设有抑制体,该抑制体抑制定子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的弹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生使轿厢移动的驱动力的电梯用曳引机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一种如下的结构:为了减小来自电动机的噪音,使减振部件介于定子与壳体之间,从而减小电动机的振动(参见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65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具有电动机的电梯用曳引机中,伴随着高速化和大容量化,电动机大型化,因此,介于定子与壳体之间的减振部件由于定子的重量而变形,难以同轴地组装转子和定子。并且,在以往的电动机中,不能抑制由电动机的电磁激振力产生的定子本身的弹性变形,不能进一步减小电动机的振动所产生的噪音。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噪音的电梯用曳引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曳引机具有:驱动绳轮;电动机,其具有转子以及筒状的定子,定子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被支撑于支撑台,转子与定子同轴地配置,且相对于定子旋转,通过转子的旋转使驱动绳轮旋转;以及抑制体,其设于定子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抑制定子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的弹性变形。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曳引机,在容易发生定子本身的弹性变形的定子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能够利用抑制体抑制定子本身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有效抑制定子本身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曳引机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的曳引机的纵剖视图。图3是沿图2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2的抑制体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在椭圆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在椭圆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在三角形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在三角形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曳引机的纵剖视图。图10是沿图9的Ⅹ-Ⅹ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用曳引机的纵剖视图。图12是沿图11的ⅩⅡ-ⅩⅡ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附图中,在井道1内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有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4。在机房4内设有曳引机(电梯用曳引机)5和反绳轮6,所述曳引机5产生使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内升降的驱动力。曳引机5具有曳引机主体7和借助曳引机主体7的驱动力而旋转的驱动绳轮8。反绳轮6配置成从驱动绳轮8离开。轿厢2和对重3通过被卷绕于驱动绳轮8和反绳轮6上的多个悬吊体9而悬挂在井道1内。作为悬吊体9,采用例如绳索或带等。轿厢2和对重3借助驱动绳轮8的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图2是表示图1的曳引机5的纵剖视图。并且,图3是沿图2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图2的抑制体23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在附图中,曳引机5以曳引机5的轴线呈水平的方式被支撑于固定在机房4内的支撑台11上。支撑台11具有:基底部12,其被水平配置;以及第1支撑部13和第2支撑部14,它们在曳引机5的轴线方向(即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并分别固定在基底部12上。曳引机主体7具有:旋转轴21,其与曳引机5的轴线同轴地配置;电动机22,其产生使旋转轴21旋转的驱动力;抑制体23,其设于电动机22并用于抑制电动机22的噪音;以及罩24,其一并覆盖电动机22和抑制体23。旋转轴21通过轴承(未图示)旋转自如地分别支撑于第1支撑部13和第2支撑部14。而且,旋转轴21贯穿第1支撑部13和第2支撑部14。驱动绳轮8在配置于第1支撑部13与第2支撑部14之间的空间内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旋转轴21。由此,驱动绳轮8与旋转轴21一体地旋转。在曳引机5的轴线方向上,从第2支撑部14观察,电动机22设于与驱动绳轮8侧相反的一侧。并且,电动机22具有:圆筒状的定子25,其包围旋转轴21;以及转子26,其隔着规定的间隙配置在定子25内,并固定于旋转轴21。定子25在定子2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由第2支撑部14支撑的状态下与旋转轴21同轴地配置。并且,定子25具有包围转子26的圆筒状的定子铁芯27、以及设于定子铁芯27上的定子线圈28。定子铁芯27是将多张钢板层叠而构成的层叠体。定子线圈28在使其一部分从定子铁芯27向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状态下设于定子铁芯27。在第2支撑部14的电动机22侧的侧面上,利用多个螺栓40固定有圆筒状的第1固定环(定子固定部件)29。定子25在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嵌于第1固定环29内的状态下支撑于第2支撑部14。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一端部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于第1固定环29。在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上安装有圆筒状的第2固定环(定子固定部件)30。第2固定环30在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嵌于第2固定环30内的状态下安装在定子铁芯27上。并且,第2固定环30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于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转子26与定子25同轴地配置。并且,转子26具有:转子铁芯31,其固定于旋转轴21;以及多个永磁铁32,它们设置于转子铁芯31,并在转子铁芯31的周向上排列。转子铁芯31是将多张钢板层叠而构成的层叠体。通过对定子线圈28通电,定子25产生旋转磁场。转子26和旋转轴21根据定子25所产生的旋转磁场而相对于定子25旋转。驱动绳轮8通过转子26的旋转而旋转。当转子26旋转时,由于定子铁芯27与永磁铁32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定子25受到向电动机22的径向作用的激振力。由此,当通过向定子线圈28通电而使得转子26旋转时,定子25受到激振力,由此,定子25容易产生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弹性变形,并且定子25容易产生由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抑制体23设于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抑制体23抑制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并且,抑制体23具有:多个(该例中为8个)安装块(安装部)33,它们分别固定于第2固定环30;连接板(连接部件)34,其配置在比各安装块3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多个(该例中为8个)连结部件35,它们各自连结各个安装块33与共同的连接板34。各安装块33通过第2固定环30固定于定子铁芯27。并且,各安装块33在旋转轴21的轴线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用曳引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电动机,其具有转子以及筒状的定子,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被支撑于支撑台,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同轴配置,且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使所述驱动绳轮旋转;以及抑制体,其设于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抑制所述定子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所述定子的弹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其具有:
驱动绳轮;
电动机,其具有转子以及筒状的定子,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被支撑于支撑
台,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同轴配置,且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使
所述驱动绳轮旋转;以及
抑制体,其设于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抑制所述定子的径向尺寸发生变
化的所述定子的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其中,
所述抑制体具有:安装部,当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定子时,所述安装部配置在
沿着所述定子的周向的线上,并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康树山本幸弘多田顺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