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钦娇专利>正文

把手的可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843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把手的可调装置,该把手具有一呈固定状态的固定杆,及一呈可弯折地枢设于该固定杆的调整杆,该把手的可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调整座,接设于该固定杆上,该调整座具有一转动中心、一以该转动中心为中心轴线所设置的嵌制部,及一与该转动中心同轴向的穿孔,该嵌制部还具有一与该穿孔同轴心的容置槽; 一枢转座,接设于该调整杆上,该枢转座具有一对应该转动中心的旋转中心、一以该旋转中心为中心轴线所设置的卡制部,及一与该旋转中心同轴向的轴孔;该卡制部还具有一与该轴孔同轴心的承接槽,且该枢转座与该调整座相互接合,而该卡制部与该嵌制部可相互转动限位地相对合; 一弹性元件,具有一设置于该容置槽内且抵制在该嵌制部的一轴壁上的第一接脚,及一设置于该承接槽内且抵制在该卡制部的一轴壁上的第二接脚; 一快拆组,具有一穿入该穿孔与该轴孔的支承杆、一手柄及一定位件,该支承杆还具有一与该定位件接合的一端部,及一与该手柄枢设的另端部,该手柄还具有一迫压该枢转座与该调整座的偏心凸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手,特别是一种把手的可调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手推车为了能够适应各种身高不同的人来使用,所以在手推车上通常都需要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把手,使得使用者在推移手推车时,能够依据个人身高来调整把手的位置,以达到最为舒适的使用效果。如图1、2所示,以现有的把手的调整装置来说,该把手1具有可相互弯折的一呈固定状态的固定杆11,及一呈可弯折地枢设于该固定杆11的调整杆12,该固定杆11是固定接设在手推车的杆体上,而该调整杆12则借由该调整装置2可转动移位地连结该固定杆11。如图2、3、4所示,该调整装置2包含有一接设于该固定杆11上的调整座21、一接设于该调整杆12上的枢转座22、一弹性元件23、一棘齿状的卡制块24、一锁合杆25、一按压钮26,及一定位螺帽27,该调整座21具有一可供该卡制块24容设的棘齿槽211、一与该棘齿槽211同轴心的穿孔212、一沿该穿孔212凸伸而出而可供该弹性元件23套设的套合杆213,及一可供该弹性元件23的一接脚231抵靠的底壁214。该卡制块24可相对容设于该棘齿槽211中,具有一可套入该套合杆213的轴向穿孔241、一可抵制该弹性元件23的另一接脚232的槽壁242。该枢转座22具有一相对应于该卡制块24的棘齿槽221、一与该棘齿槽221同轴心的穿孔222,及二可供该按压钮26装设限位的限位孔223。该按压钮26具有二沿其外缘凸伸而出的掣动杆261,各该掣动杆261的末端部具有微扩的凸部2611,可使该二掣动杆261插设入该二限位孔223时限位于该枢转座22上。该锁合杆25可穿过该调整座21与该枢转座22的穿孔212、222,具有一限位端部251及一相对该限位端部251的外螺纹部252,该外螺纹部252是可供该定位螺帽27螺接而与该限位端部251相对限位该调整座21与该枢转座22。借由上述组成,当按压该按压钮26时,该二掣动杆261就可相对推动该卡制块24移位,使得卡制块24脱出该枢转座22的棘齿槽221(如图4所示),就可以枢转座22为中心作旋转来调整该调整杆12的位置,而达到调整把手1高低位置的功效。上述的把手1的调整装置2虽然可以达到调整把手1高低位置的功能,但是其于实际的使用上仍存在有下列缺失有待改进1、该调整座21与枢转座22是借由该卡制块24的棘齿作相对的卡制定位,但是未免齿配合时产生过紧的情况,使得手把1不易于调整,所以都会将该调整座21与该枢转座22的棘齿槽211、221扩大其扩度,以方便于调整该调整杆12,也因此该调整座21与该枢转座22就容易造成定位状况不佳而形成松垮的情况,进而影响其实际的使用效益。2、由于该调整装置2于组装时,是需要先将该锁合杆25穿置入该枢转座22的穿孔222,再将该按压钮26的二掣动杆261插设入该枢转座22的二限位孔223内,同时,该弹性元件23还需套设在该套合杆213上,而该卡制块24再相对容设于该棘齿槽211中,并抵靠于该弹性元件23上,然后再将该枢转座22与该调整座21相互接设,而借该定位螺帽27组接该锁合杆25才能完成组装,所以该调整装置2显然具有组装不方便与组装工时长等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定位效果良好且制造成本低的把手的可调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把手的可调装置,该把手具有可相互弯折的一呈固定状态的固定杆,及一呈可弯折地枢设于该固定杆的调整杆,该把手的可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调整座,接设于该固定杆上,该调整座具有一转动中心、一以该转动中心为中心轴线所设置的嵌制部,及一与该转动中心同轴向的穿孔,该嵌制部还具有一与该穿孔同轴心的容置槽;一枢转座,接设于该调整杆上,该枢转座具有一对应该转动中心的旋转中心、一以该旋转中心为中心轴线所设置的卡制部,及一与该旋转中心同轴向的轴孔;该卡制部还具有一与该轴孔同轴心的承接槽,且该枢转座与该调整座相互接合,该卡制部则可与该嵌制部相对合,使该卡制部与该嵌制部形成转动限位;一弹性元件,具有一设置于该容置槽内且抵制在该嵌制部的一轴壁上的第一接脚,及一设置于该承接槽内且抵制在该卡制部的一轴壁上的第二接脚;该弹性元件于常态下可相对限位该卡制部与该嵌制部,使该卡制部与嵌制部形成不卡合状态;一快拆组,具有一穿入该穿孔与该轴孔的支承杆、一手柄及一定位件,该支承杆还具有一与该定位件接合的一端部,及一与该手柄枢设的另端部,该手柄还具有一可迫压该枢转座与该调整座的偏心凸部,使该卡制部与该嵌制部形成卡制状态。所述的把手的可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座更具有一环绕于该嵌制部环周而与该嵌制部间形成套合槽的环体,而该枢转座更具有一环绕于该卡制部环周的凸环体,当该调整座与该枢转座接合时,该凸环体可相对容置入该套合槽中。归纳上述,本技术的把手的可调装置所能获得的功效及优点如后1、由于本技术除了借由该手柄442的偏心凸部4421顶置该枢转座42,使该枢转座42与调整座41达到卡合而形成转动限位之外,还可借由该定位件443与该偏心凸部4421相对限位该枢转座42与调整座41,使得两者达到轴向的定位连结,所以不会产生松垮的情况,所以本技术的定位效果较现有的把手1的调整装置2更为良好。2、由于本技术于组装时只需将弹性元件43容置于该枢转座42与该调整座41之间,再将该快拆组44组结,就能达到装设的目的,所以于组装上较现有的把手1的调整装置2方便,且能够大幅降低组装上的工时。3、由于本技术的快拆组44、弹性元件43皆为一般规格化组件,所以较现有的把手1的调整装置2构造简单,且能降低制造所需的成本。4、由于本技术只需扳动该手柄442来迫紧或松放该调整组41与该枢转组42,就能达到调整把手3高度的目的,所以具有灵活的操控性及实用性。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把手的可调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手推车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现有的把手的调整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把手的调整装置的一剖视示意图。图4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按压体按压后的情况。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的把手的可调装置的一实施例。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平面示意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示意图。图9是一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调整组与枢转组于卡制状态下的情况。图10是以图8中枢转座与手柄的接合位置为截线所取的剖视图。图11是一类似于图10的视图,说明支承杆于不同的位置。图12是一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支承杆位于第二容置孔时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6、8所示,本技术把手的可调装置的一实施例,该把手3具有可相互弯折的一呈固定状态的固定杆31,及一呈可弯折地枢设于该固定杆31的调整杆32,该可调装置4包含一调整座41、枢转座42、一弹性元件43,及一快拆组44。该调整座41,接设于该固定杆31上,具有一转动中心411、一以该转动中心411为中心轴线所形成的嵌制部412、一环绕于该嵌制部412环周而与该嵌制部412间形成套合槽400的环体413,及一与该转动中心411同轴向的穿孔414,另外,该嵌制部412更具有一与该穿孔414同轴心的容置槽4121。该枢转座42,接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娇
申请(专利权)人:陈钦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