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98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前支架、后支架,设置在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下方的车轮,与所述后支架、前支架依次枢接的推杆架,固定在前支架上的前座,还包括枢接在后支架下部的站台,枢接在所述推杆架上、所述站台前侧上方的后座,下端带有弯折结构的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站台后侧底部连接,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后座后侧底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车台折叠时车架连动座板和站一起收合,车台收合后的体积相当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儿童双人车,具体涉及一种车台折叠时车架连动座板 和站一起收合的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技术背景公知的儿童双人车,只能实现简单的收合功能,不能实现车台折叠时车架连动座板和站一起收合,不能方便地实现收合;而且收合后体积较大, 不能满足人们对其小型化的期望;现有技术中,儿童双人车只有前后两个 座板,没有站台,亦不能满足性格活泼的儿童对其功能多样化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车台折叠 时车架连动座板和站一起收合的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构造一种具有站座双 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前支架、后支架,设置在所述前 支架和后支架下方的车轮,与所述后支架、前支架依次枢接的推杆架,固 定在前支架上的前座,还包括枢接在后支架下部的站台,枢接在所述推杆 架上、所述站台前侧上方的后座,下端带有弯折结构的连杆的下端与所述 站台后侧底部连接,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后座后侧底部铰接。一端面带有圆弧形缺口的圆柱体通过杆的一端固定在推杆架内侧,杆 的另一端固定在后支架上,圆柱体的弧面与所述连杆紧贴。 所述后座包括矩形框状的后座板架和套在其上的后座板,后座板架底 部前后两侧各具有一对带有水平方向轴孔的凸耳,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前侧 的两个凸耳铰接,后侧的两个凸耳铰接在推杆架的内侧。所述站台包括站板和固定在后支架内侧的横杆,站板底部前侧具有连 杆固定部,站板底部后侧具有横杆枢接部。连杆的下端通过连杆固定部固 定,站板与横杆通过横杆枢接部枢接在一起。所述横杆枢接部包括对称设在站板底部后侧的带有沿横杆方向的弧 形缺口的凸台, 一弧形紧固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凸台两侧,横杆被容置 在凸台和紧固件所形成的圆形孔内。所述前支架包括前支架管,连接前支架管上端与后支架的关节,固定 在左右前支架管上的餐盘和其下方的脚踏板, 一端枢接在前支架管中部另 一端枢接推杆架下端的第二前支架管,以及前座,所述前座左右两侧中间 铰接在左右前支架管上,前座后侧底部通过铰链铰接在第二前支架管上。在关节的前半关节上固定有棚架,在棚架下侧的前半关节上设有若干 个凸缘。所述推杆架包括通过推杆高度调节器连接的上推杆架管、下推杆架管,与左右上推杆架管上端连接的"u"形推手,两端通过旋转控制机构 连接在上推杆架管上的呈"u"形的站台扶手,以及连接前支架的第二前支架管下端与下推杆架管下端的关节。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站板与后座之间设有连杆,故在收合 双人车时,车架可以使站板及座板连动;推杆架上设有高度调节器,可以 调节推杆高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此外手推车还设有站板扶手和棚 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右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左后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后座和站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 双人车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 一种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包括枢接 在一起的前支架1、后支架2,设置在所述前支架1和后支架2下方的车 轮5,与所述后支架2、前支架1依次枢接的推杆架3,固定在前支架1上 的前座4,还包括枢接在后支架2下部的站台6,枢接在所述推杆架3上、 所述站台6前側上方的后座7,下端带有弯折结构的连杆8的下端与所述 站台6后侧底部连接,连杆8的上端与所述后座7后侧底部铰接。这样, 在连杆8的带动下,当收合双人车时,车架可以使站板及座板连动。如图2、图3所示, 一端面带有圆弧形缺口的圆柱体30通过杆31的 一端固定在推杆架3内侧,杆31的另一端固定在后支架2上,圆柱体30 的弧面与所述连杆8紧贴,这样在收合双人车时,圆柱体30通过其端部 的弧面推动连杆8,同时在连杆8的中部铰接一衬杆80,衬杆80的另一 端固定在推杆架3内侧,衬杆8起补强的作用。如图3,所述后座7包括矩形框状的后座板架71和套在其上的后座板70,后座板架71底部前后两侧各具有一对带有水平方向轴孔的凸耳72, 连杆8的上端与所述前侧的两个凸耳72铰接,后侧的两个凸耳72铰接在 推杆架3的内侧。站台6包括站板61和固定在后支架2内侧的横杆60, 站板61底部前侧具有连杆固定部62,站板61底部后侧具有横杆枢接部 63。连杆8的下端通过连杆固定部62固定,站板61与横杆60通过横杆 枢接部63枢接在一起。横杆枢接部63包括对称设在站板61底部后侧的 带有沿横杆60方向的弧形缺口的凸台64, 一弧形紧固件65通过螺钉固定 在所述凸台64两侧,横杆60被容置在凸台64和紧固件65所形成的圆形 孔内,这样,站台6可以在所述圆形孔内转动。如图1、图2所示,所述前支架1包括前支架管10,连接前支架管10 上端与后支架2的关节11,固定在左右前支架管10上的餐盘12和其下方 的脚踏板13, 一端枢接在前支架管10中部另一端枢接推杆架3下端的第 二前支架管14,以及前座4,前座4左右两侧中间铰接在左右前支架管10 上,前座4后側底部通过铰链15铰接在第二前支架管14上,当车架收合 时,前座4也可以向后翻转收合。在关节11的前半关节110上固定有棚 架16,在棚架16下侧的前半关节110上设有若干个凸缘111。所述推杆架3包括通过推杆高度调节器32连接的上推杆架管31、下 推杆架管33,与左右上推杆架管31上端连接的"U"形推手30,两端通 过旋转控制机构35连接在上推杆架管31上的呈"U"形的站台扶手34, 以及连接前支架1的第二前支架管14下端与下推杆架管33下端的关节36, 左右关节36之间设有支撑杆37。如图l、图2,前支架1下方的车轮5为双轮,后支架2下方的车轮5 为单轮。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前支架(1)、后支架(2),设置在所述前支架(1)和后支架(2)下方的车轮(5),与所述后支架(2)、前支架(1)依次枢接的推杆架(3),固定在前支架(1)上的前座(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接在后支架(2)下部的站台(6),枢接在所述推杆架(3)上、所述站台(6)前侧上方的后座(7),下端带有弯折结构的连杆(8)的下端与所述站台(6)后侧底部连接,连杆(8)的上端与所述后座(7)后侧底部铰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其特征 在于, 一端面带有圆弧形缺口的圆柱体(30)通过杆(31)的一端固定在 推杆架(3)内侧,杆(31)的另一端固定在后支架(2)上,圆柱体(30) 的弧面与所述连杆(8)紧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其特征 在于,所述后座(7)包括矩形框状的后座板架(71)和套在其上的后座 板(70),后座板架(71)底部前后两侧各具有一对带有水平方向轴孔的 凸耳(72),连杆(8)的上端与所述前侧的两个凸耳(72)铰接,后侧的 两个凸耳(72)铰接在推杆架(3)的内侧。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其特征 在于,所述站台(6)包括站板(61)和固定在后支架(2)内侧的横杆(60), 站板(61)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站座双重功能的推车双人车,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前支架(1)、后支架(2),设置在所述前支架(1)和后支架(2)下方的车轮(5),与所述后支架(2)、前支架(1)依次枢接的推杆架(3),固定在前支架(1)上的前座(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接在后支架(2)下部的站台(6),枢接在所述推杆架(3)上、所述站台(6)前侧上方的后座(7),下端带有弯折结构的连杆(8)的下端与所述站台(6)后侧底部连接,连杆(8)的上端与所述后座(7)后侧底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而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寮步齐家日用品设计服务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