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合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98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收合手推车,包括通过枢接座连结在一起的前支架、后支架、靠背架和坐板架,推手,前轮组件,后轮组件,两个呈“ㄣ”的支杆在其中心处铰接构成交叉管支架,所述交叉管支架的两个上端铰接在左右两个前支架的上部,所述交叉管支架的两个下端铰接在左右两个后支架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收合手推车收合后的体积相当小,而且收合后前后轮可并排站立,并可继续推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收合手推车,具体涉及一种收合后前后轮可并排站 立并且可以继续推动的收合手推车。技术背景公知的可收合手推车,只能实现简单的收合功能,当其收合时,其前 后轮只能向外张开,收合后只能将车身水平放置,或者停靠在墙角等处, 不能保持站立状态,更不能使手推车在种状态下被继续推动,给储存和移 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收合后前 后轮可并排站立,并可继续推动的可收合手推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构造一种可收合手推 车,包括通过枢接座连结在一起的前支架、后支架、靠背架和坐板架,推 手,前轮组件,后轮组件,两个呈"h"的支杆在其中心处铰接构成交叉 管支架,所述交叉管支架的两个上端铰接在左右两个前支架的上部,所述 交叉管支架的两个下端铰接在左右两个后支架的上部。一带有若干个圆孔的铰链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支杆中心一侧,相应 地,- 一带有圆柱突起的铰链的一端铰接在另一个支杆中心同一侧。所述铰链呈"夂"状,所述圆孔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在铰链的拐 角上,另一个设在铰链的尾端。所述枢接座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后支架连接件和前支架连接组件, 一靠 背坐板连接件圃接在所述后支架连接件的内侧。所述后支架连接件与后支架管连接端具有一台阶体,所述台阶体的小 端插入后支架管上端并且通过其侧壁上的螺钉固定,所述后支架连接件的 另一端设有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的两壁中心设有轴孔,其中内侧 壁的外侧设有若干凸榫。所述前支架连接组件包括枢接座连接件、前支架套管、将枢接座连接 件和前支架套管连接在一起的内支撑架,所述枢接座连接件的 一端具有可 容置于所述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端部,所述圆柱形端部的中心设有轴孔,所 述枢接座连接件的另 一侧具有一沿前支架方向的斜槽,内支撑架固定在斜 槽内,前支架套管套在前支架管上,其内侧壁通过螺钉固定在内支撑架上。靠背坐板连接件包括靠背架连接部和坐板架连接部,其外恻设有若干 个配合凸榫的孔。所述前支架上而下依次包括与推手连接的推手高度调节器、中间部分套入前支架套管内的前支架管,铰接在一起的呈"X"形的两个前支架收 縮杆的下端分别通过"L"形连接器将左右两个前支架铰接在一起,支架 收縮杆的上端分别与坐板架内侧连接。所述推手高度调节器包括一端与推手连接、另一端内安装有呈台阶体 柱塞并插入到支架管的滑杆,滑杆上设有若干个高度调节孔, 一管状铰接 架套在滑杆与前支架管连接处并通过其外侧的螺孔固定在前支架管外侧 的螺孔上,管状铰接架外侧铰接有止动钮,止动钮的止动头迸入滑杆上的 高度调节孔内。所述后支架包括后支架管和两个水平折叠杆,所述两个水平折叠杆的外端通过"U"连接器与后支架管连接,所述水平折叠杆的两个内端铰接在一卡座上。所述两个前支架管下端内侧设有脚踏板。 在所述前支架、后支架下部交叉连接有两条钢丝绳。所述前轮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前轮架固定件、前轮架、前轮, 还包括设在前轮架固定件内的减震装置。所述后轮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与后支架管连接的后轮架固定件、后 轮架、连接在所述后轮架下部两侧的两个后轮,还包括刹车装置,所述刹 车装置包括铰接在后轮架下部中央的空腔里的刹车键,刹车键连接刹车铁 片。所述后轮组件为两个,所述两个刹车铁片铰接在一起,其中一个铁片 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突起,另一铁片上下两侧相应位置各设有 一个缺口 , 两个刹车铁片通过所述缺口和突起互相咬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手推车的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枢接座 连接,并且在手推车背后设有交叉管支架,手推车在收合后可以保持站立状态,并且可以继续推动;推手通过推手高度调节器与前支架连接,可以调节推手高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此外手推车还设有刹车装置和防震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收合手推车右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可收合手推车左后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可收合手推车枢接座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可收合手推车推手高度调节器的结构分解图5是本技术可收合手推车前轮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技术可收合手推车后轮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可收合手推车作进-一步详 细描述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可收合手推车包括通过枢接座4连结在一起的前支架l、后支架2、靠背架5和坐板架6,推手7,前轮组件9, 后轮组件8,两个呈"、"的支杆30在其中心处铰接构成交叉管支架3, 所述交叉管支架3的两个上端铰接在左右两个前支架1的上部,所述交叉 管支架3的两个下端铰接在左右两个后支架2的上部,这样整个手推车形 成四杆机构,手推车在收合后可以保持站立状态,并且可以继续推动。一带有两个圆孔32呈"〈"状的铰链31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支杆 30中心一侧,相应地, 一带有圆柱突起的铰链33的一端铰接在另一个支 杆30中心同一侧,两者扣合可以增强整个交叉管支架3的牢固度,若需要收合时手推车,使两者分离。如图l、图3,前支架1和后支架2通过枢接座4连接,所述枢接座4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后支架连接件40和前支架连接组件41, 一靠背坐板连 接件42固接在所述后支架连接件40的内侧。后支架连接件40与连接端 具有一台阶体400,台阶体400的小端插入后支架管24上端并且通过其侧 壁上的螺钉固定,后支架连接件40的另一端设有圆柱形空腔401,所述圆 柱形空腔401的两壁中心设有轴孔,其中内侧壁402的外侧设有若千凸榫 403。前支架连接组件41包括枢接座连接件43、内支撑架44,枢接座连 接件43的一端具有可容置于所述圆柱形空腔401圆柱形端部410,圆柱形 端部410的中心设有轴孔,所述枢接座连接件43的另一侧具有一沿前支 架1方向的斜槽430,内支撑架44固定在斜槽430内,前支架管14通过 螺钉固定在内支撑架44上。靠背坐板连接件42包括靠固定靠背架5的背 架连接部420和固定坐板架6的坐板架连接部421,其外侧设有若干个配 合凸榫403的孔(图中未示出),靠背坐板连接件42和后支架连接件40 通过说述孔和凸榫和通过其中心孔的螺钉连接。靠背高度调节钮51通过 铰链52固定在靠背坐板连接件42上,靠背架5具有一帽部53,所述帽部 53可在长槽54内滑动,靠背高度调节钮51下部的缺口内设有弹簧55, 按下靠背高度调节钮51,并靠背架5对可以使靠背架5后仰,手推车可以 供使用者躺卧。如图1、图2、图4,前支架1由上而下依次包括与推手7连接的推手 高度调节器13、与内支撑架44内连接的前支架管14,铰接在一起的呈"X " 形的两个前支架收縮杆17的下端分别通过"L"形连接器11将左右两个 前支架1铰接在一起,支架收縮杆17的上端分别与坐板架6内侧连接, 推手高度调节器13包括一端与推手7连接、另一端内安装有呈台阶体柱 塞136并插入到前支架管14的滑杆131,滑杆131上设有若干个高度调节 孔132, 一管状铰接架133套在滑杆131与前支架管14连接处并通过其外 侧的螺孔134固定在前支架管14外侧的螺孔15上,管状铰接架13外侧 铰接有止动钮135,止动钮135的止动头进入滑杆131上的高度调节孔132 内,按下止动钮135并对推手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收合手推车,包括通过枢接座(4)连结在一起的前支架(1)、后支架(2)、靠背架(5)和坐板架(6),推手(7),前轮组件(9),后轮组件(8),其特征在于,两个呈“ㄣ”的支杆(30)在其中心处铰接构成交叉管支架(3),所述交叉管支架(3)的两个上端铰接在左右两个前支架(1)的上部,所述交叉管支架(3)的两个下端铰接在左右两个后支架(2)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而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寮步齐家日用品设计服务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