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现有技术中,伞把童车包括前腿、后腿、设置于前腿下方的前轮、设置于后腿下方的后轮、用于推动车体前行的推手杆,所述的推手杆上连接有座椅撑杆,该座椅撑杆上设置有座垫套。由于婴儿需要坐姿、半躺姿、躺姿等姿势的变化,因此需要座椅撑杆能够相应地变换角度,但现有的童车的座椅撑杆是固定于推手杆上的,无法变换角度,因此使用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换座椅撑杆角度的童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前腿、后腿、设置于前腿下方的前轮、设置于后腿下方的后轮、用于推动车体前行的推手杆,所述的推手杆上通过转动轴可转动连接有座椅撑杆,所述的座椅撑杆上设有座垫套;所述的座椅撑杆与所述的推手杆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是座椅撑杆上固定有座椅调节板,所述的座椅调节板上开有弧形的调节槽,该调节槽内相间隔开有多个宽于所述调节槽的定位孔;所述的调节槽内由止动连杆穿过,该止动连杆还穿过所述的推手杆,所述的止动连杆的位于座椅调节板内侧一端设有止动件,该止动件的宽度小于调节槽的定位孔的宽度而大于所述的调节槽的宽度;所述的止动连杆的位于推手杆外侧的一端设有按钮,该按钮与所述的推手杆之间设有弹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按动按钮时,止动件脱离定位孔,止动连杆可以在调节槽内滑动,以便调节座椅撑杆与推手杆之间的相对角度,当调节到适当的位置时,松开按钮,在弹簧的作用下止动件插入相应的定位孔内,完成角度锁定。这种结构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处放大结构图;其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包括前腿[13]、后腿[14]、设置于前腿[13]下方的前轮[11]、设置于后腿[14]下方的后轮[12]、用于推动车体前行的推手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手杆[3]上通过转动轴[9]可转动连接有座椅撑杆[8],所述的座椅撑杆[8]上设有座垫套[10];所述的座椅撑杆[8]与所述的推手杆[3]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郑还,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