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伞车顶篷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60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型伞车顶篷架,该顶篷架可固定于伞车两侧推杆间,其由二定位座、二移动杆及篷布组成,定位座以外侧扣体部内的扣杆和制于推杆上,扣体部并以衔接部衔接连结片,连结片端面形成上、下卡制槽,所述移动杆一端形成凸片,凸片端面形成上、下凸粒,移动杆得插制于扣体部与连结片间的间隙处,并使上凸粒扣制于上卡制槽内,顶篷架旋至上限位置时,即使下凸粒卡制于下卡制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方便且具有稳固的扣定功能。(*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车顶篷架,尤指一种组装方便、可节省工时、于上限位置能够稳固定位的改良型伞车顶篷架。目前婴儿车的研究发展方向即着重于功能的需求及如何减少组装程序二方向,且已针对婴儿坐车、洋娃娃坐车设计出数种兼具功能性、减少组装程序的改良结构,如台湾专利公告第一四四四九八号“洋娃娃车定位结构及座椅倾斜结构的改良”,即是鉴于以往定位结构的组装程序过于繁杂及调整结构设计不当,而为达到减少组装程序目的及具备易于调整功能,所设计的改良结构,台湾专利公告第一八三四一五号“玩具用洋娃娃车顶篷固定座结构改良”,则是提供一仅以卡制方式即可固定于骨架上的固定座,并藉固定座上挡片、凸片的设计,使顶篷架使用更加方便。目前婴儿坐车、洋娃娃坐车可分为伞车、婴儿车及布车三种型式,三种型式的坐车因骨架不同,结构并无法相互取代,如上述台湾公告第一八三四一五号“玩具用洋娃娃车顶篷固定结构改良”是针对洋娃娃伞车顶篷架所作的改良,然此顶篷架并无法直接装设于图6所示的洋娃娃伞车上,而骨架规格加大后也无法装设于婴儿伞车上,使得目前婴儿伞车或洋娃娃伞车的顶篷架均须如图7所示的结构,其藉固定于两侧推杆60上的定位杆61将图上未示出的篷布撑开,再以设于推杆60适当处的顶制杆62限制定位杆61的位置,使二定位杆61间的篷布恰位于座垫上端,以达到遮掩阳光的目的,但上述定位杆61及顶制杆62均仍以铆接方式固定,制造时即须花费四道铆合程序才能够组装完成,而因铆合程序须花费较多的时间,故使组装成本相对提高;再者,上述顶篷架的定位杆61于任何位置均非定位状态,仅可藉助顶制杆限制其往下移动,而于上限位置时,若不慎将顶篷架往上掀,即使顶篷架马上旋至伞车后端,使顶篷架无法固定于上限位置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婴儿伞车、洋娃娃伞车的改良型伞车顶篷架,该顶篷架具有二可分别直接扣定于两侧推杆上的定位座,其一侧延伸连结片,且连结片与定位座间形成适当间隙,而连结片的侧端面为类似T形状,使其端面上形成上、下卡制槽,另有二移动杆,移动杆一端延伸凸片,凸片内侧端面二适当处形成凸粒,得使移动杆凸片处插制于连结片与定位座间的间隙内,并使上凸粒卡制于上卡制槽内,当穿制于二移动杆间的篷布往前旋转而至移动杆下凸粒卡制于下卡制槽时,即呈定位状态,而因定位座及移动杆仅须藉卡制动作即可组装完成,故可提供一易于组装且可降低组装成本的改良结构。本技术设计的另一主要目的,是藉助顶篷架旋转至下限位置时,移动杆下凸粒卡制于定位座的下卡制槽内,而呈稳固的定位状态。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型伞车顶篷架,该顶篷架可制造不同规格而装设于婴儿伞车或洋娃娃伞车上,顶篷架是固定于推杆间并为可往后旋转移动的设计,其特征在于该顶篷架由二定位座、二移动杆及篷布组成,二定位座为内、外对称的设计,其外侧形成圆弧状的扣体部,两端缘并略呈弯弧状,而扣体部中央处形成突出的扣杆,内侧端缘以衔接部衔接一连结片,连结片与扣体部间形成间隙,连结片端面二适当处形成上、下卡制槽,另于两侧推杆上适当处形成孔径较扣杆直径略小的定位孔,定位座可藉扣杆而固定于推杆上;该移动杆,其一端形成凸片,凸片上、下二适当处形成凸粒,移动杆得插制于定位座的间隙内,上凸粒并卡制于上卡制槽内,另篷布并穿制于二移动杆,组成顶篷架,顶篷架旋至上限位置时,移动杆的下凸粒卡制于下卡制槽内,凸片端面抵制定位座衔接部前端面,呈稳固扣定状态。前述改良型伞车顶篷架,其移动杆上凸粒可为较下凸粒突出的设计。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改良型伞车顶篷架与骨架间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装设于伞车上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与骨架间的平面动作图。图4为本技术的定位座与骨架间的组合端视剖面图,即图3中4-4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定位座与骨架间的剖面图,即图3中5-5剖面图。图6为伞车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现有伞车顶篷架与骨架间的立体外观图。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的改良型伞车顶篷架10是固定于两侧推杆40间,而顶篷架10由二定位座20、二移动杆30及篷布组成,而因篷布仅是穿置于两侧移动杆30上,与现有篷布的穿制方式相同,故图上未示出篷布的型态及位置;二定位座20间为内、外对称的设计,定位座20为一体成型,其外侧形成扣体部21,扣体部21呈圆弧状,内部弧度大于一百八十度,使扣体部21两端端缘22形成弯弧状且往扣体部21中央方向延伸的型态,而于扣体部21内部中央处形成扣杆23,扣杆23具有一定的长度,于扣体部21内侧端缘22以衔接部24衔接与扣体部21平行的连结片25,连结片25的端面为似横置的T形状,使其端面形成上卡制槽26及下卡制槽27,且连结片25与扣体部21间即形成适当距离的间隙28。移动杆30,其一端呈尖状,另端则延伸凸片31,凸片31的内侧面上、下二适当处各形成凸粒32、33,且上凸粒32为较突出的设计;另于推杆40的适当处前端面形成未贯穿的定位孔41,定位孔41的孔径并略小于扣杆23的直径;组装时,可将二定位座20以扣体部21位于外侧的方式,使扣杆23紧迫于推杆40的定位孔41内,请配合参看图4所示,此时扣体部21两侧端缘22与推杆40即呈弧面接触的状态,故藉由扣杆23的卡制及端缘22部的扣制,即使定位座20固定于推杆40的适当处,而后可将移动杆30以凸粒32、33朝内的方式而插制于间隙28内,并使较为突出的上凸粒32卡制于上卡制槽26处,而下凸粒33卡制于下卡制槽27处,如图5所示,且凸片31后端面是与衔接部24前端面呈接触抵制状态,此时移动杆30即位于上限位置,如图2及图3所示的型态,而以图3、图4及图5即可见及各构件间的组合型态,之后仅须将篷布穿制于二移动杆30间,即于推杆间形成顶篷架20。请参看图3所示,若欲将顶篷架掀开而将顶篷架往上旋转时,即使两侧移动杆30同时往上移动并持续往后移动,而移动杆30往上移动时,因定位座及移动杆均由塑性材质制成,故可使下凸粒33脱离下卡制槽27,并以上凸粒32为中心而往后旋转,而位于推杆40后端,须顶篷架20遮闭阳光时,则可再将顶篷架往逆时针方向旋转,及至上限位置使下凸粒33卡制于下卡制槽27内,凸片31后端面与衔接部24前端面接触抵制,藉双重的限制使移动杆无法再往下移动,并呈定位状态。故将本技术的结构现有伞车顶篷架的结构比较,本技术的优点是具有组装方便及扣定功能佳的双重功效,先以组装方便的功效述之,本技术藉定位座与移动杆的设计,仅须藉助扣制的动作即可完成组装程度,而与现有铆合方式比较,明显具备组装方便的功效,使施工人员于短时间内即完成顶篷架的组装;再以扣定功能佳的功效论之,本技术藉移动杆与定位座间的配合设计,使移动杆于下限位置时得呈稳固的扣定状态,而欲掀起顶篷架时也仅略为施力即可,并无操作上的困难。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伞车顶篷架,该伞车顶篷架装设于婴儿伞车或洋娃娃伞车的推杆间,其特征在于该伞车顶篷架由二定位座、二移动杆及篷布组成,二定位座为内、外对称的设计,其外侧形成圆弧状的扣体部,两端缘并略呈弯弧状,而扣体部中央处形成突出的扣杆,内侧端缘以衔接部衔接一连结片,连结片与扣体部间形成间隙,连结片端面二适当处形成上、下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伞车顶篷架,该伞车顶篷架装设于婴儿伞车或洋娃娃伞车的推杆间,其特征在于:该伞车顶篷架由二定位座、二移动杆及篷布组成,二定位座为内、外对称的设计,其外侧形成圆弧状的扣体部,两端缘并略呈弯弧状,而扣体部中央处形成突出的扣杆,内侧端缘以衔接部衔接一连结片,连结片与扣体部间形成间隙,连结片端面二适当处形成上、下卡制槽,另于两侧推杆上适当处形成孔径较扣杆直径略小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座藉扣杆固定于推杆上;所述移动杆,其一端形成凸片,凸片上、下二适当处形成凸粒,移动杆插制于定位座的间隙内,上凸粒并卡制于上卡制槽内,另篷布并穿制于二移动杆,组成顶篷架,顶篷架旋至上限位置时,移动杆的下凸粒卡制于下卡制槽内,凸片端面抵制定位座衔接部前端面,呈稳固扣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泰
申请(专利权)人:建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