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亚春专利>正文

折叠式多功能旅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52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折叠式多功能旅行车,包含有上框架(2)、下框架(6)、车轮(9)、托板(4),其特征是上下框架(2、6)之间是通过弧形铰链连接成为一体;托板(4)一端连接着一个能翻动的支承框板(12),在托板(4)的中部连接着至少有两根条板(16)和一根支承板(15),支承板(15)当托住支承板框板(12)时,并与托板(4)的上平面保持同一平面,托板(4)是通过两个互为对称的限位套(7)活动地连接在下框架(6)的两根支柱上;上框架(2)中部连接着一根止退板(1);下框架(6)的上端连接有一根横梁(14),它的下端与车轮轴(17)固定成一个整体,同时,下框架(6)的两根支柱上分别设有一个上限位销(5)和一个止退孔(11)。(*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旅行设备,特别是折叠式的多功能旅行车。目前,市场上用的折叠式旅行车一般功能不多,实用性不强,应用范围小。然而人们出外或旅游时,总感到带小孩、携带行李物品困难,甚至因走累了想休息一下,一时又无座椅而感到尴尬。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人们存在的困难,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负载能力大,整体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通过折转变化不但可以作为推拉行李或负载货物的旅行车,而且可作带小孩的童车,甚至还可以当作折叠椅或凳子使用,以及在旅游时,还可以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携带行李物品的登山架。本技术折叠式的多功能旅行车,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车体是由上下框架通过弧形铰链连接而成为一个整体。下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着能左右翻动的托板,托板上同时还设有一个活动的支撑框板,通过框架、托板、支撑框板不同位置和翻动的方向,实现一车多用的目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折叠式的多功能旅行车详细叙述如下图1为本技术旅行车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旅行车作童车或登山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旅行车作童车或登山架时限位套(7)和安全钩(10)与框架支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旅行车作折叠椅或凳子使用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旅行车作椅或凳子使用时托板上的条板(16)与止退板(1)相扣的示意图。图6本技术作负载货物的旅行车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旅行车上框架(2)示意图。图8本技术旅行车下框架(6)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托板(4)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托板(4)上C-C剖示图。图11为本技术支撑框板(12)示意图。图12-14为本技术限位套(7)的正视、右视、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技术旅行车导直钩(13)示意图。本技术折叠式多功能旅行车是由上、下框架(2、6)、托板(4)、支撑框板(12)、车轮(9)、车轮轴(17)、限位套(7)等组成。上下框架(2、6)之间是通过弧形铰链连接成为一体。托板(4)一端连接着一个能翻动的支撑框板(12),见附图1。在托板(4)的中部连接着至少有两根条板(16)和一根支承板(15),见附图9。支承板(15)当托住支撑框板(12)时,并与托板(4)的上平面保持同一平面,见附图2、4。托板(4)是通过两个互为对称的限位套(7)活动地连接在下框架(6)的两根支柱上见附图1。上框架(2)中部连接着一根止退板(1),止退板(1)的小头与大头两平面成一定的夹角,见附图1、7。下框架(6)的上端连接着一根横梁(14),它的下端与车轮轴(17)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下框架(6)的两根支柱上分别设有一个上限位销(5)和一个止通孔(11)、托板(4)的框架横截面形状为槽形,托板(4)和支撑板框板(12)之间是用铰链连接,该铰链结构就设计在托板(4)端头框架的槽形内,见附图9、4。两个对称的限位套(7)上分别设有一个安全钩(10),它是用销子将安全钩(10)和限位套(7)固定连接在横梁(18)上,而且当托板(4)移动到止退孔(11)时,安全钩(10)的钩端正好进入止退孔(11)中,由此将托板(4)紧紧固定。托板(4)上的条板(16)的横载面形状可为“I”或“匚”或“C”形状。本技术旅行的主要用途及其结构如下一是作为推拉行李或货物的旅行车当人们出外或居家旅行时,感到行李或货物携带困难时,可将托板(4)往下稍用力、限位套(7)下滑到下限位销(8)处时,再把托板(4)往右翻,此时,支撑框板(12)的一端自由下翻着地。同时把横梁(14)上的两个导直钩(13)紧紧勾住上框架(2)上的定位销(19),使上下框架(2、6)成为一个固定的整体,这时旅行车成为推拉行李或货物的旅行车,见附图6。它使用平稳,装卸货物方便,省力。二是作旅游登山架在上述承载货物旅行车的基础上,只稍用两根背带或绳索,即可作为登山架使用。若没有背带或绳索时,只需将两导直钩(13)松开,并将上框架(2)沿铰链方向往左旋转90°,操作者的头部穿过上框架(2)中止退板(1)下面的方孔,此时,上框架(2)的两支柱便在操作者的两肩上,只稍将手抓住上框架(2)前端框架部位,该旅行车便成为携带行李或物品的登山架,成 形式,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省力。三是作童车使用当人们外出或居家旅行带上小孩不便时,可将托板(4)向上提到止退孔(11)处,再将托板(4)往右旋转90°。此时,安全钩(10)的钩端立即进入止退孔(11),同时,两导直钩紧紧勾住上框架(2)上的定位销(19),这时上下框架(2、6)成为一个牢固整体,并保持同一平面,托板(4)与该平面成垂直状态,该旅行车此时可作安全可靠的童车使用,从而减轻了带小孩子的负担。四是作折叠椅或凳子使用。当人们出外、旅行中在无座位时,将托板(4)往上提,当限位套(7)移动到限位销(5)处,再将托板(4)往右翻,同时松开两导直钩(13),再将上框板(2)往右旋转大于100°角度,当止退板(1)扣住条板(16)时,该旅行车结构形状可作为折叠椅或凳子使用。而且根据需要止退板(1)可扣住条板(16)中任一条板,从而实现折叠椅或凳子的高度及伸出面积的多少。调整十分灵活,使用安全可靠。从上述可见,本技术旅行车根据需要通过折转变化,不但可作为推位行李或负载货物的旅行车,而且可作带小孩的童车使用,甚至还可以当作折叠椅或凳子使用,以及在旅游时,还可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携带行李物品的登山架。它的结构合理、整体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折转灵活、省力、是人们出外旅行的良好用具。 附图说明止退板1、 上框架2、 铰链3、 托板4、限位销5、 下框架6、 限位套7、 限位销8、车轮9、 安全钩10、 止退钩11、 支撑框架12、导直钩13、 横梁14、 支承板15、 条板16、车轮轴17、 横梁18、 定位销19。权利要求1.折叠式多功能旅行车,包含有上框架(2)、下框架(6)、车轮(9)、托板(4),其特征是上下框架(2、6)之间是通过弧形铰链连接成为一体;托板(4)一端连接着一个能翻动的支承框板(12),在托板(4)的中部连接着至少有两根条板(16)和一根支承板(15),支承板(15)当托住支承板框板(12)时,并与托板(4)的上平面保持同一平面,托板(4)是通过两个互为对称的限位套(7)活动地连接在下框架(6)的两根支柱上;上框架(2)中部连接着一根止退板(1);下框架(6)的上端连接有一根横梁(14),它的下端与车轮轴(17)固定成一个整体,同时,下框架(6)的两根支柱上分别设有一个上限位销(5)和一个止退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多功能旅行车,其特征是托板(4)的框架横截面形状为槽形,托板(4)和支承框板(12)之间用铰链连接,该铰链设 在托板(4)一端的框架槽形内;两个对称限位套(7)上,分别设有一个固定的安全钩(10);条板(16)的横截面为“I”、“匚”、“C”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折叠式多功能旅行车是由上、下框架(2、6)、车轮(9)、托板(4)、支撑框板(12)等组成。其特征是通过旅行车的折转变化,不但可作为推拉行李或负载货物的旅行车,而且可作带小孩的童车,甚至还可以作折叠椅或凳子使用,以及在旅游中可以作两种不同形式携带行李物品的登山架使用。它的结构合理,轻便,携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春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