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网框购物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48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网框购物车。该车由后车轮,网框状箱式车框架和手推把组成。其中左右排条筐面上的诸横向铰条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的两侧筐边上的铰轴上,再由底筐面的纵向筐条也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的底筐条上。从而使前、底、后三筐面,可以横向底筐条和铰轴为轴折叠在一起。在存放时不占空间。该车的手推把,斜穿在左、右排条筐面外侧,由销轴和环卡销所固定之,从而构成网框状购物车。这种购物车结构简单,轻便,使用伸开,不用时折叠存放,便于批量运输。(*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推车,尤其是一种折叠网框购物车,其属于作业运输工具
市场上一般的购物车,都有固定车架,二或四只车轮、手推把组成。这些手推车,有的形态单一,车体笨重,推运行费力;有的结构复杂,占居空间大,存放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手推购物车的缺陷,设计一种网框式轻便手推购物车。该车的车体框架要能折叠缩小,车轮可卸装,达到车体占居空间小,存放或批量远运方便的目的。本技术的任务是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了一种折叠网框购物车。该车也具有两只同轴后车轮,网框状箱式车框架和手推把。本技术所改进的是将网框状箱式车框架制成由前筐面、后筐面,左排条筐面,右排条筐面和底筐面构成五面框架。这五面框架中,左、右排条筐面上是设有若干条横向铰条。这些诸铰条分别铰挂铰接在前、后筐面的左、右两侧筐边上。该两侧筐边上点焊有铰轴。与横向铰条对应挂铰的该铰轴即是前、后筐面上的横向筐条的两端头。该前、后筐面的各面左右两侧筐边呈窄长“U”形的夹缝条。该夹缝中点焊有横向筐条的两端铰轴。该前、后筐面则是由横向筐条上点焊有可构成筐面呈小方网孔形的相应诸纵向筐条而构成网孔状筐面。本车框架的底筐面,也是由其上的纵向筐条分别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的横向底筐条上。也是由纵向筐条和横向筐条分别点焊而制成的呈小方网孔形底筐面。这样由前、后、底筐面从而构成以横向底筐条和诸铰轴为轴而可折叠在一起。本购物车所设计的手推把,其呈长“U”形。该把的两侧纵杆斜穿在左、右排条筐面外侧上,并由销轴分别销固该纵杆于左、右排条筐面的顶部铰条上。该纵杆的下部,则由环卡销,销固在相应的底部铰条上。这样就构成了斜穿式可折卸手推把。该把的纵杆末端伸出左、右排条筐面,构成触地前支脚,该支脚上还可安装有可卸装的同轴小车轮。这时,小车轮与可卸装的后车轮共同构成四轮网框购物车。本网框状购物车的左、右排条筐面,也可以制成网孔状筐面。其诸条横向铰条上也可均布有由铰轴所链接的相对应的诸纵向铰条构成活动式小方网孔的左、右筐面。诸小方网孔可以其四个铰链点为轴折叠在一起,从而与诸横、纵筐条一起折叠在一起。本折叠网框购物车由折叠状态伸展装扩成网框手推车时,操作很简单,只将前、后筐面拉开,使底筐面平展开,构成五面框架后,再将手推把斜穿于左、右排条筐面外侧,用销轴和环卡销所固定之,最后安装上大后轮或再安装小前车轮,即可装成网框购物车。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之制成一架折叠网框购物车。该车载重50kg,车筐容积400×450×600mm3。如图所示图1为折叠网框购物车的侧面结构视图。图1中有同轴后车轮1,手推把2,横向铰条5,顶部铰条5′,底部铰条5″,铰轴6,底筐面的横向筐条7′,两侧筐边8,触地前支脚9,纵杆10,销轴11,环卡销12,纵向铰条13,左、右排条筐面14、14′。图2为折叠网框购物车的正面视图。图2中有同轴后轮1,手推把2,横向筐条3,横向底筐条3′,纵向筐条4,铰轴6,底筐面的纵向筐条7,两侧筐边8,触地前支脚9,纵杆10,前、后筐面15、15′,底筐面16。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网框购物车,其有两只同轴后车轮(1),网框状箱式车框架和手推把(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框状箱式车框架是由前筐面(15),后筐面(15′),左排条筐面(14),右排条筐面(14′)和底筐面(16)而构成的五面框架;其中左、右排条筐面(14)、(14′)上设有若干条横向铰条(5),该诸铰条(5),分别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15)、(15′)的左右两侧筐边(8)上的对应的铰轴(6)上,底筐面(16)上的诸纵向筐条(7)也分别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15)、(15′)的横向底筐条(3′)上,从而构成前、后、底筐面(15)、(15′)、(16)三面可以横向底筐条(3′)和铰轴(6)为轴折叠在一起;所述的手推把(2)呈长“U”形,其(2)两侧纵杆(10)斜穿在左、右排条筐面(14)、(14′)外侧上,并由销轴(11)分别销固该纵杆(10)于左、右排条筐面(14)、(14′)的顶部铰条(5′)上,而该纵杆(10)的下部,则由环卡销(12)销固在相应的底部铰条(5′)上,该纵杆(10)的末端伸出左、右排条筐面(14)、(14′)构成触地前支脚(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网框购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筐面(15)、(15′),其各面的左右两侧筐边(8)呈窄长“U”形的夹缝条,该两筐边(8)的夹缝中点焊有横向筐条(3)的两端铰轴(6),该前后筐面(15)、(15′)的诸横向筐条(3)上点焊有可构成筐面呈小方网孔形的相应诸纵向筐条(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网框购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筐面(16),也是由纵向筐条(7)和横向筐条(7′)分别点焊而制成的呈小方网孔形底筐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网框购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推把(2),其两纵杆(10)伸出筐面的触地前支脚(9)上,可以安装有可卸装的同轴小车轮,其与可卸装的后车轮(1),共同构成四轮网框购物车。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折叠网框购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排条筐面(14)、(14′),其诸横向铰条(5)上,也可以均布有由铰轴所铰接的相应诸纵向铰条(13),构成活动式小方网孔的左、右网孔筐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网框购物车。该车由后车轮,网框状箱式车框架和手推把组成。其中左右排条筐面上的诸横向铰条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的两侧筐边上的铰轴上,再由底筐面的纵向筐条也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的底筐条上。从而使前、底、后三筐面,可以横向底筐条和铰轴为轴折叠在一起。在存放时不占空间。该车的手推把,斜穿在左、右排条筐面外侧,由销轴和环卡销所固定之,从而构成网框状购物车。这种购物车结构简单,轻便,使用伸开,不用时折叠存放,便于批量运输。文档编号B62B1/00GK2198167SQ93232308公开日1995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孙尧天 申请人:青岛隐珠车辆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网框购物车,其有两只同轴后车轮(1),网框状箱式车框架和手推把(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框状箱式车框架是由前筐面(15),后筐面(15′),左排条筐面(14),右排条筐面(14′)和底筐面(16)而构成的五面框架;其中左、右排条筐面(14)、(14′)上设有若干条横向铰条(5),该诸铰条(5),分别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15)、(15′)的左右两侧筐边(8)上的对应的铰轴(6)上,底筐面(16)上的诸纵向筐条(7)也分别钩挂铰接在前、后筐面(15)、(15′)的横向底筐条(3′)上,从而构成前、后、底筐面(15)、(15′)、(16)三面可以横向底筐条(3′)和铰轴(6)为轴折叠在一起;所述的手推把(2)呈长“U”形,其(2)两侧纵杆(10)斜穿在左、右排条筐面(14)、(14′)外侧上,并由销轴(11)分别销固该纵杆(10)于左、右排条筐面(14)、(14′)的顶部铰条(5′)上,而该纵杆(10)的下部,则由环卡销(12)销固在相应的底部铰条(5′)上,该纵杆(10)的末端伸出左、右排条筐面(14)、(14′)构成触地前支脚(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尧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隐珠车辆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