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凯专利>正文

一种空气净化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482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气净化窗,包括窗框和安装在窗框上的内外两层玻璃,其特征在于:设有室外进气口、室内进气口以及排气口,室外进气口、室内进气口以及排气口通过两层玻璃间的间隙空间形成气流通道,在室外进气口与室内进气口上分别安装有电极化层,在内外两层玻璃间的间隙空间中设置有静电吸附层,在排气口上安装有排风机,在靠近排气口的对流通道上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其效果是:在满足通光的前提下,实现室内空气循环净化和室外新鲜空气的引入,既能保证空气的流通速率,又能进行内外进气比例调节,同时还能对气流通道中的集层及时清洁,满足空气净化质量,保证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体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空气净化窗
技术介绍
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大城市的窗户通常处于关闭状态,由于房间内外空气不能对流,导致室内氧气含量越来越低,影响人体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申请201310248822.7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窗,通过在玻璃窗上开设进气通道来实现房间内外空气对流,同时安装过滤层和负离子发生层,使得在不开窗的情况下,能够对室外流进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保障人体健康。虽然上述专利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补氧效果,但是在室内室外气压相近的环境下,空气对流的流速较低,同时缺乏室内空气循环通道,而且采用单一的过滤层,大量的灰尘附着在过滤层上,难以及时清洁,不但影响空气的更替效率,而且还影响空气的净化质量,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窗,在能保证空气流速的情况下,能同时满足室内空气循环和室外新鲜空气的引入,还能方便地对气流通道中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提高室内空气净化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气净化窗,包括窗框和安装在窗框上的内外两层玻璃,其关键在于:在下窗框的外侧或外层玻璃的下端开设有室外进气口,在下窗框的内侧或内层玻璃的下端开设有室内进气口,在上窗框的内侧或内层玻璃的上端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室外进气口、室内进气口以及排气口通过两层玻璃间的间隙空间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室外进气口与室内进气口上分别安装有电极化层,在所述内外两层玻璃间的间隙空间中设置有静电吸附层,在所述排气口上安装有排风机,在靠近所述排气口的对流通道上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基于上述描述,该方案同时具备室外新鲜空气引入通道和室内空气循环通道,通过设置排风机可以控制空气流速,利用静电吸附与活性炭过滤的方式实现空气净化,一方面可以保证空气净化效率,另一方面,静电吸附的灰尘也可以及时清洁,避免气流通道内灰尘积累,提尚空气质量。作为进一步描述,所述静电吸附层为一层透明导电膜,在该透明导电膜上连接有振动机构,在所述下窗框的底部设置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的槽口位于所述静电吸附层的下方。采用透明导电膜,一方面不会遮挡光线,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同时通过振动机构和集尘槽,可以定期的将静电吸附层上的灰尘抖落到集尘槽中,保证气流通道的清洁。 为了调节室内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的进风比例,在所述室内进气口与室外进气口上安装有内外进气比例调节机构。作为一种设计方式,所述室内进气口与室外进气口相对设置,所述内外进气比例调节机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调节板,其中内调节板的左半部分开设通孔,外调节板的右半部分开设通孔,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沿左右方向同步移动。作为另一种设计方式,所述室内进气口与室外进气口相对设置,所述内外进气比例调节机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调节板,其中内调节板的下半部分开设通孔,外调节板的上半部分开设通孔,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沿上下方向同步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内调节板与外调节板的通孔大小和分布密度相同。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在窗体上设计气流通道,使其满足通光的前提下,实现室内空气循环净化和室外新鲜空气的引入,既能保证空气的流通速率,又能进行内外进气比例调节,同时还能对气流通道中的集层及时清洁,满足空气净化质量,保证人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室内一侧的正视图;图3是内、外调节板的通孔分布关系图;图4是内外进气比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空气净化窗,包括窗框1、2和安装在窗框1、2上的内外两层玻璃3,在下窗框2的外侧或外层玻璃的下端开设有室外进气口,在下窗框2的内侧或内层玻璃的下端开设有室内进气口,在上窗框I的内侧或内层玻璃的上端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室外进气口、室内进气口以及排气口通过两层玻璃3间的间隙空间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室外进气口与室内进气口上分别安装有电极化层5,在所述内外两层玻璃3间的间隙空间中设置有静电吸附层6,在所述排气口上安装有排风机9,在靠近所述排气口的对流通道上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8。为了同时保证透光效果和吸尘效果,所述静电吸附层6为一层透明导电膜,为了实现自动清洁,在该透明导电膜上连接有振动机构7,在所述下窗框2的底部设置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的槽口位于所述静电吸附层6的下方,当断电或者反相通电时,通过振动可以将吸附在透明导电膜上的灰尘抖落在下方的集尘槽中。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振动机构7为连接在透明导电膜下端的一段振动棒,也可以是位于透明导电膜上的一个振动振子,只要能够启到抖落灰尘的效果即可,实施时,集尘槽可以采用滑动卡接的方式安装在下窗框2的底部,便于抽取清洗。为了实现室内循环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的进气比例调节,在所述室内进气口与室外进气口上安装有内外进气比例调节机构4。从图3-图4可以看出,所述室内进气口与室外进气口相对设置,所述内外进气比例调节机构4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调节板,其中内调节板4a的左半部分开设通孔,外调节板4b的右半部分开设通孔,内调节板4a和外调节板4b在驱动机构4c的带动下可沿左右方向同步移动。当然,也可以将内调节板的下半部分开设通孔,外调节板的上半部分开设通孔,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上下方向同步移动。从图3可以看出,所述内调节板4a与外调节板4b的通孔大小和分布密度相同,这样设计,在电机驱动下,如果内调节板4a从全开一全闭变化,则外调节板4b从全闭一全开变化,通过改变内、外调节板的位置,最终实现室内循环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的进气比例控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窗户上设置内外两层玻璃,利于玻璃间的间隙空间形成气流通道,通过设置室外进气口、室内进气口以及排气口从而实现室内空气循环和室外新鲜空气的引入,通过设置排风机9,保证了空气流通速度,通过配置静电吸尘机构和活性炭过滤层8,从而实现空气净化,设置振动机构7和集尘槽,可以实现自清洁,通过配置内外进气比例调节机构4,可以实现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进气比例调节,最终保证了室内空气清洁新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仅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并不限于说明书附图所指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空气净化窗,包括窗框和安装在窗框上的内外两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下窗框的外侧或外层玻璃的下端开设有室外进气口,在下窗框的内侧或内层玻璃的下端开设有室内进气口,在上窗框的内侧或内层玻璃的上端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室外进气口、室内进气口以及排气口通过两层玻璃间的间隙空间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室外进气口与室内进气口上分别安装有电极化层,在所述内外两层玻璃间的间隙空间中设置有静电吸附层,在所述排气口上安装有排风机,在靠近所述排气口的对流通道上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附层为一层透明导电膜,在该透明导电膜上连接有振动机构,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窗,包括窗框和安装在窗框上的内外两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下窗框的外侧或外层玻璃的下端开设有室外进气口,在下窗框的内侧或内层玻璃的下端开设有室内进气口,在上窗框的内侧或内层玻璃的上端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室外进气口、室内进气口以及排气口通过两层玻璃间的间隙空间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室外进气口与室内进气口上分别安装有电极化层,在所述内外两层玻璃间的间隙空间中设置有静电吸附层,在所述排气口上安装有排风机,在靠近所述排气口的对流通道上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凯
申请(专利权)人:邓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