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山河专利>正文

一种逃生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409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逃生背包,包括:背包本体、从背包本体的内侧延伸至外侧的逃生绳,以及固定于背包本体内侧的转盘、用以制动的制动连杆和制动凹槽;制动凹槽设有与制动连杆相贴合的开口部,制动连杆的一端经由开口部插入制动凹槽内,制动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延伸至背包本体外侧的拉绳;逃生绳的一端延伸至背包本体外侧,另一端穿过制动凹槽、以及制动连杆插入制动凹槽的一端后缠绕于转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逃生背包,使逃生者在使用过程中拉动拉绳,从而使逃生绳卡于制动凹槽与制动连杆之间的间隙内,以实现制动;松开拉绳,则取消制动,从而使逃生者通过控制拉绳即可控制下降的速度,保障下降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救生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逃生背包
技术介绍
对于高楼逃生,传统的方法一般为采用云梯或在地上铺设充气垫等对人们进行施救。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楼层数量的递增使得传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救护的需要。为了保证人们在出现危险时,可以快速、安全地到达地面,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多种穿戴于逃生者身上的逃生器。例如一种逃生器,主要由一组加速齿轮组、逃生绳、活动胶片组成,逃生绳的一端与该加速齿轮组输入轴相连接,加速齿轮组的输出轴装有活动胶片,以与器壁接触实现摩擦。逃生者握住逃生绳的另一端逃生。此种逃生器的摩擦力较小,仅有100N左右,并且只有在一定的下降速度下会产生摩擦力,并且没有减速装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逃生者并不能通过此种逃生器来控制下降的速度。所以,需要一种具有制动装置的逃生器,可以使逃生者控制下降的速度,以保障下降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逃生背包,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逃生背包,包括:背包本体、从背包本体的内侧延伸至外侧的逃生绳,以及固定于所述背包本体内侧的转盘、用以制动的制动连杆和制动凹槽;所述制动凹槽设有与所述制动连杆相贴合的开口部,所述制动连杆的一端经由所述开口部插入所述制动凹槽内,所述制动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延伸至所述背包本体外侧的拉绳;所述逃生绳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述背包本体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制动凹槽、以及所述制动连杆插入所述制动凹槽的一端后缠绕于所述转盘上;下降时,将所述逃生绳延伸至所述背包本体外侧的一端固定于外部,当制动时,拉动所述拉绳,使所述制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开口部相贴合,并使所述逃生绳置于所述制动连杆与所述开口部之间以停止传动;当继续下降时,放开所述拉绳,所述制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开口部解除贴合,使所述逃生绳恢复传动。可选地,所述背包本体内还进一步固定有壳体,且所述壳体位于所述转盘的上方;所述制动凹槽还设有容纳所述制动连杆的容纳部,且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开口部连接;所述制动连杆和所述制动凹槽沿上下方向设置,且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容纳部的底部与所述制动连杆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进一步固定有两个用以环绕所述逃生绳的导向滑轮;且两个所述导向滑轮分别位于所述制动凹槽的两侧。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进一步固定有多个定滑轮,所述逃生绳沿之字形环绕该多个定滑轮,并依次穿过一个所述导向滑轮、所述制动凹槽、所述制动连杆插入所述制动凹槽的一端、另一个所述导向滑轮后缠绕于所述转盘上可选地,所述制动连杆上还连接有传动连杆;所述拉绳固定于所述传动连杆上;所述传动连杆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壳体,且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可选地,所述拉绳为两段,且两段所述拉绳关于所述壳体对称设置、并均连接于所述连杆的超出所述壳体的部分。可选地,所述背包本体的外侧进一步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固定连接的安全钩,所述逃生绳与所述安全钩相连接。可选地,所述转盘上设有转动所述转盘的把手。可选地,每段所述拉绳位于所述背包本体的外侧的部分连接有拉环。本技术的逃生背包,使逃生者在使用过程中拉动拉绳,从而使逃生绳卡于制动凹槽与制动连杆之间的间隙内,以实现制动;松开拉绳,则取消制动,从而使逃生者通过控制拉绳即可控制下降的速度,保障下降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背包外部结构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背包内侧的制动装置结构的主视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背包内侧的制动装置结构的侧视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背包的壳体内的传动机构主视图;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背包的壳体内的传动机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背包的制动凹槽和制动连杆的详细示意图。附图标记:10—拉环;11—安全钩;12—圆环;13、14—卡扣;15—开口 ;16—安全钩;17—背包本体;20—制动装置;21—拉绳;22—逃生绳;23—传动连杆;30—壳体;32—定滑轮;33—导向滑轮;34—制动连杆;35—制动凹槽;35a—开口部;35b—容纳部;36—弹簧;40—转盘;41 一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参见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提供一种可供逃生者在高楼逃生时控制下降的速度,以保障下降过程中的安全性的设备,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逃生背包,如图1所示,包括:背包本体17、设于背包本体17内的制动装置20、从背包本体17的内侧延伸至外侧的逃生绳22。参见图1,首先需要定义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先定义如图1中所示的方位,即逃生者在使用时将其背于后背上时,背包本体17示于图中的为背包本体17的上下左右前后侧。其余各个附图也均以此方位进行表述。当然,此方位并非实际使用时唯一的一种方位。其中,参见图1,背包本体17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背带,以使逃生者将背包本体17背于后背上。且该一对背带上设置有一对互相配合连接的卡扣13,以将背包本体17固定于后背上。背包本体17的下端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一对互相配合连接的卡扣14,以在使用时将背包本体17固定于腰部。背包本体17的底部还设置有安全钩16,使用时,将安全钩16固定连接于卡扣14所连接的带子上。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a、图2b、图3a和图3b,为了实现对速度的控制,背包本体17内侧的制动装置20包括壳体30、转盘40、以及连接于壳体30上的拉绳21。并且,壳体30位于所述转盘40的上方。逃生绳22经由壳体30内部穿过壳体30后并缠绕于转盘40上。壳体30内还设有起到制动作用的制动凹槽35和制动连杆34。其中,所述逃生绳22的一端在使用时,固定于外部固定物,如杆状物、窗户逃生网上等。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更便捷的固定,所述背包本体17的外侧设置有安全钩11以及与安全钩11相连接的圆环12,所述逃生绳22的一端系于圆环12上,以实现与所述安全钩的连接。逃生时,直接将安全钩11固定连接于外部固定物上即可。逃生绳22的另一端穿过制动凹槽35、以及所述制动连杆34插入所述制动凹槽35的一端后缠绕于所述转盘40上。所述制动凹槽35设有与所述制动连杆34相贴合的开口部35a,所述制动连杆34的一端经由所述开口部35a插入所述制动凹槽35内,所述制动连杆34的另一端连接有延伸至所述背包本体17外侧的拉绳2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35a与制动连杆34的截面积尺寸相同,下降时,将所述逃生绳22延伸至所述背包本体17外侧的一端固定于外部,当制动时,拉动所述拉绳21,使所述制动连杆34的一端与所述开口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从背包本体的内侧延伸至外侧的逃生绳,以及固定于所述背包本体内侧的转盘、用以制动的制动连杆和制动凹槽;所述制动凹槽设有与所述制动连杆相贴合的开口部,所述制动连杆的一端经由所述开口部插入所述制动凹槽内,所述制动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延伸至所述背包本体外侧的拉绳;所述逃生绳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背包本体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制动凹槽、以及所述制动连杆插入所述制动凹槽的一端后缠绕于所述转盘上;下降时,将所述逃生绳延伸至所述背包本体外侧的一端固定于外部,当制动时,拉动所述拉绳,使所述制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开口部相贴合,并使所述逃生绳置于所述制动连杆与所述开口部之间以停止传动;当继续下降时,放开所述拉绳,所述制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开口部解除贴合,使所述逃生绳恢复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山河
申请(专利权)人:冯山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