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7123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位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基底、扫描线和数据线以及多个像素单元。彩色滤光片基板包括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二基底朝向液晶层的遮光层以及设置于第二基底朝向液晶层的色阻层。多个触控驱动电极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彩色滤光片基板的遮光层与色阻层之间。其中,该色阻层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色阻,相邻色阻之间部分交叠,该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分别设置在相邻色阻之间的交叠处。触控显示装置触控灵敏度高、良率高且不会产生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装置功能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其功能的进一步要求,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应运而生,且日渐成熟。传统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外挂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体化式触控显示装置,一体化式触控显示装置又分为外嵌型(On Cell)与内嵌型(In Cell)。具体地,On Cell触控显示装置指的是将触控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偏光片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而In Cel I触控显示装置指的是将触控传感器嵌入到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之中。相较于On Cell触控显示装置,In Cell触控显示装置具有面板薄型化和轻量化的优势,可降低制造成本及面板厚度。现有技术中的一种In Cell触控显示装置是将触控传感器集成到边缘电场切换型(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液晶显示面板之中,其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一面上设置多条相互平行的触控传感器的感应电极,而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的上方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触控传感器的驱动电极。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在相交处形成感应电容。在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时,若人体接触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摸屏,人体与触摸屏之间所产生的人体电容电场就会作用在感应电容上,使感应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此时外部触控电路根据检测到的感应电极上因感应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压变化,就可以确定人体接触到触摸屏上的触点位置。然而,在实现触控功能时,触控传感器的驱动电极的走线与感应电极的走线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的扫描线与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较大,使得触控驱动电路的负载较大,在触控传感器的驱动信号、感应信号与公共信号进行切换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延迟,从而影响触控效果。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采用混合(Hybrid)架构,即将触控传感器的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制作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方,以增大触控传感器的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耦合电容,但是采用此种方法,由于工艺的限制,在将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制作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方时,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只能薄化到0.4mm,否则容易发生破片,液晶显示面板良率较低;方法二、触控传感器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均采用片电阻较低的金属材料,以降低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电阻值,进而降低触控驱动电路的负载。在这种方法中,触控传感器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采用金属制作,虽然降低了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电阻值,但是由于金属材料表面光反射比较严重,背光源的光线穿过液晶层照射在位于彩色滤光片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一面上的触控传感器的由金属制作的感应电极上,出现反光,容易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出现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的良率低及容易漏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和该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基底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基底朝向液晶层的表面上的多条相互平行的扫描线和多条相互平行的数据线,该多条扫描线与该多条数据线绝缘相交以界定多个像素单元;该彩色滤光片基板包括第二基底、设置于该第二基底朝向液晶层的表面上的遮光层、设置于该第二基底朝向液晶层的表面上的色阻层以及设置于该色阻层朝向该液晶层表面上的平坦层,其中,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用于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该多个触控驱动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上;多个触控感应电极,用于提供触控感应信号,该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该彩色滤光片基板的该遮光层与该色阻层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基底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该第一电极层为公共电极或像素电极中的一种电极,该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或像素电极中的另一种电极,该公共电极与该触控驱动电极共用。进一步地,该触控显示装置的每帧时段包括显示时段与触控时段,在显示时段内,该多个触控驱动电极用于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时段内,该多个触控驱动电极用于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进一步地,在该显示时段内,该公共电压信号输入至该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进一步地,该第一电极层为面状结构,该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条状子电极。进一步地,该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条状子电极,该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条状子电极,该第一电极层内的条状子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层内的条状子电极绝缘相交。进一步地,该多个触控感应电极的材料为金属。进一步地,该彩色滤光片基板设有该平坦层的挖空区域,该触控感应电极通过该挖空区域与导电微球导通,以将触控感应信号导到该薄膜晶体管基板,进而与该触控驱动电极一起分别通过对应导线连接到触控柔性电路板。优选地,该触控显示装置中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将触控感应电极设置遮光层与色阻层之间,且相邻色阻交叠,由于色阻和平坦层的存在,使得触控感应电极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减小了触控感应电极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使得触控驱动电路的负载减小,提高了触控灵敏度且不会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良率高;此外,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色阻交叠处,由于相邻色阻的交叠遮挡作用,有效的避免了背光源的光线照射在触控感应电极的表面而出现的反光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触控显示装置漏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架构连线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对应导电端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时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触控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请一并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100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10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20以及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10与该彩色滤光片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130。优选地,该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薄膜晶体管基板110包括第一基底111、第一绝缘层112、多条数据线113、第二绝缘层114、第一电极层115、第三绝缘层116及第二电极层117。该第一绝缘层112、多条数据线113、第二绝缘层114、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和该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基底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基底朝向液晶层的表面上的多条相互平行的扫描线和多条相互平行的数据线,该多条扫描线与该多条数据线绝缘相交以界定多个像素单元;该彩色滤光片基板包括第二基底、设置于该第二基底朝向液晶层的表面上的遮光层、设置于该第二基底朝向液晶层的表面上的色阻层以及设置于该色阻层朝向该液晶层表面上的平坦层,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用于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该多个触控驱动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上;多个触控感应电极,用于提供触控感应信号,该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该彩色滤光片基板的该遮光层与该色阻层之间;其中,该色阻层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色阻,相邻色阻之间部分交叠,该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分别设置在相邻色阻之间的交叠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明邱郁雯钟德镇郑会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