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4474 阅读:4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装置,属于钢轨润滑领域,用于解决干式润滑剂涂覆问题。它包括车架、置于车架上的涂覆设备、与涂覆设备相连的喷嘴及喷嘴定位系统,所述的涂覆设备包括一加热保温罐、电加热器总成和搅拌器总成,在加热保温罐内腔中心外侧设有一对油泵总成,一对内油管分别连接相应的油泵总成;在加热保温罐外,内油管连接保温输料管,搅拌器总成上置搅动手柄,油泵总成上端连接伺服电机;连接喷嘴总成的保温输料管内腔置有电热丝,电控器分别与电源、伺服电机、保温输料管内腔的电热丝及电加热器总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安装快捷、涂覆效率高。主要用于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曲线钢轨干式润滑剂涂覆专用设备,尤其是“固-液-固”的涂覆方式。
技术介绍
国内外铁道科技工作者多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在减缓曲线钢轨磨耗的各种技术措施中,钢轨润滑是一种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曲线钢轨进行涂油润滑,如人工涂油、地面涂油器、涂油小车等均以油脂为润滑材料,起到了一定的减磨作用。然而,在减磨效果、长期性、污染道床及加速钢轨剥离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钢轨干式润滑剂同油脂相比,具有长效性突出、抗极压性强、减磨效果好、不产生油楔作用、不会因润滑而加速钢轨剥离掉块、不污染道床等优点,对减缓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代表了当今轮轨润滑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干式润滑剂在常温下为固态,难以直接涂覆,为车载式应用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方便、能够代替人工涂覆的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种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架、置于车架上的涂覆设备、与涂覆设备相连的喷嘴及喷嘴定位系统,所述的涂覆设备包括一固定在车架上的加热保温罐,该加热保温罐的内部为呈柱状腔体,其罐体及罐体盖均为内层和外层结构,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保温层,沿罐体内腔面和底面设有电加热器总成,加热保温罐内腔设有位于罐体中心的搅拌器总成,搅拌器总成的底端设有U型搅拌爪,在加热保温罐内腔中心外侧设有一对沿车架中心线对成设置的油泵总成,一对内油管分别连接相应的油泵总成;所述的搅拌器总成、油泵总成、内油管均固定在罐体盖上;在加热保温罐外,内油管连接保温输料管,搅拌器总成上置搅动手柄,油泵总成上端分别通过油泵皮带轮、O型皮带连接伺服电机;固定在车架上的一上罩位于油泵总成、及保温输料管的上方,搅动手柄突出于上罩之外,在上罩设有加料口及加料口盖,所述的加料口由管路通过罐体盖后与罐体内腔相通;所述的保温输料管内腔置有电热丝,保温输料管连接喷嘴总成,所述喷嘴总成的喷嘴与钢轨的内侧面相对应;电控器分别与电源、伺服电机、保温输料管内腔的电热丝及电加热器总成电连接。本技术的喷嘴总成,其喷嘴支架通过螺栓连接的紧固卡圈固定在机车轴承箱弹簧座上,喷嘴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的保温输料管由耐温胶管、保温层、及位于耐温胶管的管腔内的钨丝组成。为便于移动,所述的车架下设有一对或两对车轮,车架上方设有把手。如不需移动,可将所述的车架直接固定在机车上即可。前述的车轮设有四个,分别位于车架的四个底角,在车架的两侧分别对应前轮还设有前轮锁紧结构。其工作过程是将地面加热装置熔化了的液态干式润滑剂加入涂覆装置的保温罐中,在进入曲线时,开启涂覆开关,经液压泵加压,送至保温加热管道中,经喷嘴喷到曲线钢轨内侧面上,凝固成固态,经车轮碾压,在钢轨需保护的位置形成一层连续干式润滑薄膜。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固-液-固”涂覆技术,即将固态的干式润滑剂加热成液态,通过涂敷装置经管道喷涂到曲线上股钢轨头部内侧面上,再自动凝固成固态,经车轮碾压后,在与轮缘接触的钢轨头部内侧形成一层连续的干式润滑薄膜带。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列车运行中,用“固-液-固”的方式,将熔化成液态的干式润滑剂喷涂到曲线钢轨内侧面上,采用微机控制多点自动加热控温技术,实现对干润滑剂由罐经输料管到喷嘴全过程的自动加热控温;由电控系统实现温度、车速和涂覆量的联合控制,达到单位钢轨长度涂覆量恒定。本技术结构合理、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安装快捷、涂覆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未给出喷嘴总成部分)。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去掉上罩及罐体盖)。图3是本技术的喷嘴总成部分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车架,2保温输料管接口,3搅拌器总成,4油泵总成,5电控器,6上罩,7内油管,8伺服电机,9加热器总成,10电加热器,11车轮,12油泵皮带轮,13O型皮带,14电机皮带轮,15电机支架,16加料口盖,17保温输料管,18保温层,19加热油,20涂料,21轴承箱弹簧座,22喷嘴支架,23喷嘴,24钢轨,25紧固卡圈,26机车车轮,27加热保温罐,28罐体盖。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该种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装置,它包括车架1、置于车架1上的涂覆设备、与涂覆设备相连的喷嘴23及喷嘴定位系统。涂覆系统主要完成干式润滑剂加热和自动控温、保温、贮存、输送、喷涂,是涂覆工作的核心设备。所述的涂覆设备包括一固定在车架1上的加热保温罐27,该加热保温罐27的内部为呈柱状腔体,其罐体及罐体盖28均为内层和外层结构,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保温层18。沿罐体内腔面和底面设有电加热器总成9,电加热器10位于罐体的底部,电加热器总成9环形内腔置有加热油19,电加热器10对加热油19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加热保温罐27内的涂料20进行加热和保温。加热保温罐27内腔设有位于罐体中心的搅拌器总成3,搅拌器总成3的底端设有U型搅拌爪,搅拌器总成3的搅拌轴固定设置在U型搅拌爪的中间,搅拌器总成3将加热后液态的润滑剂搅拌均匀,防止干式润滑剂沉淀和偏析。在加热保温罐内腔中心外侧设有一对沿车架中心线对成设置的油泵总成4,其作用是输送一定压力的液态干式润滑剂。一对内油管7分别连接相应的油泵总成9。所述的搅拌器总成3、油泵总成4、内油管7均固定在罐体盖28上。在加热保温罐27外,内油管7通过保温输料管接口2连接保温输料管17,搅拌器总成3上置搅动手柄,油泵总成4上端分别通过油泵皮带轮12、O型皮带13连接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的转速由微机系统控制随车速变化,动态地驱动液压油泵以保证喷涂量的稳定。伺服电机8并排设置在电机支架15上,伺服电机8的电机皮带轮14通过O型皮带13连接油泵皮带轮12,固定在车架1上的一上罩6位于油泵总成4、及保温输料管17的上方,搅动手柄突出于上罩6之外,在上罩6设有加料口及加料口盖16,所述的加料口由管路通过罐体盖后与罐体内腔相通。所述的保温输料管17内腔置有电热钨丝,保温输料管17连接喷嘴总成,保温输料管17将液态干式润滑剂由加热保温罐输送到车下的喷嘴处,保温输料管工作在恒温状态,温度为130±10℃。所述喷嘴总成的喷嘴23与钢轨24的内侧面相对应;电控器5分别与电源、伺服电机、保温输料管内腔的电热钨丝及电加热器总成9电连接。电控器5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各个部分的工作状态,主要是温度车速与涂覆量的联合控制,并有故障报警功能。本技术在列车上工作采用48V电源。如图3。所述的喷嘴总成,其喷嘴支架22通过螺栓连接的紧固卡圈25固定在机车轴承箱弹簧座21上,喷嘴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喷嘴总成通过紧固卡圈25固定在机车轴承箱弹簧座21上,可实现快速拆装。喷嘴总成为两套,左右两侧设置,固定方式对称。根据曲线方向选择使用那一套喷嘴总成。喷嘴将液压油泵输出的液态干式润滑剂喷涂到钢轨24的内侧面上,温度保持在130±10℃。所述的保温输料管由耐温胶管、保温层、及位于耐温胶管的管腔内的钨丝组成。钨丝与电极引线连接并连接电控器5。耐温胶管依次由内层、金属丝层、外层及保温层组成,其两端分别设有常用的油管接头。当然,耐温胶管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架、置于车架上的涂覆设备、与涂覆设备相连的喷嘴及喷嘴定位系统,所述的涂覆设备包括一固定在车架上的加热保温罐,该加热保温罐的内部为呈柱状腔体,其罐体及罐体盖均为内层和外层结构,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保温层,沿罐体内腔面和底面设有电加热器总成,加热保温罐内腔设有位于罐体中心的搅拌器总成,搅拌器总成的底端设有U型搅拌爪,在加热保温罐内腔中心外侧设有一对沿车架中心线对成设置的油泵总成,一对内油管分别连接相应的油泵总成;所述的搅拌器总成、油泵总成、内油管均固定在罐体盖上;在加热保温罐外,内油管连接保温输料管,搅拌器总成上置搅动手柄,油泵总成上端分别通过油泵皮带轮、0型皮带连接伺服电机;固定在车架上的一上罩位于油泵总成、及保温输料管的上方,搅动手柄突出于上罩之外,在上罩设有加料口及加料口盖,所述的加料口由管路通过罐体盖后与罐体内腔相通;所述的保温输料管内腔置有电热丝,保温输料管连接喷嘴总成,所述喷嘴总成的喷嘴与钢轨的内侧面相对应;电控器分别与电源、伺服电机、保温输料管内腔的电热丝及电加热器总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义叶明安潘坚鞠国福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铁路局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