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车和货车的轮对自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4037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铁路客车和货车的轮对检测装置。它包括光电编码器(1)、测量控制电路(2)、激光传感器(3)、伺服电机(4)、滚珠丝杠(5)、滑动导轨(6)和滑座(7),滑座(7)镶在滑动导轨(6)中并且与滚珠丝杠(5)旋合,伺服电机(4)与滚珠丝杠(5)相连接以驱动滚珠丝杠(5),光电编码器(1)设置在伺服电机(4)上,激光传感器(3)固定在滑座(7)下,测量控制电路分别与(3)、(4)和(1)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检测轮对(8)时,激光传感器(3)扫描轮对(8)的外表面,得到轮对(8)几何尺寸和表面情况的信号,并把该信号传给测量控制电路(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即能完成轮对的所有检测任务,而且检测精确,不必再耗费人力,也没有人工检测的人为误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客车和货车的轮对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轮对作为车辆行走的重要部件,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在实际行车过程中,轮对的踏面和轮缘的磨损、裂纹和剥离为常见磨耗现象。现用的客车货车轮对检测主要靠人工手动测量各种轮对参数,踏面擦伤、剥离主要靠肉眼观查。进行检测的人员劳动强度大、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都低,已不能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变现有的采用人工检测轮对磨耗情况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自动检测轮对磨耗情况的轮对自动检测装置。本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铁路客车和货车的轮对自动检测装置,它包括光电编码器1、测量控制电路2、激光传感器3、伺服电机4、滚珠丝杠5、滑动导轨6和滑座7,滑座7镶在滑动导轨6中并且与滚珠丝杠5旋合,伺服电机4与滚珠丝杠5相连接以驱动滚珠丝杠5,光电编码器1设置在伺服电机4上,激光传感器3固定在滑座7下,测量控制电路2分别与激光传感器3、伺服电机4和光电编码器1相连接。本技术在检测轮对8时,激光传感器3扫描轮对8的外表面,得到轮对8几何尺寸和表面情况的信号,并把该信号传给测量控制电路2,测量控制电路2将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判断、贮存,测量控制电路2通过伺服电机4和滚珠丝杠5使激光传感器3沿滑动导轨6移动,从而能够扫描轮对8的整个长度,设置在伺服电机4上的光电编码器1把激光传感器3测得的位置信号送至测量控制电路2,经过处理就能得到轮对的轴向形状和尺寸参数。本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即能完成轮对的所有检测任务,而且检测精确,不必再耗费人力,也没有人工检测的人为误差。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和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和图5是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是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和图2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它由光电编码器1、测量控制电路2、激光传感器3、伺服电机4、滚珠丝杠5、滑动导轨6和滑座7组成,滑座7镶在滑动导轨6中并且与滚珠丝杠5旋合,伺服电机4与滚珠丝杠5相连接以驱动滚珠丝杠5,光电编码器1设置在伺服电机4上,激光传感器3固定在滑座7下,测量控制电路2的输入端与激光传感器3的输出端相连,测量控制电路2分别与伺服电机4的输入端和光电编码器1的输出端相连接。测量控制电路2由上位计算机2-1、单片机电路2-2、模数转换电路2-3和伺服电机控制器2-4组成,上位计算机2-1的双向端口与单片机电路2-2的一个双向端口相连,单片机电路2-2的另一个双向端口与伺服电机控制器2-4的双向端口相连,单片机电路2-2的输入端与模数转换电路2-3的输出端相连,模数转换电路2-3的输入端与激光传感器3的输出端相连,伺服电机控制器2-4的输出端连接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控制器2-4的输入端连光电编码器1的输出端。激光传感器3测得的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后送入单片机电路2-2内,还能上传上位计算机2-1,上位计算机2-1能通过单片机电路2-2和伺服电机控制器2-4驱动伺服电机4并检测伺服电机的转动位置。激光传感器3的型号为LK501,其制造公司是美国KENECE公司,伺服电机控制器2-4、伺服电机4和光电编码器1选用型号为MSMA400W,是日本松下公司制造。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4和图5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单片机电路2-2由单片机U1、锁存器U2、存储器U3、通讯芯片RS1、通讯芯片RS2、晶振CR1、看门狗U6、反相器U7F、二个电阻R1和R2、选择键盘K、四个电容(C1-C4)组成,晶振CR1通过单片机U1的脚18和脚19给单片机U1提供时钟信号,看门狗U6的脚7连反相器U7F的脚14并且通过反相器U7F的输出端连单片机U1的脚RST9,从而给单片机U1提供复位信号,单片机U1的脚10和脚11分别连通讯芯片RS1和RS2的脚2和脚3,从而通过通讯芯片RS1与伺服电机控制器2-4完成通信工作,通过通讯芯片RS2与上位计算机2-1完成通信工作,单片机U1通过锁存器U2与存储器U3间完成数据在脚D0~脚D7的写入和读出。U1选型号8052的芯片、U2选型号是74LS373的芯片,U3选用型号62256的芯片,RS1和RS2选用型号MAX488的芯片,U6选用型号MAX706的芯片,U7F选用型号4049的芯片。模数转换电路2-3由接口电路U7、模拟开关U5、A/D转换芯片U8,电阻R8和R9、电容C5、C6和C31组成,激光传感器3的输出端连接口电路U7的脚1和脚2,接口电路U7的脚9和脚10连接模拟开关U5的脚12,模拟开关U5的脚16连单片机U1的脚1,单片机U1控制模拟开关U5的脚13是否向A/D转换电路U8的脚1传输模拟信号,A/D转换电路U8通过脚D0~脚D7向单片机U1传送数字化的数据。U5选用AD7501型号的芯片,U6选AD976型号的芯片,D7选AD524型号的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图2、图6和图7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是,它还包括控制输出电路20、若干个驱动电路11和主电路12,控制输出电路20的输入端连单片机电路2-2的输出端,控制输出电路20的输出端连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驱动电路11的输出端连主电路12的输入端。控制输出电路20由反相器U7C和通道扩展芯片U4组成,反相器U7C的脚7连单片机U1的脚28,反相器U7C的脚6连通道扩展芯片U4的脚8,通道扩展芯片U4的脚D0-脚D7分别连单片机U1的脚D0-脚D7,每个驱动电路11都由二极管DRL、电阻R10、电阻R11、电磁线圈ZK、三极管Q组成,二极管DRL的正极连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RL的负极连电源VCC和电磁线圈ZK的一端,电磁线圈ZK的另一端连电阻R1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的发射极,三极管Q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在通道扩展芯片U4上。单片机U1通过反相器U7C完成片选,通过通道扩展芯片U4的脚D0-脚D7输入数据选择所要控制的驱动电路,从而向相应的驱动电路11输出信号,使电磁线圈ZK得电,进而接通主电路12,使主电路中的电磁阀15得电,使其控制的气缸16工作,从而完成轮对在检测准备阶段所需要的进轮、举升、缓冲、降落、出轮等动作。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和图2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是,它还包括电动机13、传动链17和滚轮14,电动机13、传动链17和滚轮14组成一条机械传动链,电动机13连接在主电路12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轮对8的轴托架在滚轮14上,上位计算机2-1发出命令后,滚轮14旋转就使轮对8旋转,从而完成轮对8的整个圆周表面缺陷的检测。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1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它还包括滑座7′和激光传感器3′,滑座7′旋合在滚珠丝杠5中,激光传感器3′固定在滑座7′上,激光传感器3′的输出端连测量控制电路2的输入端。由于本实施方式设置了两个激光传感器,分别用于扫描轮对8的左右两端,检测效率高,而且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客车和货车的轮对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光电编码器(1)、测量控制电路(2)、激光传感器(3)、伺服电机(4)、滚珠丝杠(5)、滑动导轨(6)和滑座(7),滑座(7)镶在滑动导轨(6)中并且与滚珠丝杠(5)旋合,伺服电机(4)与滚珠丝杠(5)相连接以驱动滚珠丝杠(5),光电编码器(1)设置在伺服电机(4)上,激光传感器(3)固定在滑座(7)下,测量控制电路(2)分别与激光传感器(3)、伺服电机(4)和光电编码器(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良何平梁座山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市科佳通用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