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425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30 04:11
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斜顶杆、斜顶块、驱动机构、直顶杆、直顶块、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斜顶杆斜向运动的斜向导套、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直顶杆竖直运动的竖直导套以及水平设置的导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由于直顶块和斜顶块嵌装于动模中并且直顶块和斜顶块相互贴合,在顶出时直顶块和斜顶块又可沿着导向柱相互分离,因此,斜顶块位于台阶面上方部分的宽度可以做的较小,使斜顶块的上端占用的空间较小,方便与产品配合;斜顶块位于台阶面下方部分的宽度可以做的较大,保证斜顶块的下端与斜顶杆较牢固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塑模具常用斜顶结构来顶出产品的倒扣,斜顶结构包括设置于动模中的斜顶块和斜顶杆,斜顶杆连接于驱动机构上,斜顶块固定于斜顶杆上,产品的倒扣扣合于斜顶块的侧面。当产品可供设置斜顶块的空间有限时,需要斜顶块的上端的宽度做的比较小,然而斜顶杆一般是插设于斜顶块下端并用固定件固定的,这又需要保证斜顶块的下端的宽度比斜顶杆大些,保证连接强度,而且斜顶块无法做成上小下大的结构,否则顶出时便会卡在动模上。再者,斜顶块一般位于产品下方,在合模后,斜顶块与定模之间存在间隙,定模无法将斜顶块压设复位,只能靠驱动机构带动斜顶块复位,由于驱动机构复位的行程一般不是十分精确,因此,斜顶块容易复位不到位,在下一次注塑时,产品便会在斜顶块的位置产生顶块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其斜顶块上端的占用空间小,下端可与斜顶杆较牢固地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斜顶杆、斜顶块、驱动机构、直顶杆、直顶块、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斜顶杆斜向运动的斜向导套、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直顶杆竖直运动的竖直导套以及水平设置的导向柱;斜顶块固设于斜顶杆上端,直顶块固设于直顶杆的上端;斜顶杆和直顶杆分别穿设于斜向导套和竖直导套中;驱动机构连接于直顶杆下端并可驱动直顶杆向上顶出和向下复位;直顶块和斜顶块嵌装于动模中并且直顶块和斜顶块相互贴合,斜顶块上设有可与直顶块相互贴合的台阶面,斜顶块位于台阶面的下方部分的宽度大于斜顶块位于台阶面上方部分的宽度;导向柱穿设于直顶块和斜顶块上并为直顶块和斜顶块的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提供水平导向。直顶块上端面位于该注塑模具的分型面上。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和顶针板,顶针板连接于动力源上,直顶杆的下端连接于顶针板上。直顶块上设有导套,导向柱的一端固定于斜顶块上,另一端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套中。斜顶杆上端插接于斜顶块下端内部,并用固定件将斜顶杆与斜顶块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由于直顶块和斜顶块嵌装于动模中并且直顶块和斜顶块相互贴合,在顶出时直顶块和斜顶块又可沿着导向柱相互分离,因此,斜顶块位于台阶面上方部分的宽度可以做的较小,使斜顶块的上端占用的空间较小,方便与产品配合;斜顶块位于台阶面下方部分的宽度可以做的较大,保证斜顶块的下端与斜顶杆较牢固地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斜顶杆;20、斜顶块;21、台阶面;30、驱动机构;31、顶针板;40、直顶杆;50、直顶块;51、导套;60、斜向导套;70、竖直导套;80、导向柱;90、产品;91、倒扣;100、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斜顶杆10、斜顶块20、驱动机构30、直顶杆40、直顶块50、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斜顶杆10斜向运动的斜向导套60、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直顶杆40竖直运动的竖直导套70以及水平设置的导向柱80。斜顶块20固设于斜顶杆10上端,直顶块50固设于直顶杆40的上端;斜顶杆10和直顶杆40分别穿设于斜向导套60和竖直导套70中;驱动机构30连接于直顶杆40下端并可驱动直顶杆40向上顶出和向下复位;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嵌装于动模中并且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相互贴合,斜顶块20上设有可与直顶块50相互贴合的台阶面21,斜顶块20位于台阶面21下方部分的宽度大于斜顶块20位于台阶面21上方部分的宽度;导向柱80穿设于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上并为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的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提供水平导向。注塑完成后,产品90的倒扣91位于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之间,并且倒扣91扣合于斜顶块20上。该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在开模时,驱动机构30驱动直顶杆40向上运动,直顶杆40在竖直导套70的约束下带动直顶块50竖直向上顶出,直顶块50通过导向柱80带动斜顶块20向上运动,由于斜顶杆10在斜向导套60的约束下斜向运动,因此带动斜顶块20斜向顶出,斜顶块20与直顶块50之间沿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从而使斜顶块20与产品90的倒扣91脱离。该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在复位时,驱动机构30驱动直顶杆40向下运动,带动直顶块50竖直向下运动,并通过导向柱80带动斜顶块20向下运动,斜顶块20与直顶块50之间沿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并贴合,完成合模动作。并且,在导向柱80的精确定位下,可保证斜顶块20与直顶块50较为精确地合模。本技术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由于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嵌装于动模中并且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相互贴合,在顶出时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又可沿着导向柱80相互分离,因此,斜顶块20位于台阶面21上方部分的宽度可以做的较小,使斜顶块20的上端占用的空间较小,方便与产品配合;斜顶块20位于台阶面21下方部分的宽度可以做的较大,这样,斜顶块20位于台阶面21下方部分的外轮廓比较大,保证斜顶块20与斜顶杆10连接的一端面积较大,保证斜顶块20的下端与斜顶杆10较牢固地连接。优选地,直顶块50上端面位于该注塑模具的分型面上,这样在合模时,定模可以压设直顶块50上保证直顶块50精确复位,同时,直顶块50可以压设台阶面21斜顶块20上,因此,可以保证斜顶块20精确复位,避免斜顶块20因复位不到位而产生顶块印的问题。进一步地,驱动机构30包括动力源和顶针板31,顶针板31连接于动力源上,直顶杆40的下端连接于顶针板31上。进一步地,直顶杆40和竖直导套7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竖直导套70与多个直顶杆40 —一对应,多个直顶杆40间隔设置,每个直顶杆40穿设于竖直导套70中,并且每个直顶杆4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顶块50与顶针板31之间。这样,多个直顶杆40可以更好地驱动直顶块50,并且使直顶块50的运动更加稳定。进一步地,直顶块50上设有导套51,导向柱80的一端固定于斜顶块20上,另一端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套51中。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导套也可以设置于斜顶块20,导向柱80的一端固定于直顶块50,另一端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套中;或者,直顶块50和斜顶块20上均设置有导套,导向柱80可移动地穿设于两个导套中。进一步地,斜顶杆10上端插接于斜顶块20下端内部,并用固定件100将斜顶杆10与斜顶块20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00为销钉。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斜顶杆、斜顶块和驱动机构,斜顶块固设于斜顶杆上端,其特征在于,该顶出结构还包括直顶杆、直顶块、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斜顶杆斜向运动的斜向导套、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直顶杆竖直运动的竖直导套以及水平设置的导向柱;斜顶杆和直顶杆分别穿设于斜向导套和竖直导套中;驱动机构连接于直顶杆下端并可驱动直顶杆向上顶出和向下复位;直顶块和斜顶块嵌装于动模中并且直顶块和斜顶块相互贴合,斜顶块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斜顶杆、斜顶块和驱动机构,斜顶块固设于斜顶杆上端,其特征在于,该顶出结构还包括直顶杆、直顶块、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斜顶杆斜向运动的斜向导套、固设于动模上并用于约束直顶杆竖直运动的竖直导套以及水平设置的导向柱;斜顶杆和直顶杆分别穿设于斜向导套和竖直导套中;驱动机构连接于直顶杆下端并可驱动直顶杆向上顶出和向下复位;直顶块和斜顶块嵌装于动模中并且直顶块和斜顶块相互贴合,斜顶块上设有可与直顶块相互贴合的台阶面,斜顶块位于台阶面的下方部分的宽度大于斜顶块位于台阶面上方部分的宽度;直顶块固设于直顶杆的上端;导向柱穿设于直顶块和斜顶块上并为直顶块和斜顶块的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提供水平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益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