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体吸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181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9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体吸收瓶,包括瓶体、喷嘴、尖嘴。所述瓶体包括球形容器、弓形管、出气管、进气管、进液管、出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独特的外形结构,可使气体和吸收液混合后形成喷泉现象,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效率高,仅需微量吸收液即可充分吸收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吸收、分离、除雾功能三合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体吸收瓶
技术介绍
溶液吸收法是大气污染监测中应用最广的采样方法。吸收瓶是用溶液吸收法采集大气污染物的一种玻璃容器。为了采集大气中的某种污染成分,在吸收瓶中装入特定成分的吸收液,气体通过吸收液时,待测污染物被吸收,经分析测定可确定大气中该污染物的浓度。如何使吸收效率尽可能高,是气体采样质量保证中的重要环节。在吸收液已选定,被测气体的浓度范围已知的情况下,决定吸收效率的关键因素是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常用的吸收瓶有多孔玻板吸收、气泡吸收、冲击式吸收等不同的结构形式。现有吸收瓶的气液两相接触不够充分,导致吸收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效率高的新型气体吸收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气体吸收瓶,包括瓶体、喷嘴、尖嘴;所述瓶体包括球形容器、弓形管、出气管、进气管、进液管、出液管;所述球形容器的上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弓形管,所述弓形管的顶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气管,所述球形容器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侧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喷嘴插设在进气管内,喷嘴的尾部位于进气管外,喷嘴的头部为锥形,喷嘴的头部侧壁上设有一对小孔,喷嘴的中部外壁与进气管的尾部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尖嘴位于喷嘴内,尖嘴的长度短于喷嘴的长度,尖嘴的头部为长锥形,尖嘴的尾部外壁与喷嘴的尾部内壁紧密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喷嘴的尾部外壁上设有托架,所述托架固定在安装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独特的外形结构,可使气体和吸收液混合后形成喷泉现象,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效率高,仅需微量吸收液即可充分吸收气体。本技术实现了吸收、分离、除雾功能三合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尖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体吸收瓶,包括瓶体1、喷嘴2、尖嘴3。瓶体I包括球形容器101、弓形管102、出气管103、进气管104、进液管105、出液管106。球形容器101的上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弓形管102 ;弓形管102的顶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气管103 ;球形容器101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进气管104 ;进气管104的一侧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进液管105 ;进气管104的另一侧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液管106。喷嘴2插设在进气管104内,喷嘴2的尾部位于进气管104外,喷嘴2的头部为锥形,喷嘴2的头部侧壁上设有一对小孔,喷嘴2的中部外壁与进气管104的尾部内壁紧密接触。尖嘴3位于喷嘴2内,尖嘴3的长度短于喷嘴2的长度,尖嘴3的头部为长锥形,尖嘴3的尾部外壁与喷嘴2的尾部内壁紧密接触。上述气体吸收瓶垂直放置,出气管103在上,进气管104在下。出气管103连接抽气泵,抽气泵用于抽取气体。出液管106连接蠕动泵,蠕动泵用于抽取吸收液。喷嘴2的尾部外壁上设有托架4,托架4固定在安装板上。重力使瓶体I向下压紧喷嘴2,从而起到密封作用。上述气体吸收瓶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抽气泵,在负压的作用下,气体被吸入尖嘴3。根据文丘里效应,流体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会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在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由于尖嘴3的形状是长锥形,因此在尖嘴3头部出口形成低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吸收液被吸入进液管105。吸收液通过喷嘴2头部两侧的小孔进入喷嘴2头部,与尖嘴3头部出口的气体混合后,从喷嘴2头部出口进入球形容器101,由于气体流速大,在球形容器101内形成喷泉现象。气体和吸收液在球形容器101内充分混合,气体中的可溶解成分被吸收液吸收,剩余气体进入上方的弓形管102,部分气体夹带有雾沫。在重力的作用下,吸收液下落,气体上升,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和除雾。剩余气体从出气管103排出,吸收液从出液管106排出。本技术具有独特的外形结构,可使气体和吸收液混合后形成喷泉现象,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效率高,仅需微量吸收液即可充分吸收气体。本技术实现了吸收、分离、除雾功能三合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技术的保护。【主权项】1.一种新型气体吸收瓶,包括瓶体、喷嘴、尖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体包括球形容器、弓形管、出气管、进气管、进液管、出液管;所述球形容器的上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弓形管,所述弓形管的顶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气管,所述球形容器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侧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液管; 所述喷嘴插设在进气管内,喷嘴的尾部位于进气管外,喷嘴的头部为锥形,喷嘴的头部侧壁上设有一对小孔,喷嘴的中部外壁与进气管的尾部内壁紧密接触; 所述尖嘴位于喷嘴内,尖嘴的长度短于喷嘴的长度,尖嘴的头部为长锥形,尖嘴的尾部外壁与喷嘴的尾部内壁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体吸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尾部外壁上设有托架,所述托架固定在安装板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体吸收瓶,包括瓶体、喷嘴、尖嘴。所述瓶体包括球形容器、弓形管、出气管、进气管、进液管、出液管。本技术具有独特的外形结构,可使气体和吸收液混合后形成喷泉现象,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效率高,仅需微量吸收液即可充分吸收气体。本技术实现了吸收、分离、除雾功能三合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IPC分类】G01N1-24【公开号】CN204359573【申请号】CN201520067099【专利技术人】吴迅海, 曾勇 【申请人】深圳睿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气体吸收瓶,包括瓶体、喷嘴、尖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包括球形容器、弓形管、出气管、进气管、进液管、出液管;所述球形容器的上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弓形管,所述弓形管的顶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气管,所述球形容器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侧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喷嘴插设在进气管内,喷嘴的尾部位于进气管外,喷嘴的头部为锥形,喷嘴的头部侧壁上设有一对小孔,喷嘴的中部外壁与进气管的尾部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尖嘴位于喷嘴内,尖嘴的长度短于喷嘴的长度,尖嘴的头部为长锥形,尖嘴的尾部外壁与喷嘴的尾部内壁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迅海曾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睿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