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2110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9 13:14
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碘值为14至25的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将上述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与不饱和脂肪酸或其非甘油酯进行Sn-1,3位酶促定向酯交换,得到结构油脂。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中,原料获得的成本比较低,可直接购买,或者经过简单加工即可获得,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其次,工艺简单,需要使用的设备较少,能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再次,制备过程中副产物较少,有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含有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甘油三酯为人类摄取的主要油脂组成。现代营养学已经证实,人体在消化甘油三酯的过程中,会优先水解Sn-1,3位上的脂肪酸,形成2-单甘酯与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脂肪酸在体内会出现两种反应:1、被自身吸收;2、与体内其他物质反应后被排出。研究表明,与游离不饱和脂肪酸相比,游离饱和脂肪酸吸收速率慢,更容易与钙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皂钙,进而被排出体外。由此可见,相对于产生游离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更利于人体的吸收。目前市售的食用油主要来源于植物,其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人体在消化过程中,不但流失了大量的脂肪和钙,而且其生成的皂钙会增加粪便的硬度,导致部分人群便秘和腹痛,甚至引发肠梗阻。若将饱和脂肪酸集中于甘油三酯的sn-2位(也称为“2位”),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于身体虚弱,肠胃功能不好的人群来说,效果更加明显。在母乳中,98%左右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其中棕榈酸(Palmiticacid,C16:0,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约占20-25%,油酸(oleicacid,C18: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30-38%。更进一步的,大部分的棕榈酸分布在甘油三酯的2位,而油酸则主要分布在Sn-1和Sn-3位上。大量的人体试验和动物实验都已证实,母乳脂肪的容易被婴幼儿吸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母乳中这种独特的甘油三酯结构。受母乳中独特甘油三酯结构的启发,目前已经有部分厂商利用对天然油脂的改性来生产模拟母乳的结构油脂,并将其添加到婴幼儿奶粉及特殊膳食中,这不但可以提高人体对脂肪和钙的吸收效率,还能降低粪便的硬度,减少便秘和肠梗阻的发生概率。这种结构油脂中,sn-1,3位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2位主要为棕榈酸,因此也被称为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结构油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80006607.3的申请公开了一种生产结构油脂的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将包含三棕榈酰甘油酯且碘值为18-40的棕榈油硬脂酸甘油酯在化学催化剂或非特异性脂肪酶作用下进行随机酯交换,再与油酸或其非甘油酯在1,3位专一性酶的作用下进行酶促酯交换反应,分离后制得包含OPO甘油酯的组合物。但是,该制备方法的工艺较为繁琐,随机酯交换的效果难以精确控制,因此生产出的产品品质差异性较大。另一方面,该工艺需要使用的设备较多,因此产品生产的成本比较高,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80033013.2的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碘值(IV)为8-12的棕榈油硬脂精与油酸或其非甘油酯的酯进行酶促酯交换获得OPO结构油脂的方法。但是,现有市售的棕榈油硬脂精碘值(IV)一般都在20以上,将其转化为碘值(IV)为8-12的棕榈油硬脂精,需要进行多次冬化分提,成本高,能耗大。更进一步的,即使经过多次冬化分提,也不能完全确保棕榈油硬脂精碘值降到8-12,因此,该制备方法很难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有利于环保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碘值为14至25的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将上述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与不饱和脂肪酸或其非甘油酯进行Sn-1,3位酶促定向酯交换,得到结构油脂。进一步的,步骤(1)中,可将市售棕榈油或棕榈油硬脂精通过干法分馏或溶剂分提,获得碘值为14至25的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可选的,步骤(1)中,直接购买市售的碘值为14至25的富含棕榈酸残基的棕榈油硬脂精粗油。进一步的,步骤(2)的酶促定向酯交换体系中,添加溶剂,所述溶剂包括丁烷、己烷、丙酮、环己烷、辛烷或异辛烷。进一步的,步骤(2)中,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及二十二碳六烯酸。进一步的,该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3):将步骤(2)所获得结构油脂进行精制处理。进一步的,步骤(3)的精制处理包括分提工艺。本专利技术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原料获得的成本比较低,可直接购买,或者经过简单加工即可获得,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其次,工艺简单,需要使用的设备较少,能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再次,制备过程中副产物较少,有利于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对照实施例)(1)提供一种碘值为42的棕榈硬脂。(2)将反应底物棕榈硬脂25g、非特异性脂肪酶1.25g置于烧瓶中,搅拌升温至60℃并保持恒定,持续反应8小时后,过滤除去酶,得到油脂A。(3)将油脂A25g与油酸75g混合,置于四口烧瓶中,搅拌升温至50℃并保持恒定,加入sn-1,3特异性脂肪酶2.5g,回流反应3小时(定向酯交换,下同),获得粗制的结构油脂。(4)将前述粗制的结构油脂进行精制处理,精制的步骤包括:过滤除去脂肪酶,分子蒸馏除去游离脂肪酸,脱臭后得到精制的结构油脂。通过GC(高温毛细管柱,FID检测器,下同)及薄层层析检测,结构油脂中2-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为39.0%,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又称“OPO”)的含量为25.9%。实施例2(1)从市面上直接购买碘值为25的棕榈硬脂。(2)将棕榈硬脂25g、油酸13g混合,置于四口烧瓶中,搅拌升温至50℃并保持恒定,加入sn-1,3特异性脂肪酶0.94g,回流反应3小时,得到粗制的结构油脂。(3)将前述粗制的结构油脂进行精制处理,精制的步骤包括但不限于:过滤除去脂肪酶,分子蒸馏除去游离脂肪酸,脱臭后得到精制的结构油脂。通过GC及薄层层析检测,结构油脂中2-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为51.0%,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又称“OPO”)的含量为33.1%。实施例3(1)从市面上直接购买碘值为23的棕榈硬脂。(2)将棕榈硬脂200g、亚油酸200g、去离子水0.4g混合并加入800ml丁烷,置于四口烧瓶中,搅拌升温至50℃并保持恒定,加入sn-1,3特异性脂肪酶16g,回流反应3小时,得到粗制的结构油脂。(3)将前述粗制的结构油脂进行精制处理,精制的步骤包括:过滤除去脂肪酶,分子蒸馏除去游离脂肪酸,脱臭后得到精制的结构油脂。通过GC及薄层层析检测,结构油脂中2-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为58.2%,1,3-二亚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为37.3%。实施例4(1)从市面上直接购买碘值为21的棕榈硬脂。(2)将棕榈硬脂240g、亚麻酸360g、去离子水0.6g混合并加入1200ml己烷,置于四口烧瓶中,搅拌升温至55℃并保持恒定,加入sn-1,3特异性脂肪酶30g,回流反应4小时,得到粗制的结构油脂。(3)将前述粗制的结构油脂进行精制处理,精制的步骤包括:过滤除去脂肪酶,分子蒸馏除去游离脂肪酸,脱臭后进一步进行干法分提,得到精制的结构油脂。通过GC及薄层层析检测,结构油脂中2-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为65.5%,1,3-二亚麻酸-2-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为42.5%。实施例5(1)从市面上直接购买碘值为19的棕榈硬脂。(2)将棕榈硬脂2500g、花生四烯酸5000g、去离子水15g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碘值为14至25的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将上述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与不饱和脂肪酸或其非甘油酯进行Sn‑1,3位酶促定向酯交换,得到结构油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得碘值为18至21的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步骤(2):将上述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与不饱和脂肪酸或其非甘油酯进行Sn-1,3位酶促定向酯交换,得到结构油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将市售棕榈油或棕榈油硬脂精通过干法分馏或溶剂分提,获得碘值为18至21的富含棕榈酸残基的硬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直接购买市售的碘值为18至21的富含棕榈酸残基的棕榈油硬脂精粗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酶促定向酯交换体系中,添加适量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宇汪志明周强陆姝欢易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嘉必优生物工程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