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列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1314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机车,特别涉及一种高速列车或流线型外形列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其特征在于:它由窗框20和活动窗21两大部分组成,窗框20固定在车体钢结构的预留孔23内;窗框20、上摇杆2、活动窗21和下摇杆8组成一双摇杆机构;窗框20和活动窗21的上、下横梁及前、后立柱的内、外边缘均为自由曲线,与流线型外形及车体内表面完全吻合;减少了列车运动时的空气阻力,有助于提高列车整体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列车外形更加美观,减小了车体结构设计的难度,有利于车体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司机室的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铁路机车,特别涉及一种高速列车或流线型外形列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研制的高速列车或流线型外形列车司机室侧窗均沿用传统机车司机室侧窗结构形式,其透光面均为平面,开启方式为推拉式。此种结构形式用于高速列车或流线型外形列车有以下缺陷。①侧窗所处位置为流线型外形机车前侧顶部,此处为流线型外形机车曲面变化最大之处之一,采用平面侧窗结构形式将使前侧顶部过分外凸,对列车的气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②前侧顶部过分外凸导致曲面造型极为困难,平面侧窗的大小和位置对流线型外形造型的约束程度大,很难使流线型造型富于变化,易产生雷同,对造型的美观程度约束极大;③推拉式平面侧窗开启时须占用司机室侧壁结构空间,增加了司机室结构设计的难度,对结构强度有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透光面为自由曲面的司机室活动侧窗及其专用结构,其透光面及其结构可保证其外形与机车流线型外形完全一致,可使外形造型完全不受侧窗结构和位置的约束,以保证列车的气动性能和造型美观,同时在侧窗开启时不占用司机室侧壁结构空间,以减小司机室结构设计难度、增加结构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专利技术一种对流线型列车或高速列车头部外形无任何特殊要求和限制的司机室活动侧窗,可替代现有的平面侧窗。使用此种形式的侧窗有利于列车气动性能的提高,减小外形设计和司机室结构设计的难度,增加司机室的结构强度,使外形更加美观。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内开启、后置式流线型侧窗,它由窗框20和活动窗21两大部分组成,窗框20固定在车体钢结构的预留孔23内。窗框20上横梁1上装有一根上摇杆2,上摇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活动窗21上横梁4上的固定轴5连接;在窗框20下横梁6的固定轴7上装有一根下摇杆8;下摇杆8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活动窗21下横梁9的固定轴10相连;窗框20、上摇杆2、活动窗21和下摇杆8组成一双摇杆机构。活动窗21两立柱内侧中部装有两个手动锁紧装置11。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充分表现为①流线型侧窗减少了列车运动时的空气阻力,使流场分布更加合理,有助于提高列车整体的空气动力学性能。②列车外形更加美观,减小了车体结构设计的难度,有利于车体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司机室的结构强度。③本技术对流线型外形列车或高速列车的流线型外形设计无任何特殊要求和限制,可使外形设计完全不受平面侧窗的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侧窗部件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侧窗结构示意图。图3为侧窗关闭/开启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设计一种内开启、后置式流线型侧窗,它由窗框20和活动窗21两大部分组成,窗框20固定在车体钢结构的预留孔23内。窗框20上横梁1上装有一根上摇杆2,上摇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活动窗21上横梁4上的固定轴5连接;在窗框20下横梁6的固定轴7上装有一根下摇杆8;下摇杆8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活动窗21下横梁9的固定轴10相连;窗框20、上摇杆2、活动窗21和下摇杆8组成一双摇杆机构。窗框20和活动窗21的上、下横梁及前、后立柱的内、外边缘均为自由曲线,与车体内表面及流线型外形一致,以保证车窗形状和自由曲面玻璃22与流线型外形及车体内表面完全吻合。见图2、图3,窗框20上横梁1上装有一根上摇杆2,上摇杆2可绕固定于窗框20上横梁1的固定轴3转动;上摇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活动窗21上横梁4上的固定轴5连接,并可绕此轴转动。同样,在窗框20下横梁6的固定轴7上也装有一根下摇杆8,下摇杆8可绕此轴转动;下摇杆8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活动窗21下横梁9的固定轴10相连,并可绕该轴转动。窗框20、上摇杆2、活动窗21和下摇杆8组成一双摇杆机构,其中窗框20为该机构的机架。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见图2、图3,转动两个手动锁紧装置11的把手,使活动窗21处于开锁状态。拉动把手,使活动窗21按双摇杆机构所确定的运动轨迹运动,此运动轨迹可保证活动窗21在开启或闭合时与窗框20之间不发生运动干涉。活动窗21全开时,其运动轨迹可保证活动窗21贴近于司机室侧壁内表面,并靠近司机室后端墙,占用最小的司机室内部空间,同时可保证司机了望时所需的空间。两根摇杆均为弯曲型,其形状既可保证活动窗21全开时不妨碍司机了望、与窗框20不发生运动干涉,又可保证活动窗21闭合时摇杆完全置于侧窗内部空间内。活动窗21的闭合过程与开启过程顺序相反。权利要求1.列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其特征在于它由窗框20和活动窗21两大部分组成,窗框20固定在车体钢结构的预留孔2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其特征在于窗框20上横梁1上装有一根上摇杆2,上摇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活动窗21上横梁4上的固定轴5连接;在窗框20下横梁6的固定轴7上装有一根下摇杆8;下摇杆8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活动窗21下横梁9的固定轴10相连;窗框20、上摇杆2、活动窗21和下摇杆8组成一双摇杆机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铁路机车,特别涉及一种高速列车或流线型外形列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其特征在于它由窗框20和活动窗21两大部分组成,窗框20固定在车体钢结构的预留孔23内;窗框20、上摇杆2、活动窗21和下摇杆8组成一双摇杆机构;窗框20和活动窗21的上、下横梁及前、后立柱的内、外边缘均为自由曲线,与流线型外形及车体内表面完全吻合;减少了列车运动时的空气阻力,有助于提高列车整体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列车外形更加美观,减小了车体结构设计的难度,有利于车体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司机室的结构强度。文档编号B61D25/00GK2537613SQ0220818公开日2003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国伟, 田红旗, 许平, 姚曙光, 姚松, 张健, 高广军 申请人:中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列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其特征在于:它由窗框20和活动窗21两大部分组成,窗框20固定在车体钢结构的预留孔23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伟田红旗许平姚曙光姚松张健高广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