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907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7 13:17
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包括阀体、膜头和阀杆,阀体内设有阀座及与阀座相吻合的阀芯,膜头内设有弹簧,所述阀杆分为上阀杆和下阀杆,上阀杆一端与膜头相连,另一端设有蜗轮箱,蜗轮箱内设有蜗轮和蜗杆,下阀杆一端与阀芯相连,另一端设有手轮箱,手轮箱内设有丝杠,蜗轮与丝杠相互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集自动控制和手动操作为一体,且手动操作迅速省力,只需单人操作,减小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调节阀自动控制失效需要手动操作而耽误时间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安全性,在大型气动式调节阀方面,作用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涉及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
技术介绍
气动式调节阀又称为气动式执行器,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源驱动阀门,实现开关量或比例式调节。气动式调节阀的特点就是控制简单,动作可靠,反应快速,性能稳定,维修方便,且本质安全,不需另外再采取防火防爆措施,是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工业企业广泛使用的工业过程控制仪表之一。气动式调节阀的操作必须要求在电力供应正常、气源压力稳定的条件下,一旦气源、电力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下,阀门就会出现无法正常关闭或打开,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一般的气动式调节阀一般都配备有手动操作装置。其中,一种名称为一种气动阀门的安全控制驱动装置、专利号为201120535849.0的专利技术,其结构为:一种气动阀门的安全控制驱动装置,包括阀门和用于控制阀门打开或者关闭的气缸,所述气缸连接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控制组件,所述手动控制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连接阀门,蜗杆连接蜗轮。所述蜗杆的顶端设置有手轮。上述技术虽然解决了发生气源、电力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时,阀门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但是手动操作需要克服气动阀门的气缸中弹簧的弹力,小型的气动阀门单凭个人的力量还能较迅速的操作,但是当气动阀门型号增大时,气缸中弹簧的弹力成倍的增长,尤其是大型的气动阀门,手动操作往往需要数个人,消耗的时间也长,发生紧急情况时,容易造成损失和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手动操作迅速省力,即使是大型阀门也只需单人操作的气动式调节阀。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包括阀体、膜头和阀杆,阀体内设有阀座及与阀座相吻合的阀芯,膜头内设有弹簧,所述阀杆分为上阀杆和下阀杆,上阀杆一端与膜头相连,另一端设有蜗轮箱,蜗轮箱内设有蜗轮和蜗杆,蜗轮和蜗杆相互啮合,下阀杆一端与阀芯相连,另一端设有手轮箱,手轮箱内设有丝杠,蜗轮与丝杠相互啮合。当蜗杆转动时,蜗轮将力传到丝杠上,而蜗轮箱固定于上阀杆,上阀杆在膜头内弹簧的作用下基本不产生位移,即蜗轮箱固定不动,因此丝杠上下活动,带动手轮箱及下阀杆、阀芯活动,实现气动式调节阀的开关手动操作,且手动操作时无需克服弹簧弹力,可以单人迅速省力的操作。进一步的,所述手轮箱内设有导柱,蜗轮箱套于导柱外。导柱除了对手动操作机构的活动进行导向,还能消除蜗轮蜗杆的部分扭力,使手动操作更轻松,增加手动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蜗杆位于手轮箱外一端设有手轮,方便手动操作。进一步的,所述蜗轮箱通过夹板与上阀杆相固定,上阀杆与夹板连接部分设有与之相契合的凹槽。使蜗轮箱和上阀杆结构更牢固,手动操作时不产生偏移。进一步的,所述手轮箱通过连接件与下阀杆相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手轮箱套于上阀杆外。使上阀杆起到导柱的作用,对手轮箱的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有益效果是:集自动控制和手动操作为一体,且手动操作迅速省力,只需单人操作,减小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调节阀自动控制失效需要手动操作而耽误时间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安全性,在大型气动式调节阀方面,作用尤为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手动开启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手动操作结构的截面图。以上附图中:1、阀体;2、阀座;3、阀芯;4、阀杆连接件;5、手轮箱;6、导柱;7、丝杠;8、蜗杆;9、蜗轮;10、夹板;11、蜗轮箱;12、上阀杆;13、下阀杆;14、膜头;15、弹簧;16、手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包括阀体1、膜头14和阀杆,阀体1内设有阀座2及与阀座2相吻合的阀芯3,膜头14内设有弹簧15,所述阀杆分为上阀杆12和下阀杆13,上阀杆12一端与膜头14相连,另一端设有蜗轮箱11,蜗轮箱11内设有蜗轮9和蜗杆8,蜗轮9和蜗杆8相互啮合,下阀杆13一端与阀芯3相连,另一端设有手轮箱5,手轮箱5内设有丝杠7,蜗轮9与丝杠7相互啮合。其中,所述手轮箱5内设有导柱6,蜗轮箱11套于导柱6外。其中,所述蜗杆8位于手轮箱5外一端设有手轮16。其中,所述蜗轮箱11通过夹板10与上阀杆12相固定,上阀杆12与夹板10连接部分设有与之相契合的凹槽。其中,所述手轮箱5通过连接件4与下阀杆13相固定。其中,所述手轮箱5套于上阀杆12外。正常工作时,如图1所示,调节手轮16使蜗轮箱11位于丝杠7及导柱6顶部,手轮箱5位于其活动范围的最下方,此时上阀杆12和下阀杆13间距最大,当压缩空气进出膜头14时,弹簧15压缩或伸张,带动上阀杆12、手动操作机构、下阀杆13和阀芯3上下活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调节及开关。当气源、电力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下,本专利技术自动控制无法正常关闭或打开时,如图2所示,转动手轮16,带动蜗杆8转动,蜗轮9将力传到丝杠7上,而蜗轮箱11固定于上阀杆12,一般的气动式调节阀,尤其是大型的,其弹簧15的弹力远远大于阀杆、阀芯3的重量,因此上阀杆12在膜头14内弹簧15的作用下基本不产生位移,即蜗轮箱11固定不动,使得丝杠7上下活动,带动手轮箱5及下阀杆13、阀芯3活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开关手动操作,手动操作时无需克服弹簧15弹力,可以单人迅速省力的操作,有效避免造成损失和安全事故。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类似的产品上,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

【技术保护点】
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包括阀体(1)、膜头(14)和阀杆,阀体(1)内设有阀座(2)及与阀座(2)相吻合的阀芯(3),膜头(14)内设有弹簧(15),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分为上阀杆(12)和下阀杆(13),上阀杆(12)一端与膜头(14)相连,另一端设有蜗轮箱(11),蜗轮箱(11)内设有蜗轮(9)和蜗杆(8),蜗轮(9)和蜗杆(8)相互啮合,下阀杆(13)一端与阀芯(3)相连,另一端设有手轮箱(5),手轮箱(5)内设有丝杠(7),蜗轮(9)与丝杠(7)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包括阀体(1)、膜头(14)和阀杆,阀体(1)内设有阀座(2)及与阀座(2)相吻合的阀芯(3),膜头(14)内设有弹簧(15),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分为上阀杆(12)和下阀杆(13),上阀杆(12)一端与膜头(14)相连,另一端设有蜗轮箱(11),蜗轮箱(11)内设有蜗轮(9)和蜗杆(8),蜗轮(9)和蜗杆(8)相互啮合,下阀杆(13)一端与阀芯(3)相连,另一端设有手轮箱(5),手轮箱(5)内设有丝杠(7),蜗轮(9)与丝杠(7)相互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蜗轮气动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箱(5)内设有导柱(6),蜗轮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亮李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