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PC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095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FPC连接器,包括主体、掀盖及端子,所述掀盖活动铰接于主体上,且包括掀盖力臂部、掀盖接触部及位于前两者之间的掀盖支点;端子设置在主体内的对应的端子槽内且包括上端子、下端子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臂,上端子位于连接臂的两侧分别包括端子力臂部和上端子嵌合臂;下端子在位于连接臂的两侧分别为下端子嵌合臂及连接部,上端子嵌合臂及下端子嵌合臂的端部分别设置上端子嵌合端及下端子嵌合端;下端子嵌合臂抵于端子槽底部;上端子与端子槽顶部间隙设置,连接臂为弧形结构的弹性片,弧形结构的开口正对于掀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端子与PFC经过长时间的拆装后,两者仍然实现稳定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FPC连接器
技术介绍
FPC连接器作为柔性线路板/排线连接器,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及各类个人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车用DVD、导航仪、显示器、点读机等电子产品上的数字信号及电源的传输。目前FPC连接器常用的结构有抽拉式结构和前掀盖式结构,抽拉式结构由于压条操作使用不便,抽拉块经常因操作使用力过大损坏压条(断扣)导致产品失效及严重降低生产效率及增大生产成本,产品防震效果差,皮线外受力时易将压块带出导致无法接触失效状态。同时产品因使用抽拉结构使用时占用PCB板位置大,使PCB板的设计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前掀盖式结构仅有下接,使用兼容性低。如承受皮线过度弯曲时前掀盖将被弹开导致产品触点与皮线脱离无法接触,产品将无法传输信号及电源等导致处于失效状态。同时,目前的产品结构仅有单面接触无法同时兼容使用多种皮线,使客户端在物料的管控上增加了困难度,增加了成本。现有技术中的FPC连接器,包括主体、掀盖、端子,掀盖为一杠杆结构,包括掀盖力臂部、和掀盖接触部,在所述掀盖力臂部和掀盖接触部之间设有掀盖支点,所述端子为一杠杆结构设置于主体内,端子一般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于主体内的端子槽内,端子包括端子力臂部和端子嵌合部,端子力臂部和端子嵌合部之间设有端子支点,掀盖接触部通过掀盖支点给端子力臂部施加压力使得端子嵌合部之间距离缩小,使皮线与产品保持接合并导通状态,但是这样的结构端子在闭合后,端子嵌合部以端子支点为中心刚性的挤压于皮线的接线端,其韧性不足,经过多次的安装后,端子支点部分产生金属疲劳,端子嵌合部的对皮线的压紧力减小,掀盖接触部工作行程需要增加才能满足端子对FPC的固定,但是,由于掀盖接触部的工作行程已经固定,此时会导致两者配合出现断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PC连接器,能够使端子与PFC经过长时间的拆装后,两者仍然实现稳定的电连接。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FPC连接器,包括主体、掀盖及端子,所述掀盖活动铰接于主体上,且包括掀盖力臂部、掀盖接触部及位于前两者之间的掀盖支点;所述端子设置在主体内的对应的端子槽内且包括上端子、下端子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臂,所述上端子位于连接臂的两侧分别包括与掀盖接触部对应的端子力臂部和与FPC配合固定的上端子嵌合臂;所述的下端子在位于连接臂的两侧分别为下端子嵌合臂及连接部,所述的上端子嵌合臂及下端子嵌合臂的端部分别设置上端子嵌合端及下端子嵌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子抵于端子槽的底部且通过下端子嵌合臂在端子槽内配合固定;所述的上端子与端子槽顶部间隙设置,所述的连接臂为弧形结构的弹性片,弧形结构的开口正对于掀盖。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端子上与连接臂对应的位置设置抵于端子槽顶部的凸起。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下端子嵌合臂的端部还设置插接端,所述的插接端与下端子嵌合端之间形成与主体配合固定的插接槽,主体上设置与插接槽配合固定的插接部。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凸起相对于端子槽的侧壁的两侧分别设置凸台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连接臂为开口正对于掀盖的弧形结构弹性片,掀盖接触部与端子力臂部解除配合后,可以使上端子的端子力臂部及上端子嵌合臂具有更好的回弹效果,便于FPC的拔出及再次对FPC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端子在配合掀盖时其回弹力不足的问题;凸起的设置能够对上端子起到弹性支撑作用,此外凸起上设置凸台结构,能够使端子在厚度尽量薄的同时使其与端子槽具有较大的保持力,便于上端子相对于凸起的摆动,从而实现对FPC的压紧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FPC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_主体;11-端子槽;12-插接部;2-掀盖;21_掀盖力臂部;22_掀盖支点;23_掀盖接触部;3-端子;31_端子力臂部;32_连接臂;33_上端子嵌合臂;33a_上端子嵌合端;34_下端子嵌合臂;34a-下端子嵌合端;34b-插接端;34c_插接槽;35_连接部;36_凸起;36a-凸台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2所示,一种FPC连接器,包括主体1、掀盖2及端子3,掀盖2活动铰接于主体I上,且包括掀盖力臂部21、掀盖接触部23及位于前两者之间的掀盖支点22 ;所述端子3设置在主体I内的对应的端子槽11内且包括上端子3、下端子3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臂32,所述上端子3位于连接臂32的两侧分别包括与掀盖接触部23对应的端子力臂部31和与FPC配合固定的上端子嵌合臂33,上端子3上与连接臂32对应的位置设置抵于端子槽11顶部的凸起36,凸起36相对于端子槽11的侧壁的两侧分别设置凸台结构36a ;所述的下端子3在位于连接臂32的两侧分别为下端子嵌合臂34及连接部34,所述的下端子嵌合臂34的端部设置对应下端子嵌合端34a及插接端34b且两者之间形成与主体I配合固定的插接槽34c,主体I上设置与插接槽34c配合固定的插接部12 ;下端子3抵于端子槽11的底部且通过下端子嵌合臂34在端子槽11内配合固定;所述的上端子2与端子槽11顶部间隙配合,所述的上端子嵌合臂33的端部上设置上端子嵌合端33a,连接臂32为弧形结构的弹性片,本实施例中该弧形结构为C型且其开口正对于掀盖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连接臂32为开口正对于掀盖2的弧形结构弹性片,掀盖接触部23与端子力臂部31解除配合后,可以使上端子3的端子力臂部31及上端子嵌合臂33具有更好的回弹效果,便于FPC的拔出及再次对FPC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端子3在配合掀盖2时其回弹力不足的问题;凸起36的设置能够对上端子3起到弹性支撑作用,此外凸起36上设置凸台结构36a,能够使端子3在厚度尽量薄的同时使其与端子槽11具有较大的保持力,便于上端子3相对于凸起36的摆动,从而实现对FPC的压紧固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FPC连接器,包括主体、掀盖及端子,所述掀盖活动铰接于主体上,且包括掀盖力臂部、掀盖接触部及位于前两者之间的掀盖支点;所述端子设置在主体内的对应的端子槽内且包括上端子、下端子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臂,所述上端子位于连接臂的两侧分别包括与掀盖接触部对应的端子力臂部和与FPC配合固定的上端子嵌合臂;所述的下端子在位于连接臂的两侧分别为下端子嵌合臂及连接部,所述的上端子嵌合臂及下端子嵌合臂的端部分别设置上端子嵌合端及下端子嵌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子抵于端子槽的底部且通过下端子嵌合臂在端子槽内配合固定;所述的上端子与端子槽顶部间隙设置,所述的连接臂为弧形结构的弹性片,弧形结构的开口正对于掀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P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子上与连接臂对应的位置设置抵于端子槽顶部的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FPC连接器,包括主体、掀盖及端子,所述掀盖活动铰接于主体上,且包括掀盖力臂部、掀盖接触部及位于前两者之间的掀盖支点;所述端子设置在主体内的对应的端子槽内且包括上端子、下端子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臂,所述上端子位于连接臂的两侧分别包括与掀盖接触部对应的端子力臂部和与FPC配合固定的上端子嵌合臂;所述的下端子在位于连接臂的两侧分别为下端子嵌合臂及连接部,所述的上端子嵌合臂及下端子嵌合臂的端部分别设置上端子嵌合端及下端子嵌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子抵于端子槽的底部且通过下端子嵌合臂在端子槽内配合固定;所述的上端子与端子槽顶部间隙设置,所述的连接臂为弧形结构的弹性片,弧形结构的开口正对于掀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云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