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9544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9:30
一种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模组,定义一触控区域以及位于触控区域外围的走线区域。该触控模组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对应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由导电材质形成的多条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电极,该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相互绝缘设置,该基板对应走线区域的位置设置有多条导线分别与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电连接。该多条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层导电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窄化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便携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媒体播放器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大多都采用触控模组作为输入设备,以使产品具有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根据其触控原理的不同,触控模组包括电阻式触控模组、电容式触控模组、红外式触控模组以及声波式触控模组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触控模组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音波式等触控模组。其中,尤以电容式触控模组的应用更为广泛。电容式触控模组由于其触控灵敏度好、使用寿命长、不易被外界信号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电容式触控模组,例如投射式电容触控模组,大多包括触控感测区域以及位于该触控感测区域外围的走线区域或边框区域。窄边框触控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而走线区域的宽度是影响触控显示装置边框宽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窄边框设计的触控模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模组,定义一触控区域以及位于触控区域外围的走线区域,该触控模组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对应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由导电材质形成的多条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电极,该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相互绝缘设置,该基板对应走线区域的位置设置有多条导线分别与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电连接,该多条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层导电层。优选地,所述多条导线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走线层的多条第一导线以及间隔设置在第二走线层的多条第二导线。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由相同材料在同一光罩制程中形成,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由相同材料在同一光罩制程中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为单层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由相同材料在同一光罩制程中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完全重叠设置或部分重叠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也可交错设置,使第二导线在第一走线层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第一导线之间的间隔区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模组,在边框区域的走线设置为双层走线结构,使得边框走线宽度变窄,已达到触控显示装置边框窄化的目的。且走线层的导线设置为两层以上的导电结构,可达到均衡导线阻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II-II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所述触控模组的布线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触控模组沿VI-VI切线的层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区域V处正投影图的放大图。图6图4中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部分重叠设置的示意图。图7图4中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交错设置的示意图。图8是第二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触控模组沿VI-VI切线的层级结构示意图。图9是第三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触控模组沿VI-VI切线的层级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触控显示装置1玻璃盖板10触控模组20显示模组30光学胶40壳体50触控区域21走线区域22基板210,310,410黑色树脂层220,320,420第一绝缘层230,330,430第一感测电极231,331,431第二感测电极232,332,432第一保护层233,333,433第一走线层24第二走线层26第一导线240,340,440第二导线260,360,460第一导电层241,341,461第二导电层242,342第三导电层261,262第二绝缘层250,350,450第二保护层27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1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V-V切线的剖面示意图。该触控显示装置1包括玻璃盖板10、触控模组20、显示模组30以及壳体50。该触控显示装置1具有一显示区域100以及该显示区域外围的边框区域101。该边框区域101位于显示区域100与壳体50之间。所述触控模组20以及显示模组30收容于所述玻璃盖板10与壳体50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在一实施例中,该玻璃盖板10具有透明部和非透明部,该透明部定义该触控显示装置1的显示区域100,该非透明部定义该触控显示装置1的非显示区域,与边框区域101对应。所述玻璃盖板10、触控模组20及显示模组30彼此层叠设置。所述触控模组20可通过光学胶40与所述玻璃盖板10及显示模组30粘合在一起。所述光学胶40可以是,但不限于,光学透明胶粘剂(OpticalClearAdhesive,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pticalClearResin,OCR)等具有高透光率的胶粘剂。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所述触控模组20的布线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模组20包括触控区域21以及位于该触控区域21外围的走线区域22。该走线区域22用于触控模组20的导电信号线的布线,其设置有触控模组20所需的各种导电信号线。该走线区域22与触控显示装置10的边框区域101相对应。该走线区域22的宽度是影响该边框区域101宽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区域22内的导电信号线为环绕触控区域21侧边设置的金属走线,该金属走线为直线或折线。请参阅图4,是一第一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触控模组20沿VI-VI切线的层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20包括一基板210。该基板21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透明树脂基板或薄膜等。该基板210在对应走线区域22的位置设置遮光层220,遮光层220位于基板210的其中一个表面。所述遮光层220可以由黑色树脂等遮光材料制成。具体的形成方法可以是:将黑色树脂经过旋转涂布方式或刮式涂布方式均匀涂布在透明基板上,涂布厚度大约为0.3um~5um,经过加热器预烤,曝光,显影,使之形成所需的遮光层。该基板210在对应触控区域21的位置和遮光层220上设置第一绝缘层230。在对应触控区域21的位置,该第一绝缘层230上设置有多条由导电材质形成的第一感测电极231以及第二感测电极232。第一感测电极231与第二感测电极232之间通过第一保护层233电性绝缘设置。第一感测电极231和第二感测电极232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s,ITO)等。第一保护层233可由绝缘树脂等材料制成。在对应走线区域22的位置,所述第一绝缘层230上设置第一走线层24。该第一走线层24包括多条与第一感测电极231或第二感测电极23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240。该第一导线24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241和第二导电层242。该第一导电层241和第二导电层242可以由相同材料制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以达到均衡阻抗的效果。优选地,该第一导电层241与第二导电层242为不同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240与第一感测电极231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层241与该第一感测极231由相同材料并在同一光罩制程中形成。第二导电层242可以由金属或合金等材料制成,并覆盖于第一导电层241上方与第一导电层241电性导通。所述第一走线层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触控区域外围的走线区域,该触控模组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对应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由导电材质形成的多条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电极,该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相互绝缘设置,该基板对应走线区域的位置设置有多条导线分别与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多条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层导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触控区域外围的走线区域,该触控模组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对应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由导电材质形成的多条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电极,该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相互绝缘设置,该基板对应走线区域的位置设置有多条导线分别与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多条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层导电层;所述多条导线包括设置在第一走线层的多条间隔的第一导线以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嘉骏黄彦衡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