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独立控制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9354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制冷系统,包括用于降温的第一制冷系统以及用于降温和除湿的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第一蒸发器、耦合蒸发段、第一压缩机依次连接成制冷剂的循环回路,在第一冷凝器上设有第一冷凝风扇,在第一蒸发器上设有第一蒸发风扇,并且从第一蒸发器上蒸发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空气露点;第二制冷系统由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依次连接成制冷剂的另一循环回路,在第二蒸发器上设有第二蒸发风扇,从第二蒸发器上蒸发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所述耦合蒸发段和第二冷凝器相互耦合,形成耦合换热器,并在该耦合换热器上设置耦合换热风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压缩式制冷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独立控制温度和湿度 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制冷系统在降低空气温度的同时也会把空气中的部分水分去除,例如常用 的中央空调系统和家用空调系统,这些制冷系统是以降温为目的设计的,兼顾了除湿功能, 在使用时不能同时调节温度和湿度,只能设定温度或湿度。而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均 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特别是工艺性空调对湿度有严格要求,由于上述制冷系统不能同时 满足温湿度要求,使用时出现:1)温度到了设定值,湿度过高或过低;2)湿度到了设定值,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应的处理方法为:1)当温度到了设定值,湿度过低时,采用加湿的方法 提升湿度,即为了满足温度,在降温过程过度除湿,后来又必须加湿回去;2)当温度到了设 定值,湿度过高,采用继续降温除湿,直到湿度满足要求,这时温度已经低于设定值,还有加 热提升温度。显然,这两种情况均出现超调情况,额外补充加湿或加热,耗费了大量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 制冷系统,使空调系统能够只降温不除湿、或只除湿不降温、或降温除湿同时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温湿度独立控制制冷系统,包括用于降温的第一制冷系统以及用于降温和除湿的 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第一蒸发器、耦合蒸 发段、第一压缩机依次连接成制冷剂的循环回路,在第一冷凝器上设有第一冷凝风扇,在第 一蒸发器上设有第一蒸发风扇,并且从第一蒸发器上蒸发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空气露点; 第二制冷系统由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依次连接 成制冷剂的另一循环回路,在第二蒸发器上设有第二蒸发风扇,从第二蒸发器上蒸发的制 冷剂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所述耦合蒸发段和第二冷凝器相互耦合,形成耦合换热器,并在 该耦合换热器上设置耦合换热风扇。 所述耦合换热器包括从耦合蒸发段引出的第一换热管、从第二冷凝器引出的第二 换热管、翅片,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交替排布在翅片上。 本技术的优点是:可由第一制冷系统实现降温功能,而第二制冷系统兼备降 温和除湿功能,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可控可调,避免了温度或湿度的过度调节,节约了大 量能源,两套制冷系统也可以同时运行,调节能力强,适用于各类空调系统,舒适性高,用户 体验好,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安装简便、难度低、工作量小。【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中耦合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中耦合换热器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压缩机;2、第一冷凝器;3、第一节流阀;4、第一蒸发器;5、 第一冷凝风扇;6、第一蒸发风扇;7、第二压缩机;8、耦合换热器;9、第二节流阀;10、第二蒸 发器;11、第二蒸发风扇;12、耦合换热风扇;13、第一换热管;14、第二换热管;15、翅片。【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温湿度独立控制制冷系统,包括用于降温的第一制冷系统以及 用于降温和除湿的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由第一压缩机1、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 阀3、第一蒸发器4、耦合蒸发段、第一压缩机1依次连接成制冷剂的循环回路,在第一冷凝 器2上设有第一冷凝风扇5,在第一蒸发器4上设有第一蒸发风扇6,并且从第一蒸发器4 上蒸发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第二制冷系统由第二压缩机7、第二冷凝器、第二节 流阀9、第二蒸发器10、第二压缩机7依次连接成制冷剂的另一循环回路,在第二蒸发器10 上设有第二蒸发风扇11,从第二蒸发器10上蒸发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空气露点;所述耦合 蒸发段和第二冷凝器相互耦合,其中,第一制冷系统的耦合蒸发段设置在第一蒸发器4的 出口处,而第二制冷系统的第二冷凝器设置在与耦合蒸发段并排的位置,两者相对并配合 工作,形成耦合换热器8,并在该耦合换热器8上设置耦合换热风扇12。 所述耦合换热器8包括从耦合蒸发段引出的第一换热管13、从第二冷凝器引出的 第二换热管14、翅片15,第一换热管13和第二换热管14交替排布在翅片15上。 空气露点,是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也常称之为露点温度、空气露点温度 等。 本技术由两套制冷系统构成,它们既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同时运行。其中第 一制冷系统负责对空气的降温,配备较大的制冷能力,第二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较小,负责 空气的除湿。正常工作时,第一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高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室内空气经过第 一蒸发器4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空气露点温度,所以在第一蒸发器4表面没有凝露,实现 室内循环空气只降温不除湿;第二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室内空气经 过第二蒸发器10降温后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所以在第二蒸发器10表面凝露析出水,实 现室内循环空气既降温又除湿。第二制冷系统内的第二冷凝器与第一制冷系统上的耦合蒸 发段耦合在一起,形成耦合换热器8,并在第一蒸发器4、第二蒸发器10和耦合换热器8上 分别设置独立的风扇。 下面对第二制冷系统的冷凝热排放方式进行说明:当室内温度和湿度均较高时, 室内需要降温和除湿,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同时运行,第二制冷系统的冷凝热通 过耦合换热器8,把热量传递给第一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再由第一压缩机1压缩后,经第一 冷凝器2交换出去,第二制冷系统的冷凝热最终排到室外,耦合换热器8对应的耦合换热风 扇12不运转;当室内温度不高、湿度较高时,室内只需要除湿,不需要降温,若采用常规空 调系统,则室内除湿过程会不断降温,湿度合适后温度就过低了,给人寒冷的感觉,采用本 技术,可以只运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不运行,室内一股空气经过第二制冷系 统的第二蒸发器10被降温除湿,室内另外一股空气经过耦合换热器8被升温,总体效果是 室内空气湿度降下来的同时温度得到补偿,第二制冷系统的冷凝热排到室内,耦合换热器8 对于的親合换热风扇12是运转的。 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配置各部件时要注意,使两系统单独运行时第一制 冷系统的蒸发温度较高,而第二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较低,例如第一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 在15-20°C,第一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在3-8°C,具体情况要根据使用要求、环境等决定。 对于第一制冷系统中,第一蒸发器4的面积和风量配置比常规系统大,使制冷剂 在第一蒸发器4内以较高温度蒸发,该蒸发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第一蒸发 器4表面不凝露。第一制冷系统与常规制冷系统的热迀移方式是一样的。 对于第二制冷系统,第二蒸发器10的面积和风量配置比常规系统小,使制冷剂在 第二蒸发器10内以较低温度蒸发,该蒸发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第二蒸发器 10表面凝露。第二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较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冷凝温度也较低。 由上述两套制冷系统,可形成以下的运行模式,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各部件状态如 下表所示:【主权项】1. 温湿度独立控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温湿度独立控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降温的第一制冷系统以及用于降温和除湿的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第一蒸发器、耦合蒸发段、第一压缩机依次连接成制冷剂的循环回路,在第一冷凝器上设有第一冷凝风扇,在第一蒸发器上设有第一蒸发风扇,并且从第一蒸发器上蒸发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空气露点;第二制冷系统由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依次连接成制冷剂的另一循环回路,在第二蒸发器上设有第二蒸发风扇,从第二蒸发器上蒸发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所述耦合蒸发段和第二冷凝器相互耦合,形成耦合换热器,并在该耦合换热器上设置耦合换热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冲宋文吉何世辉冯自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