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成品油罐防损耗装置包括钢制油罐(2)和设置其内的密封罐(1),所述钢制油罐(2)的顶部开有油管开口、液位计开口及通气口(8)和人孔(9),所述的密封罐(1)的顶部具有气囊(3),所述密封罐(1)与所述钢制油罐(2)上的油管开口、液位计开口分别通过伸缩软管(6)连通,并在位于油管开口的伸缩软管(6)内插入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5),在位于液位计开口的伸缩软管(6)内插入有液位计(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抑制油气挥发,达到杜绝油品损耗,避免环境污染、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安全可靠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现有旧罐改造。(*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成品油罐装置
,主要涉及的是一种成油品罐防损耗装置。广泛适用于卧式罐、立式罐、球星罐、桶形罐等各种成油品罐。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成品油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油品的蒸发损耗属于自然损耗,调查资料表明,油品蒸发损耗的累计数量是十分惊人的。任何形式的油品蒸发损耗都是在输、储油容器内部传质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这种传质过程包括发生在气、液接触面的相际传质,即油品的蒸发,以及发生在容器气体空间中烃分子的扩散。通过上述传质过程,容器气体空间原有的空气逐渐变为趋于均匀分布的烃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当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状态参数改变时,混合气体从容器排入大气。在造成油品蒸发损耗的同时,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鉴于此,需对混合气体-油气进行回收,以降低损耗和避难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氧化焚烧法等方法应运而生,并在油气回收的早期阶段得以应用。但这些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是为了减小污染而研发的,运营成本很高。另外,这些油气回收方法大多是基于油气产生后再回收的,回收方法较为被动。如何变被动回收为主动抑制,在不改变现有罐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抑制油气产生,就可以消除混合油蒸汽,达到节能、环保、安全、保质的目的,一直是广大专利技术人试图研究的方向: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卧式油罐及变截面油舱的软体罐式防油品挥发装置”(ZL2009201533008),它是由罐式软体和耐油浮体构成,在罐式软体的顶部设有耐油浮体,耐油浮体上设有与罐式软体相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耐油浮体是由浮筒、浮筒固定框和盖板构成,浮筒固定框的底部设有浮筒,在罐式软体的内侧设有浮筒固定框,罐式软体的外侧设有盖板,盖板与浮筒固定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耐油浮体上设有与罐式软体相通的虹吸口和量油口 ;罐式软体是用耐油胶布材料制成。由于油被密封在罐式软体内,罐式软体将油液与空气隔开,降低了卧式油罐及变截面油舱在装卸存储油品时所产生的油气,减少了油品的损耗;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了大量金属件,需要在罐内焊接动火,增加了现有旧罐的改造的难度,同时浮顶与罐的连接存在泄漏可能。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油罐车罐体为卧式矩柱形内浮顶油罐”(ZL200520096677),它包括:罐体、平封盖、焊接于罐顶上的人孔、通气孔、油管,罐体截面为矩形,其内浮有一个内浮顶。内浮顶与罐体和平封盖内腔形状吻合,油管为一根,设置于罐体顶部,或为二根,分别设置于罐体顶部和底部。该技术可节约能源,降低油品的损耗,但其密封存在问题,不能完全密封,仍会产生挥发损耗,而且结构较为复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内浮顶贮油罐用氟橡胶密封袋”(ZL87201259)是在内浮顶式贮油罐中,内浮顶与罐壁之间柔性密封用耐芳香烃、耐航空煤油性能优良的胶布密封袋,它的特征是,以I?3层织物为增强层,在增强层的两面附有一层以氟橡胶为主体的涂胶层,再在单面或双面涂胶层上贴复一层以氟橡胶为主体的贴胶层,最后用氟橡胶自硫化胶浆粘贴(冷粘或热压)成型。该专利只是适用于内浮顶与罐壁之间柔性密封,未解决密封问题,仍然会有油气挥发损耗。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防挥发油罐”(ZL201020210390),它包括金属罐体内设有软体罐、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软体罐的顶部设有耐油浮体,耐油浮体上设有与软体罐相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管和出油管的一端依次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伸入到软体罐内,另一端伸出到金属罐体外。静电导线可有效将软体罐所产生的静电经金属罐体传向大地。大大降低了在装卸存储油品时所产生的油气,减少了油品的损耗;软体罐与金属罐体的结合,更进一步增强了防止油品挥发的功能。但其形状为桶形,而且所带内浮顶不能从人孔放入,且软体罐没有固定、开口过多,软体罐浮体上的开口未与钢制罐体相密封连接,与进出油管之间存在密封问题,使用过程中易于偏离钢制罐的开口,从而产生磨损,不适合于现有储油罐的卧式椭圆封头成品油罐改造。上述专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少油品损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作用,但是,在抑制油气生产方面仍有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油气的挥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成油品罐防损耗装置,通过抑制油气产生,达到基本杜绝油品损耗,避免环境污染、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安全可靠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现有旧罐改造。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品油罐防损耗装置,包括钢制油罐和设置其内的密封罐,所述钢制油罐的顶部开有油管开口、液位计开口及通气口和人孔,所述的密封罐的顶部具有可充气的气囊作为浮顶,所述密封罐与所述钢制油罐上的油管开口、液位计开口分别通过伸缩软管连通,伸缩软管内插入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液位计通过连接液位计开口的伸缩软管插入密封罐内。本技术所述密封罐的中下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钢制罐体内壁上。本技术所述密封罐的形状与钢制罐体一致,其容积大小也可以比罐体积略小。本技术所述所述密封罐顶部具有气囊安装口,安装口为双层耐油橡胶布结构,所述气囊也可以压制于耐油橡胶夹层中间。本技术所述密封罐由橡胶弹性体为主要材料,加强布为骨架制作,厚度为0.2-5mm 均可。本技术所述气囊的面积为密封罐罐体横截面接的1/5-2/3。本技术所述气囊可以为一体的,也可以由若干个气囊组成,气囊上留有充气口可充气。本技术所述伸缩软管为波纹管或与罐体材料一致的软管。本技术所述密封罐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穿刺强度。本技术通过在钢制罐体内设置密封罐,并在密封罐的顶部设置气囊,且密封罐的顶部采用伸缩软管与钢制油罐的顶部开口连接,相关的进出油管、界位计等插入软管,密封于密封罐中,隔绝空气。由于油品被密封在密封罐内,降低了成品油罐及运油罐车在装卸存储油品时所产生的油气损耗,且密封罐、气囊和伸缩软管全部用塑料和橡胶材料热合加工成型,密封效果好,防止油气的溢出,利用密封罐的胀缩替代了油气进出时的呼吸,防止了大小呼吸造成的损耗。由于密封罐中下部固定于钢制罐体,因此可以防止密封罐的移动,避免浮顶的偏离及可伸缩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品油罐防损耗装置,包括钢制油罐(2)和设置其内的密封罐(1),所述钢制油罐(2)的顶部开有油管开口、液位计开口及通气口(8)和人孔(9),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罐(1)的顶部具有可充气的气囊(3)作为浮顶,所述密封罐(1)与所述钢制油罐(2)上的油管开口、液位计开口分别通过伸缩软管(6)连通,伸缩软管(6)内插入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5),液位计(7)通过连接液位计开口的伸缩软管插入密封罐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熙安,
申请(专利权)人:顾熙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