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612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动模板、定模板相对设置并通过多根导向杆连接,动模板、定模板的分型面上分别设有动模模芯镶件、定模模芯镶件,动模模芯镶件上具有多排腔室,动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动模注塑流道,动模模芯镶件上设有连通腔室和动模注塑流道的通孔,从动模注塑流道到腔室中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腔室中设有位于通孔边缘的刀具,合模时动模板、定模板的分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模芯插入腔室构成成型塑件的型腔,脱模机构设置在动模板上,脱模机构顶出动模模芯镶件上的塑件,同时腔室中塑件被通孔边缘刀具切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在注塑模具领域中,壳型产品在开模顶出时,产品依靠重力自动落下时,往往和注塑流道中塑件一起被顶出,需要人工或机械手取出,取出时还要进行产品和流道内的塑件分离以及产品的毛边修剪,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人工、设备的成本,而且还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定模板、导向杆和脱模机构,动模板、定模板相对设置并通过多根导向杆连接,动模板、定模板的分型面上分别设有动模模芯镶件、定模模芯镶件,动模模芯镶件上具有多排腔室,动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动模注塑流道,动模板上设有与动模注塑流道连通的浇注通道,动模模芯镶件上设有连通腔室和动模注塑流道的通孔,从动模注塑流道到腔室中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腔室中设有位于通孔边缘的刀具,定模模芯镶件上具有与多排腔室相对应的模芯,定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与动模注塑流道相对应的定模注塑流道,合模时动模板、定模板的分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模芯插入腔室构成成型塑件的型腔,脱模机构设置在动模板上,塑件成型后,脱模机构顶出动模模芯镶件上的塑件,同时腔室中塑件被通孔边缘刀具切断。优选地,动模板上设有对腔室内塑件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优选地,通孔靠近动模注塑流道一侧的直径为通孔靠近腔室一侧直径的I?5倍。优选地,动模注塑流道的深度为定模注塑流道的深度I?1.5倍。优选地,动模注塑流道与腔室之间的间距为3?8mm。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采用在动模板上设置有与动模注塑流道和腔室连通的隐藏通孔,从动模注塑流道到腔室中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腔室中设有位于通孔边缘的刀具,在脱模时,脱模机构顶出腔室中塑件的作用力和通孔边缘的刀具之间形成剪切力,不仅可以切断腔室中塑件和流道中的塑件,刀具的刃口与剪切力的方向相反,达到了塑件毛边的修剪。本技术采用通孔靠近上模注塑流道一侧直径大,靠近腔室一侧直径小,使得剪切力优先切断腔室一侧,通孔中的塑件被上模注塑流道中塑件一通带出;通孔的长度采用3?8_,避免塑件残留在通孔中。本技术结构简单,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1、定模板2、导向杆3和脱模机构,动模板1、定模板2相对设置并通过多根导向杆3连接,动模板1、定模板2的分型面上分别设有动模模芯镶件、定模模芯镶件,动模模芯镶件上具有多排腔室11,动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动模注塑流道12,动模板I上设有与动模注塑流道12连通的浇注通道13,动模模芯镶件上设有连通腔室11和动模注塑流道12的通孔14,从动模注塑流道12到腔室11中通孔14的直径逐渐减小,腔室11中设有位于通孔14边缘的刀具,定模模芯镶件上具有与多排腔室相对应的模芯21,定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与动模注塑流道12相对应的定模注塑流道22,合模时动模板1、定模板2的分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模芯12插入腔室11构成成型塑件的型腔,动模注塑流道12、定模注塑流道22构成注塑流道,从浇注通道13进入注塑流道的熔融塑料通过通孔14进入型腔内并充满,脱模机构设置在动模板I上,动模板I上设有对腔室11内塑件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塑件成型后,脱模机构顶出动模模芯镶件上的塑件,同时腔室11中塑件被通孔14边缘刀具切断。本技术整个脱模过程工作效率高且脱模顺畅,同时实现塑件毛边的修剪,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具体实施例中,通孔14靠近动模注塑流道12 —侧的直径为通孔14靠近腔室11一侧直径的I?5倍,靠近腔室11 一端通孔14的口径小,在脱模时塑件很容易被刀具切断。动模注塑流道12与腔室11之间的间距为3?8_,避免塑件在通孔中残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板(1)、定模板(2)、导向杆(3)和脱模机构,动模板(1)、定模板(2)相对设置并通过多根导向杆(3)连接,动模板(1)、定模板(2)的分型面上分别设有动模模芯镶件、定模模芯镶件,动模模芯镶件上具有多排腔室(11),动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动模注塑流道(12),动模板(I)上设有与动模注塑流道(12)连通的浇注通道(13),动模模芯镶件上设有连通腔室(11)和动模注塑流道(12)的通孔(14),从动模注塑流道(12)到腔室(11)中通孔(14)的直径逐渐减小,腔室(11)中设有位于通孔(14)边缘的刀具,定模模芯镶件上具有与多排腔室相对应的模芯(21),定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与动模注塑流道(12)相对应的定模注塑流道(22),合模时动模板(1)、定模板(2)的分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模芯(12)插入腔室(11)构成成型塑件的型腔,脱模机构设置在动模板(I)上,塑件成型后,脱模机构顶出动模模芯镶件上的塑件,同时腔室(11)中塑件被通孔(14)边缘刀具切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板(I)上设有对腔室(11)内塑件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通孔(14)靠近动模注塑流道(12) —侧的直径为通孔(14)靠近腔室(11) 一侧直径的I?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注塑流道(12)的深度为定模注塑流道(22)的深度I?1.5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注塑流道(12)与腔室(11)之间的间距为3?8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动模板、定模板相对设置并通过多根导向杆连接,动模板、定模板的分型面上分别设有动模模芯镶件、定模模芯镶件,动模模芯镶件上具有多排腔室,动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动模注塑流道,动模模芯镶件上设有连通腔室和动模注塑流道的通孔,从动模注塑流道到腔室中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腔室中设有位于通孔边缘的刀具,合模时动模板、定模板的分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模芯插入腔室构成成型塑件的型腔,脱模机构设置在动模板上,脱模机构顶出动模模芯镶件上的塑件,同时腔室中塑件被通孔边缘刀具切断。本技术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IPC分类】B29C45-38, B29C45-40, B29C45-26【公开号】CN204340099【申请号】CN201420794580【专利技术人】刘文辉, 甘胜华, 刘伟 【申请人】宁国市双益电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修毛边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板(1)、定模板(2)、导向杆(3)和脱模机构,动模板(1)、定模板(2)相对设置并通过多根导向杆(3)连接,动模板(1)、定模板(2)的分型面上分别设有动模模芯镶件、定模模芯镶件,动模模芯镶件上具有多排腔室(11),动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动模注塑流道(12),动模板(1)上设有与动模注塑流道(12)连通的浇注通道(13),动模模芯镶件上设有连通腔室(11)和动模注塑流道(12)的通孔(14),从动模注塑流道(12)到腔室(11)中通孔(14)的直径逐渐减小,腔室(11)中设有位于通孔(14)边缘的刀具,定模模芯镶件上具有与多排腔室相对应的模芯(21),定模模芯镶件上开设有与动模注塑流道(12)相对应的定模注塑流道(22),合模时动模板(1)、定模板(2)的分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模芯(12)插入腔室(11)构成成型塑件的型腔,脱模机构设置在动模板(1)上,塑件成型后,脱模机构顶出动模模芯镶件上的塑件,同时腔室(11)中塑件被通孔(14)边缘刀具切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辉甘胜华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双益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