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47779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该药物组合物以硝酸益康唑,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吐温;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所述的油相为正丁酸乙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硝酸益康唑微乳处方简单、操作方便、制备工艺简单;所得微乳颗粒分布均匀、黏度小、透明、稳定性好吸附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药效的副作用小,质量可控、产品的重现性好,便于推广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微乳结构是由英国化学家Sculman和Hoar于1943年首次发现的。并于1959年正式定名为微乳液(microemulsion)。微乳结构是热力学稳定的油一水一表面活性剂一助表面活性剂的均相体系,外观透明或近似透明,也同般乳剂一样分为w/o和o/w型,粒径小,通常在10‐100nm之间,所以也称之为微乳(Nanoemulsion,NE)。微乳这一特殊结构在很多领域中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成为界面化学的一个重要并且是十分活跃的分支。微乳化技术已渗透到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成为当今国际上热门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研究领域。微乳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微乳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环孢菌素、抗癌药物喜树碱、解热抗炎药物消炎痛布,洛芬辛酯微乳注射剂、氟比洛芬注射剂等等,均有结果表明,以上药物制成微乳制剂以后,溶解度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大大增加。微乳作为药物载体应用有较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但在中药领域,现在国内外的研究很少,尚无中药微乳制剂的产品问世,将微乳制剂应用于中药领域是前景广阔且意义重大的工作。国内外研究表明,硝酸益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双相型真菌、曲菌等均有杀菌和抑菌作用,为临床上治疗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念珠菌性皮炎等浅部真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但硝酸益康唑在治疗菌类感染疾病如霉菌、念珠菌阴道炎等疾病时,疗效虽显著,但存在反复发作的现象,因此,如何使硝酸益康唑作用时间持久、治疗效果彻底,即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近年来已有各种硝酸益康唑新剂型的研究报道,纳米微乳皮肤粘膜释药是近年发展很快的新型药物释药系统,其能使药物缓慢释出,起到缓释、控释作用,从而达到药物作用时间持久,治疗效果彻底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硝酸益康唑体系的微乳体系,使其具有分布均匀、黏度小、透明、稳定性好吸附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小的优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该药物组合物组成为:所述重量份与体积份的关系为g/mL的关系。进一步的,所述的硝酸益康唑微乳,由如下组分组成:所述的硝酸益康唑微乳,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吐温。任一所述的硝酸益康唑微乳,其中,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任一所述的硝酸益康唑微乳,其中,所述的油相为正丁酸乙酯。任一所述的硝酸益康唑微乳,其中,所述微乳的粒径为10‐100nm。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任一所述的硝酸益康唑微乳的方法,包括按照选定的处方量取所述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水相混匀获得空白微乳的步骤,并加入处方量的硝酸益康唑混匀,即得。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任一所述的硝酸益康唑微乳在制备治疗念珠菌性皮炎、湿疹、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甲沟炎、尿布性皮炎、浅表性脓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任一所述的硝酸益康唑微乳选择性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的临床可接受的制剂。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剂、泡沫剂、滴露剂。本专利技术所述微乳体系基于硝酸益康唑的特性,精心筛选了最为适宜于承载硝酸益康唑的微乳体系,不仅处方简单、操作方便、制备工艺简单;且所得微乳颗粒分布均匀、黏度小、透明、稳定性好吸附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药效的副作用小,质量可控、产品的重现性好,便于推广利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验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1的空白组的空白粒径检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1的加药组的加药粒径检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2的空白组的空白粒径检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3的空白组的空白粒径检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4的空白组的空白粒径检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4的加药组的加药粒径检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5的加药组的空白粒径检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5的加药组的加药粒径检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6的空白组的空白粒径检测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6的加药组的加药粒径检测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7的空白组的空白粒径检测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7的加药组的加药粒径检测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8的空白组的空白粒径检测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1中所述处方8的加药组的加药粒径检测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2中,当Km=2:1时,对所述处方7进行优化的伪三元相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2中,当Km=3:1时,对所述处方7进行优化的伪三元相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实验例2中,当Km=4:1时,对所述处方7进行优化的伪三元相图.实验例实验例1微乳体系的筛选1.1处方1空白组:正丁酸乙酯0.5g;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3.33g;无水乙醇1.11g;室温25℃下,用600r/min进行混合,上述辅料能混合均匀,且溶液透明。滴加水后即出现游丝状纹,搅拌后变均匀;加水25ml时仍澄清透明,滴水搅拌,游丝散开均匀,略带淡蓝色乳光,电导率18.02μs/cm,用13000r/min高速离心10min,溶液不分层,可见其体系稳定。染色试验:加亚甲基蓝,可迅速分散;加苏丹红,分散缓慢并伴有红色质点,证明所述微乳体系是o/w型微乳;静置9天后仍澄清透明、均匀无杂质,短期稳定。可见,该组合物形成的微乳体系较为稳定。检测该空白微乳的粒径分布见图1。加药组:正丁酸乙酯2.0g;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13.5g;无水乙醇4.5g;室温25℃、600r/min搅拌,所得微乳体系透明但不均匀。滴加水即会产生大量小气泡,溶液电导率由1.7μs/cm开始上升;至加水50ml,体系电导率最大,达到18.11μs/cm;之后继续加水则电导率开始下降;至加水75ml时,电导率为18.09μs/cm。电导率值的变化特征显示其不符合O/W型微乳的特征。取上述微乳体系50g,加原料药硝酸益康唑溶解;500r/min,25℃搅拌。加0.3g药就有很多针状晶体不溶。可见,该微乳体系并不适用于硝酸益康唑的微乳之用。静置过夜后,原料药溶解。检测该加药微乳的粒径分布见图2。1.2处方2空白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0.5g;RH-40(25℃以下为白色固态)3.33g;无水乙醇1.11g;室温27℃下、以600r/min的速度搅拌,所得微乳油相与混和表面活性剂能混合均匀,且透明;然后滴加水,水进入体系,即会产生游丝状,体系内产生大量气泡;加热至35℃仍有大量气泡,加水搅拌仍有游丝状纹,不加水搅拌均匀透明;加水25ml,电导率143.6μs/cm。13000r/min高速离心10min,所得体系不分层,且状态稳定;染色试验:加亚甲基蓝,迅速分散;加苏丹红,分散缓慢有红色质点,显示证明是o/w型微乳。静置9天后仍澄清透明、均一,底部有少量絮状固体,短期稳定。检测该空白微乳的粒径分布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组成:所述重量份与体积份的关系为g/mL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组成: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按照选定的处方量取所述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水相混匀获得空白微乳的步骤,并加入处方量的硝酸益康唑混匀,即得。2.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组成: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按照选定的处方量取所述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水相混匀获得空白微乳的步骤,并加入处方量的硝酸益康唑混匀,即得。3.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组成: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按照选定的处方量取所述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水相混匀获得空白微乳的步骤,并加入处方量的硝酸益康唑混匀,即得。4.一种硝酸益康唑微乳,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组成: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按照选定的处方量取所述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卫瑞冯前进李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远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