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7259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其步骤在于:一级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进出料筒的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的发酵区内,挤压一级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第三导水管,通过第三导水管单向流入二级发酵管道的水压间内;二级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二级进/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的发酵区内,挤压二级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二级进料管、二级出料管以及布菌装置的排水管,并通过布菌装置的排水管流入水压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沼气发酵系统,特别涉及多级沼气发酵系统。
技术介绍
沼气,化学名;甲烷,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随着中国沼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家用沼气的推广,根据当地使用要求和气温、地质等条件,家用沼气池有固定拱盖的水压式池、大揭盖水压式池、吊管式水压式池、曲流布料水压式池、顶返水水压式池、分离浮罩式池、半塑式池、全塑式池和罐式池。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归总起来大体由水压式沼气池、浮罩式沼气池、半塑式沼气池和罐式沼气池四种基本类型变化形成的。现有的多种沼气依然存在发酵效率低下,沼液对流效果差,发酵原料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阻碍了,沼气池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沼气的发酵效率低下,沼气对流效果差,发酵路线短,以及发酵原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其包括一级发酵系统和二级发酵系统,二级发酵系统的安装位置高于一级发酵系统,一级发酵系统和二级发酵系统之间通过导水管连接;一级发酵系统其包括一级发酵管道、进出料筒,进出料桶插入一级发酵管道上设置的与之相匹配的开口,进出料筒内设置有一延伸至一级发酵管道底部并且将一级发酵管道分隔的隔板,进出料筒被分隔成一级进料筒和一级出料筒,进出料筒的侧壁延伸至一级发酵管道的沼液液面以下位置;一级发酵管道内设置有多个挡气板,进出料筒的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一个发酵区,一级发酵管道内的每个发酵区上都连接有独立的导气管;二级发酵系统,其包括二级发酵管道、二级进料管、二级出料管、水压间,二级发酵管道两端侧分别连接二级进料管和二级出料管,二级进料管和二级出料管插入二级发酵管道内,二级进料管的侧壁和二级出料管的侧壁深入二级发酵管道的沼液液面以下,水压间放置于二级发酵管道的上部;二级发酵管道内设置有位于多个位于二级进料管和二级出料管之间的挡气板,二级进/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一个发酵区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一个发酵区,二级发酵管道的每个发酵区上都连接有独立的导气管;二级发酵系统还包括布菌装置,布菌装置由排水管、布菌管道和布菌孔组成,布菌装置的排水管上端连接水压间,下端连接布菌管道,布菌管道沿二级发酵管道内延伸,布菌管道上阵列有多个间隔的布菌孔;水压间与一级发酵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水管和第四导水管,第三导水管上设置有控制一级发酵管道内沼液单向流入二级发酵系统的水压间的单向阀,第四导水管上设置有控制二级发酵系统的水压间中沼液单向流入一级发酵管道内的单向阀。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上述的一级发酵管道为环形发酵管道,二级发酵管道由剖面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几何形状沿直线方向拉伸获得的实体。进一步改进的方案。进出料筒顶部所在的水平面距离地面的高度H1应当大于二级发酵系统的水压间的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一级发酵管道顶部连接有导气柱,导气柱的顶部连接有导气管,导气柱顶部所在的水平面距离地面的高度H2应当大于或者等于H1。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水压间顶部采用密封结构,防止杂物落入水压间中,并且水压间顶部连接有与大气相通的排气管,保证水压间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其步骤在于:A、将发酵原料倒入一级发酵系统的进料筒中以及倒入二级发酵系统的二级进料管内;B、一级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进出料筒的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的发酵区内,挤压一级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第三导水管,随着第三导水管中沼液液面的上升,通过第三导水管单向流入二级发酵管道的水压间内;C、二级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二级进/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的发酵区内,挤压二级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二级进料管、二级出料管以及布菌装置的排水管,并通过布菌装置的排水管流入水压间内;D、使用一级发酵管道内存储的沼气时,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通过第四导水管单向流入一级发酵管道中;E、使用二级发酵管道内存储的沼气时,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通过布菌装置的排水管回流至二级发酵管道中;F、如此反复的产生沼气以及使用沼气。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进步和优点在于:一级发酵系统采用的环形发酵管道,发酵路线长,一级发酵系统与二级发酵系统的同步发酵促进沼液在系统内的循环流动,有效的促进沼液的搅拌,并带动菌种的均匀分布,提高系统内的发酵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级发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级发酵系统的进出料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级发酵系统的导气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二级发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二级发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为:10、一级发酵系统;12、进出料筒;122、一级进料筒;124、一级出料筒;126、隔板;111、一级第一发酵区;112、一级第二发酵区;113、一级第三发酵区;114、一级第四发酵区;115、一级第五发酵区;13、一级第一挡气板;14、一级第二挡气板;15、一级第三挡气板;16、一级第四挡气板;17、导气柱;18、导气管。22、第一导水管;24、第二导水管。32、第三导水管;34、第四导水管。40、二级发酵系统;41、二级发酵管道;42、二级进料管;43、二级挡气板;44、二级出料管;45、挡板。50、水压间;52、进料管排水管;54、出料管排水管;56、排气管。60、支架。70、布菌装置;72、排水管;74、布菌管道;76、布菌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7所示,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其包括一级发酵系统10、二级发酵系统40,二级发酵系统40底部设置有支架60,使得二级发酵系统40所在的位置高于一级发酵系统10,其基本原理在于,一级发酵系统10内发酵产生沼气时,一级发酵系统10内的沼气在沼气气压作用下挤压至二级发酵系统40内,二级发酵系统40内发酵产生沼气时,占据二级发酵系统40内的空间并挤压二级发酵系统内的沼液流向位于二级发酵系统顶部的水压间内;使用一级发酵系统10内存储的沼气时,一级发酵系统内的沼气气压下降,使得二级发酵系统顶部水压间内的沼液回流至一级发酵系统内,或者使用二级发酵系统40内存储的沼气时,二级发酵系统顶部水压间内的沼液回流至二级发酵系统内,从而完成整个系统内的沼液循环流动;本专利技术的发酵原料优先选择动物粪便,二级发酵管道内可以插入一定量的秸秆等。如图1、2、3、4所示,一级发酵系统10,其包括一级发酵管道、进出料筒12,一级发酵管道上设置有与进出料筒12相对应的开口,进出料桶12插入一级发酵管道内,进出料筒1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其步骤在于:A、将发酵原料倒入一级发酵系统的进料筒中以及倒入二级发酵系统的二级进料管内;B、一级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进出料筒的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的发酵区内,挤压一级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第三导水管,随着第三导水管中沼液液面的上升,通过第三导水管单向流入二级发酵管道的水压间内;C、二级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二级进/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的发酵区内,挤压二级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二级进料管、二级出料管以及布菌装置的排水管,并通过布菌装置的排水管流入水压间内;D、使用一级发酵管道内存储的沼气时,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通过第四导水管单向流入一级发酵管道中;E、使用二级发酵管道内存储的沼气时,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通过布菌装置的排水管回流至二级发酵管道中;F、如此反复的产生沼气以及使用沼气。

【技术特征摘要】
1.塔型超大容量的双发酵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其步骤在于:A、将发酵原料倒入一级发酵系统的进料筒中以及倒入二级发酵系统的二级进料管内;B、一级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进出料筒的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的发酵区内,挤压一级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第三导水管,随着第三导水管中沼液液面的上升,通过第三导水管单向流入二级发酵管道的水压间内;C、二级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二级进/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或者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的发酵区内,挤压二级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二级进料管、二级出料管以及布菌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恒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