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672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7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在接合的电极组和集电板等上产生的异物进入电极组的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3),该电极组(3)通过由正极(301)和负极(302)构成的电极隔着隔膜(303)扁平状地卷绕而成,所述正极(301)和负极(302)在金属箔(301a、302a)的表面形成有活性物质层,在卷绕轴(L)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金属箔(301a、302a)露出的金属箔露出部(301c、302c);和将电极组(3)与电极端子(8A、8B)电连接的连接板(4A、4B),电极组(3)的金属箔露出部(301c、302c)与连接板(4A、4B)被按压接合,由金属箔露出部(301c、302c)和连接板(4A、4B)构成的按压接合部(31A、31B)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材料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方形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方形二次电池,例如涉及车辆等中装载的方形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作为电动车等的动力源,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开发正在进展。特别是作为车辆等中装载的二次电池,已知具有高体积密度的方形二次电池。该方形二次电池使在正极箔的两面涂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和在负极箔的两面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隔着隔膜扁平状地卷绕,将该卷绕体(电极组)收纳在方形的电池箱体内。在这样的方形二次电池中,在卷绕体的卷绕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使正极和负极的金属箔露出的金属箔露出部,通过在该金属箔露出部用焊接等连接电极端子和集电体等,使通电路径最短,降低连接电阻。然而,在将金属箔露出部和集电体用焊头(horn)和砧座(anvil)夹持进行焊接的情况下,存在例如砧座被悬臂支承时砧座因焊头的按压力而变形,在金属箔露出部与集电体之间发生焊接不良等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卷绕体的金属箔露出部的金属箔分为两部分,减少被焊头和砧座夹持的金属箔的片数地将金属箔露出部与集电体焊接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2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通过减少被焊头和砧座夹持的金属箔的片数,能够使焊接强度稳定化,能够减少焊接能量,抑制焊接部发生污损。然而,已知在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摩擦搅拌接合等将金属箔露出部与集电体接合的情况下,微小的金属片从接合的金属箔露出部或集电体脱落的情况,这样的从金属箔露出部或集电体脱落的金属片混入电池箱体内,作为异物进入卷绕体时,会产生发生微小短路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抑制在接合的电极组和集电板等中产生的异物进入电极组的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电极组,其通过由正极和负极构成的电极隔着隔膜扁平状地卷绕而成,正极和负极在金属箔的表面形成有活性物质层,在卷绕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金属箔露出的金属箔露出部;和将该电极组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的连接板,其中电极组的金属箔露出部与连接板被按压接合,由金属箔露出部和连接板构成的按压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材料覆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由电极组的金属箔露出部和连接板构成的按压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材料覆盖,能够抑制将金属箔露出部与连接板接合时发生的金属片从该按压接合部脱落的情况,能够抑制与连接板接合后的电极组被收纳在电池箱体内时按压接合部产生的金属片作为异物进入电极组的情况,能够抑制例如微小短路的发生,提高方形二次电池的可靠性。上述以外的课题、方法和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阐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1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方形二次电池分解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图2所示的电极组用使一部分展开后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对图3所示的电极组接合集电板的工序的侧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4所示的电极组与集电板的按压接合部配设粘合胶带的工序的侧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对本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2的电极组接合集电板和保护板的工序的侧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6所示的电极组与集电板与保护板的按压接合部配设粘合胶带的工序的侧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3的电极组与集电板与保护板的按压接合部的侧视图。图9是图8的A-A矢视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4的电极组与集电板与保护板的按压接合部的侧视图。图11是图10的B-B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首先,参考图1~图5,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1。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1的外观。图示的方形二次电池20包括电池箱体1和盖6。在电池箱体1的内部,收纳有作为发电体的电极组3(参考图2),电池箱体1的上部开口被盖6密封。盖6通过激光焊接与电池箱体1焊接,由电池箱体1和盖6构成电池容器。在盖6上,设置有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通过该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对电极组3(参考图2)充电,对外部负载供给电力。此外,在盖6上,一体地设置有气体排出阀10,电池容器内的压力上升时,气体排出阀10打开而从电池容器的内部排出气体,使电池容器内的压力降低,确保了方形二次电池20的安全性。此外,在盖6上,焊接有注液塞11,将用于对电池箱体1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口9(参考图2)密封。图2是对图1所示的方形二次电池分解表示的图。在图示的方形二次电池20的电池箱体1的内部,隔着绝缘片2收纳有电极组3。电极组3使正极体(正极电极)301和负极体(负极电极)302隔着隔膜303(参考图3)绕着卷绕轴L扁平状地卷绕,具有截面是大致半圆形的相互相对的一对弯曲部3a、3b,和在这一对弯曲部3a、3b之间连续形成的平面部3c。电极组3使该平面部3c上的后述的金属箔露出部即正极箔露出部301c和负极箔露出部302c(参考图3)的至少一部分捆扎为平板状而形成正极侧捆扎平板状部301d和负极侧捆扎平板状部302d,分别与正极集电板4A的一端(连接部42A)和负极集电板4B的一端(连接部42B)重合并通过焊接等连接。该电极组3以其卷绕轴L方向沿着电池箱体1的横向宽度方向的姿态从一方的弯曲部3b侧向电池箱体1内插入,另一方的弯曲部3a侧成为电池箱体1的上部开口侧的方式配置。正极集电板4A的另一端和负极集电板4B的另一端分别与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连接。此外,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具有与未图示的汇流条(busbar)等焊接接合的焊接接合部,该焊接接合部呈从盖6向上方突出的长方体的块形,具有其下表面与盖6的表面相对、其上表面在规定高度位置与盖6平行的结构。在正极外部端子8A的焊接接合部的下表面,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将该正极外部端子8A与正极集电板4A连接的正极连接部12A,在负极外部端子8B的焊接接合部的下表面,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将该负极外部端子8B与负极集电板4B连接的负极连接部12B。此外,正极集电板4A和负极集电板4B具有与盖6的下表面相对地配置的矩形板状的基部41A、41B,在该基部41A、41B,分别形成有使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上形成的正极连接部12A和负极连接部12B插通的开口孔43A、43B。此外,正极集电板4A和负极集电板4B具有在基部41A、41B的侧端弯曲,沿着电池箱体1的宽面向底面侧延伸,与电极组3的正极侧捆扎平板状部301d和负极侧捆扎平板状部302d在相对并重合的状态下连接的连接部42A、42B。正极外部端子8A的正极连接部12A和负极外部端子8B的负极连接部12B具有从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的下表面突出的各自的前端能够插入盖6上形成的贯通孔6A、6B的圆柱形状。正极连接部12A和负极连接部12B通过贯通孔6A、6B贯通盖6,并通过开口孔43A、43B与正极集电板4A和负极集电板4B的基部41A、41B相比更向电池箱体1的内部侧突出,其前端被铆紧,使正极外部端子8A和正极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方形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其通过由正极和负极构成的电极隔着隔膜扁平状地卷绕而成,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在金属箔的表面形成有活性物质层,在卷绕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所述金属箔露出的金属箔露出部;和将该电极组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的连接板,其中所述电极组的所述金属箔露出部与所述连接板被按压接合,由所述金属箔露出部和所述连接板构成的按压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材料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31 JP 2012-1921091.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其通过由正极和负极构成的电极隔着隔膜扁平状地卷绕而成,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在金属箔的表面形成有活性物质层,在卷绕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所述金属箔露出的金属箔露出部;和将该电极组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的连接板,其中所述电极组的所述金属箔露出部与所述连接板被按压接合,由所述金属箔露出部和所述连接板构成的按压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材料覆盖,所述树脂材料的内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二次电池在所述金属箔露出部的表面中的跟与所述连接板接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板,在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金属板夹持所述金属箔露出部的状态下,所述连接板、所述金属箔露出部和所述金属板被按压接合,由所述连接板、所述金属箔露出部和所述金属板构成所述按压接合部。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塚祐一小野寺庆夫河合亮成渡司卓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