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推动机构及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60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6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推动机构,动触板与推动杆之间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包括上端向外弯曲形成的第一翻边、下端向外弯曲形成的第二翻边和位于推动杆和动触板之间的绝缘本体,第一翻边与动触板的上端面接触,第二翻边与动触板的下端面接触;推动杆的顶端设置有卡块,缓冲弹性件呈压缩状态并顶在第二翻边的下部,通过弹力将动触板抵靠在卡块的下部;推动杆上设置有卡簧,缓冲弹性件一端顶在第二翻边的下部,另一端抵在卡簧的上部;推动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推动机构,动触板与动铁芯之间具有良好绝缘,能有效避免导电线圈被击穿,安全隐患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具体地涉及一种继电器推动机构及含有该继电器推动机构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功率继电器是一种高压大功率的电源的开断装置,低压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电磁力,动铁芯带动推动杆使动触板与静触点接触高压接通,低压线圈断电后,推动杆在复位弹性件的反作用力下带动动触板与静触点断开,通过频繁的上述运动过程,实现线路的频繁通断控制。该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的发电、配电和用电领域。图1为现有技术的继电器推动机构,当动铁芯30带动推动杆10使动触板20与静触点90接触时,由于推动杆10采用金属材质结构,高电压会沿着推动杆10传导到继电器的动铁芯30等其他金属部位,使继电器各金属件带电,大大减小了高压与低压间的爬电距离,继电器绝缘、耐压性能差,更有可能导致线圈被击穿,损坏继电器及使用继电器的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动触板与动铁芯之间具有良好绝缘,能有效避免导电线圈被击穿,安全隐患较小的继电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推动机构,包括推动杆、缓冲弹性件、设置在推动杆上端的动触板以及与推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动铁芯;所述动触板与推动杆之间设置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包括上端向外弯曲形成的第一翻边、下端向外弯曲形成的第二翻边和位于所述推动杆和动触板之间的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翻边与动触板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动触板的下端面接触;所述推动杆的顶端设置有卡块,所述缓冲弹性件呈压缩状态并顶在第二翻边的下部,通过弹力将动触板抵靠在卡块的下部,所述第一翻边位于卡块与所述动触板之间;所述推动杆上设置有卡簧,所述缓冲弹性件一端顶在第二翻边的下部,另一端抵在所述卡簧的上部;所述推动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本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推动机构,在动触板与推动杆之间设置了绝缘件,并且在绝缘件的上下两端弯曲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很好的实现了动触板与推动杆之间绝缘,有效的阻止了高电压沿着推动杆传导到继电器的动铁芯的情况发生;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继电器上的推动杆以下的其他金属件,很好的与动触板以上的高压电进行了绝缘,杜绝导电线圈因为高压电被击穿的可能性,保证了继电器以及使用该继电器的设备的安全使用。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绝缘本体和第二翻边形成“工”字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一翻边之间设置有垫片。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绝缘本体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一翻边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与第二翻边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套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所述推动杆穿插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向下延伸并超出所述第二翻边的下端面。进一步,所述动铁芯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动铁芯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顶在动铁芯的上端。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静触点、推动机构以及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用于驱动所述推动机构上下运动,以使得所述推动机构上的动触板与所述静触点连接或分离;其中,所述推动机构为本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推动机构。优选地,所述驱动线圈内部设置有静铁芯,设置在推动机构上的复位弹性件,一端抵靠在静铁芯上,另一端抵靠在推动机构的动铁芯上,以为所述推动机构提供复位弹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通过绝缘件切断高压端与低压端的传导路径,提高了继电器的耐压和绝缘性能,使继电器使用更为安全,结构简单,方便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图1是现有技术中推动机构与静触点结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机构与静铁芯的结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杆与卡块的结合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绝缘件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继电器的整体结构图。附图标记:10、推动杆;123、安装槽;16、绝缘件;161、第一翻边;162、绝缘本体;1621、第一绝缘本体;1622、第二绝缘本体;163、第二翻边;1631、第一台阶;20、动触板;30、动铁芯;40、卡块;50、缓冲弹性件;60、复位弹性件;70、垫片;80、卡簧;90、静触点;100、驱动线圈;101、静铁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配合”、“相连”、“连接”、“固定”、“接触”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推动机构,包括推动杆10、缓冲弹性件50、设置在推动杆10上端的动触板20以及与推动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动铁芯30。在本实施例中,动触板20上开有通孔,推动杆10穿过该通孔,并将动触板20套在推动杆10的上端;缓冲弹性件50同样套在推动杆10上,位于动触板20的下方,将动触板20顶在推动杆10的上端。其中,动触板20与推动杆10之间设置有绝缘件16,该绝缘件16包括上端向外弯曲形成的第一翻边161、下端向外弯曲形成的第二翻边163和位于推动杆10与动触板20之间的绝缘本体162。第一翻边161与动触板20的上端面接触,第二翻边163与动触板20的下端面接触;绝缘本体162设置在动触板20上的通孔内,将动触板20与推动杆10绝缘;上述绝缘件16可以为陶瓷或者其他具有绝缘性能的结构。如图4所示,为了将动触板20限位在推动杆10的上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杆(10)、缓冲弹性件(50)、设置在推动杆(10)上端的动触板(20)以及与推动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动铁芯(30);所述动触板(20)与推动杆(10)之间设置有绝缘件(16),所述绝缘件(16)包括上端向外弯曲形成的第一翻边(161)、下端向外弯曲形成的第二翻边(163)和位于所述推动杆(10)和动触板(20)之间的绝缘本体(162),所述第一翻边(161)与动触板(20)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第二翻边(163)与所述动触板(20)的下端面接触;所述推动杆(10)的顶端设置有卡块(40),所述缓冲弹性件(50)呈压缩状态并顶在第二翻边(163)的下部,通过弹力将动触板(20)抵靠在卡块(40)的下部,所述第一翻边(161)位于卡块(40)与所述动触板(20)之间;所述推动杆(10)上设置有卡簧(80),所述缓冲弹性件(50)一端顶在第二翻边(163)的下部,另一端抵在所述卡簧(80)的上部;所述推动杆(10)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123),所述卡块(4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2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保同黄彩丽刘斯源汪鲁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