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育雏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282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育雏笼,包括由格栅状的前网、后网、顶网、底网和两个侧网构成的笼体,所述笼体内一侧设置可沿笼体纵向方向滑动的横隔板,另一侧设置可沿笼体横向方向滑动的纵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移动横隔板和纵隔板可以将雏苗围到笼体内一角,从而方便打疫苗或转群时抓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禽类养殖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育雏笼。
技术介绍
育雏是家禽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而育雏笼的设计对提高育雏成活率、简化饲养管理、节约饲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的育雏笼存在的问题有:1.现有育雏笼一般都为一个整体,打疫苗、转群时需要将雏苗赶至笼体一端才能抓取,通常通过自制隔板从中间门伸入将雏苗进行驱赶分隔,这种做法对雏苗的应激影响很大,且抓鸡很不方便;2.笼门一般是顶部通过转轴与笼体连接,通过底部向里推方能打开,因此在开门给雏苗喂食或喂水时雏很苗容易发生挤压,关门后门口的缝隙容易造成雏苗掉出笼外摔死。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育雏笼,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育雏笼,包括由格栅状的前网、后网、顶网、底网和两个侧网构成的笼体,所述笼体内一侧设置可沿笼体纵向方向滑动的横隔板,另一侧设置可沿笼体横向方向滑动的纵隔板。作为优选,所述横隔板的长度与笼体内宽度相匹配,纵隔板的长度为笼体长度的三分之一。作为优选,所述笼体内顶面和底面对应设置纵向滑槽和横向滑槽,横隔板顶部和底部对应与纵向滑槽配合,纵隔板顶部和底部对应与横向滑槽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笼体的前网上部由三道并列的笼门构成,每一道笼门的底部与笼体通过转轴连接,顶部通过固定在顶网上的挂钩与笼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笼体的前网下部沿纵向开设与笼体内部连通的开口,控制杆一穿过开口与横隔板连接;与纵隔板相对应的侧网上沿横向开设与笼体内部连通的开口,控制杆二穿过该开口与纵隔板连接。作为优选,在纵向滑槽、横向滑槽的两端均对应开设有供横隔板、纵隔板抽出的取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移动横隔板和纵隔板可以轻松将雏苗围到笼体内一角,从而方便打疫苗或转群时抓鸡,极大地减小了驱赶雏苗时对雏苗的应激。2.笼门从顶部向外侧下方打开,从而避免在开门时造成雏苗挤压,关门后雏苗也不会掉出笼外摔伤;3.该笼体设有三道笼门,在打疫苗时横隔板可以自然地将笼体内分隔为两个腔室,从而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打过疫苗和未打过疫苗的雏苗分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的剖面结构,且笼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5是技术笼门打开状态,且用绳子将笼门与挂钩连接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育雏笼,包括由格栅状的前网、后网、顶网、底网和两个侧网构成的长方体形的笼体1,所述笼体I内一侧设置可沿笼体I纵向方向滑动的横隔板2,另一侧设置可沿笼体I横向方向滑动的纵隔板3,且所述横隔板2的长度与笼体内宽度相匹配,纵隔板3的长度为笼体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笼体I内顶面和底面对应设置纵向滑槽和横向滑槽,横隔板2顶部和底部对应与纵向滑槽配合,纵隔板3顶部和底部对应与横向滑槽配合。所述笼体I的前网上部由三道并列的笼门4构成,每一道笼门4的底部与笼体I通过转轴连接,顶部通过固定在顶网上的挂钩5与笼体I连接。所述笼体I的前网下部沿纵向开设与笼体I内部连通的开口 6,控制杆一 7穿过开口 6与横隔板2连接;与纵隔板3相对应的侧网上沿横向开设与笼体I内部连通的开口 6,控制杆二 8穿过该开口 6与纵隔板3连接。在纵向滑槽、横向滑槽的两端均对应开设有供横隔板2、纵隔板3抽出的取出口10。这种结构方便将横隔板2、纵隔板3复位,利于重复使用。在使用时,利用控制杆一 7带动横隔板2在纵向方向滑动,利用控制杆二 8带动纵隔板3在横向方向滑动,从而可以将雏苗围到笼体I内一角,从而方便打疫苗或转群时抓鸡。笼门4从顶部向外侧下方打开,从而避免在开门时造成雏苗挤压,关门后雏苗也不会掉出笼外摔伤。参见图5,为了控制笼门4打开的程度,可以在笼门4向外下翻至需要角度时,利用绳子9将笼门4顶部与挂钩5连接,从而将笼门4定位在需要的角度上。该笼体I设有三道笼门4,在打疫苗时利用横隔板2将笼体内I分隔为两个腔室,从而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打过疫苗和未打过疫苗的雏苗分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育雏笼,包括由格栅状的前网、后网、顶网、底网和两个侧网构成的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内一侧设置可沿笼体纵向方向滑动的横隔板,另一侧设置可沿笼体横向方向滑动的纵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育雏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的长度与笼体内宽度相匹配,纵隔板的长度为笼体长度的三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育雏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内顶面和底面对应设置纵向滑槽和横向滑槽,横隔板顶部和底部对应与纵向滑槽配合,纵隔板顶部和底部对应与横向滑槽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育雏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的前网上部由三道并列的笼门构成,每一道笼门的底部与笼体通过转轴连接,顶部通过固定在顶网上的挂钩与笼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育雏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的前网下部沿纵向开设与笼体内部连通的开口,控制杆一穿过开口与横隔板连接;与纵隔板相对应的侧网上沿横向开设与笼体内部连通的开口,控制杆二穿过该开口与纵隔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育雏笼,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滑槽、横向滑槽的两端均对应开设有供横隔板、纵隔板抽出的取出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育雏笼,包括由格栅状的前网、后网、顶网、底网和两个侧网构成的笼体,所述笼体内一侧设置可沿笼体纵向方向滑动的横隔板,另一侧设置可沿笼体横向方向滑动的纵隔板。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移动横隔板和纵隔板可以将雏苗围到笼体内一角,从而方便打疫苗或转群时抓鸡。【IPC分类】A01K31-06【公开号】CN204317248【申请号】CN201420727209【专利技术人】李思辰, 朱庆, 陈彬龙, 张学友, 彭继云, 李地艳, 余中华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申请日】2014年11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育雏笼,包括由格栅状的前网、后网、顶网、底网和两个侧网构成的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内一侧设置可沿笼体纵向方向滑动的横隔板,另一侧设置可沿笼体横向方向滑动的纵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辰朱庆陈彬龙张学友彭继云李地艳余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