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701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包括电缆内芯和包在电缆内芯外的电缆外层,所述电缆内芯包括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绞成多芯电缆,两对控制线芯分别为用做监控动力线芯温度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第一对控制线芯、蓄电池与电动机接触是否良好的第二对控制线芯;所述动力线芯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镀锡软导体、弹性体绝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弯曲性能优异,能在-40℃~150℃环境中正常运行,耐各种油腐蚀,无电磁污染,完全能满足欧盟ROHS要求,由于采用DEKRA K175标准要求技术,能适应国内外各种电动汽车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与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采用新能源代替现有化石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研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第一消费大国,2013年的汽车销量已经突破2100万辆,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37亿辆。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汽车消费的需求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迫于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缺的压力,不少城市开始实行限购政策。从而造成了汽车消费市场供给的矛盾,这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化石能源汽车存在的众多社会问题促使各大汽车公司竞相研制各种新型无污染的的环保车。而电动汽车是以电能为能源,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完全符合研制零污染汽车的理念。因此,电动汽车作为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快速发展。早在1830年,苏格兰专利技术家Robert Anderson就成功将电动马达装在一部马车上。后来,1842年并与Thomas Davenport合作,打造出第一部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自此开创了电动车的历史。随着蓄电池技术的进步,很多西方国家陆续制造出了电动汽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动汽车在欧美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内燃机技术的大幅提高和石油的大规模开采,汽车市场迅速被内燃机车占领,电动汽车则因电池重量大、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短以及制造成本高等原因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节能与环保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型高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大大提高、充电时间大大缩短,电动汽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开始步入实用化阶段。但是现有的用于电动公路车辆车内线缆不是专用电缆,由于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内部环境迥异,故存在众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包括电缆内芯和包在电缆内芯外的电缆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内芯包括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绞成多芯电缆,两对控制线芯分别为用做监控动力线芯温度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第一对控制线芯、蓄电池与电动机接触是否良好的第二对控制线芯;所述动力线芯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镀锡软导体、弹性体绝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镀锡软导体采用束绞后再股绞,方向同为右向,节距比控制在11?13倍,确保电缆在弯曲半径2.5倍电缆外径,荷载5N/mm2,15周期/min,弯曲±900,5000周期后,导体无短路,断路。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外层由内而外依次为铜包铝镁合金丝屏蔽、镀锡铜带屏蔽和护套层。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内芯与电缆外层之间设置有聚丙烯填充绳。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套层为耐温等级为_40°C?150°C热塑性TPE弹性体外护层。本技术具有弯曲性能优异,能在-40°C?150°C环境中正常运行,耐各种油腐蚀,无电磁污染,完全能满足欧盟ROHS要求,由于采用DEKRA K175标准要求技术,能适应国内外各种电动汽车配置。本技术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包括电缆内芯和包在电缆内芯外的电缆外层。电缆内芯包括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1,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绞成多芯电缆,两对控制线芯分别为用做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第一对控制线芯2、监控温度的第二对控制线芯3 ;第一对控制线芯2、第二对控制线芯3为等截面对绞线芯,采用铜包铝镁合金丝编织与镀锡铜带双层屏蔽,编织密度不低于91,有效避免内外部动力线号的干扰,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动力线芯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镀锡软导体4、弹性体绝缘5。弹性体绝缘5性能符合DEKRA K175《电动汽车车内线缆试验》要求,所述绝缘能承受8000V,保持5min,绝缘无击穿;绝缘在150°C,4h,承重6N情况下,测得压深值不大于原始壁厚的30%。镀锡软导体采用束绞后再股绞,方向同为右向,节距比控制在11?13倍,确保电缆在弯曲半径2.5倍电缆外径,荷载5N/mm2,15周期/min,弯曲±900,5000周期后,导体无短路,断路。电缆外层由内而外依次为铜包铝镁合金丝屏蔽6、镀锡铜带屏蔽7和护套层8。电缆内芯与电缆外层之间设置有聚丙烯填充绳。护套层为耐温等级为-40°C?150°C热塑性TPE弹性体外护层。本技术具有弯曲性能优异,能在-40°C?150°C环境中正常运行,耐各种油腐蚀,无电磁污染,完全能满足欧盟ROHS要求,由于采用DEKRA K175标准要求技术,能适应国内外各种电动汽车配置。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包括电缆内芯和包在电缆内芯外的电缆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内芯包括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绞成多芯电缆,两对控制线芯分别为用做监控动力线芯温度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第一对控制线芯、蓄电池与电动机接触是否良好的第二对控制线芯;所述动力线芯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镀锡软导体、弹性体绝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锡软导体采用束绞后再股绞,方向同为右向,节距比控制在11?13倍,确保电缆在弯曲半径2.5倍电缆外径,荷载5N/mm2,15周期/min,弯曲±900,5000周期后,导体无短路,断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外层由内而外依次为铜包铝镁合金丝屏蔽、镀锡铜带屏蔽和护套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内芯与电缆外层之间设置有聚丙烯填充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为耐温等级为-40°C?150°C热塑性TPE弹性体外护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包括电缆内芯和包在电缆内芯外的电缆外层,所述电缆内芯包括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绞成多芯电缆,两对控制线芯分别为用做监控动力线芯温度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第一对控制线芯、蓄电池与电动机接触是否良好的第二对控制线芯;所述动力线芯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镀锡软导体、弹性体绝缘。本技术具有弯曲性能优异,能在-40℃~150℃环境中正常运行,耐各种油腐蚀,无电磁污染,完全能满足欧盟ROHS要求,由于采用DEKRA K175标准要求技术,能适应国内外各种电动汽车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车内线缆,包括电缆内芯和包在电缆内芯外的电缆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内芯包括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两对控制线芯和一条动力线芯绞成多芯电缆,两对控制线芯分别为用做监控动力线芯温度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第一对控制线芯、蓄电池与电动机接触是否良好的第二对控制线芯;所述动力线芯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镀锡软导体、弹性体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二存余郑重孙忠旺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新通领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