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4072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0:58
一种用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将1-5g化学包覆氧化镁后的碳纳米管与≥250 ml的丙酮溶液混合后超声分散1-4h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丙酮混合液;将质量≥95g,粒度≤325目的AZ91镁合金粉末加入到混合液中,超声+机械搅拌1-4h后得混合浆液;对混合浆液进行滤、真空干燥后转移至模具中,在室温下进行冷压,压力为100-600MPa;将上述冷压后的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烧结2-4h,烧结温度为500~600℃;将烧结后的复合材料在350~400℃温度下热挤压。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成本低,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在镁合金中分布均匀且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高,其晶粒细化效果明显,复合材料性能优异,适于工业化制备高性能碳纳米管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及电子行业等高新
的快速发展,对镁基复合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镁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高耐磨性、高的减振性等优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CNTs)自1991年发现以来,由于其优越的综合力学性能(弹性模量在1TPa以上,强度约为钢的100倍),已被研究者们首先想到将这种优异的增强相引入镁合金基体中,试图获得高性能镁基复合材料。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CNTs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研究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其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如何采取适当的方法将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且与基体很好地结合;二是如何解决碳纳米管表面活性低,与镁合金润湿性较差的难题;三是如何使碳纳米管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保持完整结构。纳米级氧化镁(magnesiumoxide,MgO)与镁具有很好的晶体取向关系,能够作为镁基体的异质形核质点。若在碳纳米管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氧化镁,则能够有效改善碳纳米管在镁基体中的分散性,细化镁基体组织,并可提高碳纳米管与镁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5g化学包覆氧化镁后的碳纳米管与≥250ml的丙酮溶液混合后超声分散1-4h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丙酮混合液。(2)将质量≥95g,粒度≤325目的AZ91镁合金粉末加入到步骤(1)所得混合液中,同时进行超声+机械搅拌1-4h后获得分散较均匀的混合浆液。(3)对步骤(2)所得混合浆液进行滤、真空干燥后转移至模具中,在室温下进行冷压,压力为100-600MPa。(4)将步骤(3)所得冷压后的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烧结2-4h,烧结温度为500~600℃。(5)最后将步骤(4)烧结后的复合材料在350~400℃温度下进行热挤压。本专利技术工艺成本低,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在镁合金中分布均匀且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高,其晶粒细化效果明显,复合材料性能优异,适于工业化制备高性能碳纳米管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化学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MgO-CNTs)在AZ91镁合金粉中的分布情况。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AZ91合金与AZ91/3.0wt.%MgO-CNTs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其中,a为AZ91合金显微组织,b为AZ91/3.0wt.%MgO-CNTs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AZ91/3.0wt.%MgO-CNTs复合材料断口形貌情况。图4为图3所示断口形貌对应A区域位置的能谱分析结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首先将1g化学包覆氧化镁后的碳纳米管和300ml丙酮溶液混合后搅拌30min再超声分散2h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丙酮混合液;再将99g粒度为325目的AZ91镁合金粉末加入混合液中超声同时机械搅拌2h后获得分散较均匀的混合浆液,经过滤并真空干燥后转移至模具中,在室温下进行冷压,压力为100MPa;将冷压后的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烧结2h,烧结温度为600℃;最后将烧结后的复合材料在380℃温度下进行热挤压制得AZ91/1.0wt.%MgO-CNTs复合材料。对AZ91/1.0wt.%MgO-CNTs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其抗拉强度达220-240MPa,延伸率达11.2-12.5%,硬度为75.9-80.6HV,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实施例2。首先将3g化学包覆氧化镁后的碳纳米管和500ml丙酮溶液混合后搅拌30min再超声分散2h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丙酮混合液;再将97g粒度为325目的AZ91镁合金粉末加入混合液中超声同时机械搅拌2h后获得分散较均匀的混合浆液,经过滤并真空干燥后转移至模具中,在室温下进行冷压,压力为100MPa;将冷压后的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烧结2h,烧结温度为600℃;最后将烧结后的复合材料在380℃温度下进行热挤压制得AZ91/3.0wt.%MgO-CNTs复合材料。对AZ91/3.0wt.%MgO-CNTs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其抗拉强度达300-345MPa,延伸率达11-12.7%,硬度为81-96HV,是一种力学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实施例3。首先将5g化学包覆氧化镁后的碳纳米管和600ml丙酮溶液混合后搅拌30min再超声分散2h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丙酮混合液;再将95g粒度为325目的AZ91镁合金粉末加入混合液中超声同时机械搅拌2h后获得分散较均匀的混合浆液,经过滤并真空干燥后转移至模具中,在室温下进行冷压,压力为100MPa;将冷压后的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烧结2h,烧结温度为600℃;最后将烧结后的复合材料在380℃温度下进行热挤压制得AZ91/5.0wt.%MgO-CNTs复合材料。对AZ91/5.0wt.%MgO-CNTs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其抗拉强度达251-272MPa,延伸率达11.2-12.3%,硬度为79-85HV,是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附图1为实施例2条件下包覆氧化镁后的CNTs在镁合金粉末中的分散情况,图中可见,CNTs均匀的分布在合金粉末表面,未发现明显的团聚,说明机械搅拌+超声分散工艺能较好的将包覆氧化镁的CNTs与镁合金粉混合均匀。附图2为实施例2条件下AZ91合金与AZ91/3.0wt.%MgO-CNTs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图中显示,添加包覆氧化镁后的CNTs后,其晶粒尺寸明显变细,起到了较好的细晶强化作用。图3、4为实施例2条件下AZ91/3.0wt.%MgO-CNTs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及能谱分析,图3中可见,呈网状结构物均匀地嵌入在镁合金基体中,结合图4中对应图3A区域能谱检测发现该网状物含有C、Mg和O元素,因此可确定该网状分布结构物为包覆氧化镁后的CNTs。由此可见,包覆氧化镁后的CNTs呈网状均匀地分布在镁合金基体中,起到更好的搭接晶粒与晶界的作用,界面结合强度更高,使其很好的起到了提高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1‑5g化学包覆氧化镁后的碳纳米管与≥250 ml的丙酮溶液混合后超声分散1‑4h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丙酮混合液;(2)将质量≥95g,粒度≤325目的AZ91镁合金粉末加入到步骤(1)所得混合液中,同时进行超声+机械搅拌1‑4h后获得分散较均匀的混合浆液;(3)对步骤(2)所得混合浆液进行滤、真空干燥后转移至模具中,在室温下进行冷压,压力为100‑600MPa;(4)将步骤(3)所得冷压后的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烧结2‑4h,烧结温度为500~600℃;(5)最后将步骤(4)烧结后的复合材料在350~400℃温度下进行热挤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包覆氧化镁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3g化学包覆氧化镁后的碳纳米管与500ml的丙酮溶液混合后搅拌30min再超声分散2h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丙酮混合液;(2)将质量97g,粒度为325目的AZ91镁合金粉末加入到步骤(1)所得混合液中,同时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曾效舒袁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