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及梯级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485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8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及梯级驱动机构,包括链轮本体,所述链轮本体的外周面包覆有减震带,该减震带与链轮本体外周的轮齿以及齿槽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有效降低了扶梯运行时梯级链滚轮和梯级链轮因摩擦产生振动和噪音,提高了梯级链轮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扶梯的乘客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扶梯驱动装置可以用使用于各种自动扶梯上,适用性比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扶梯
,特别涉及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及梯级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的梯路循环,需要上部梯级链轮通过梯级链传动传递动力给下部梯级链轮而进行转向。在梯链条与梯级链轮啮合时会发生冲击,造成震动和噪音。在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在梯级链轮的齿底中央处开孔放入可变材料、减震垫以降低梯级链对梯级链轮的震动噪音。或者在齿底中央设置其他的弹性部件进行减震,如授权公告号CN 203079505 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垫、一端设置有开口的外壳和弹性支撑部件,减震垫设置在外壳的开口处且沿开口方向向外延伸,弹性支撑部件设置于外壳内。该文献采用在减震垫下面增加了弹性支撑,使得梯级链上的滚轮在梯级链轮齿槽底部摩擦时有了很好的减噪效果。公开号为CN 10296380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梯级链减震机构,包括轴管、梯级链轮、双排链轮,轴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布置梯级链轮,梯级链轮上布置双排链轮,上述梯级链轮的齿槽中布置减震环。该文献同样是梯级链轮齿槽底部的震动摩擦进行的改进。但是梯级链上的滚轮在梯级链轮上时产生最大的摩擦部位并不是在梯级链轮的齿槽的底部而是在进出梯级链轮时,所以齿槽的中间部位会受到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因此以上方案并不能彻底解决噪音大震动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轮进出梯级链轮时,滚轮和齿槽中部发生巨大摩擦产生的震动和噪音,提高了梯级链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梯级链轮结构的梯级驱动机构,通过该驱动机构,扶梯在运行时,能够避免滚轮和齿槽中部之间的摩擦噪音,提高了扶梯运行过程中稳定性和舒适性。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包括链轮本体,所述链轮本体的外周面包覆有减震带,该减震带与链轮本体外周的轮齿以及齿槽相贴合。减震带与链轮本体外周的轮齿以及齿槽相贴合,当梯级链轮运行时,滚轮和齿槽中部和底部的减震带接触,避免梯级链轮与滚轮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噪音;同时减震带与轮齿贴合,避免滚轮对轮齿的摩擦以及由该摩擦产生的噪音。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带为绕链轮本体一周的铜带。铜带本身具备一定的柔性,方便了安装;同时铜带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提高了减震带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带的厚度为3?4mm。采用该技术方案,在能够有效减低噪音的同时,保证梯级链轮和滚轮的正常运行。作为优选,所述链轮本体的各齿槽处均设有连接在减震带和链轮本体的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可方便实现减震带与链轮本体之间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了梯级链轮的维修。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带上设有用于穿设各固定螺栓的沉头孔,且固定螺栓的顶面低于所在沉头孔的顶面或者与所在沉头孔的顶面平齐。本技术方案中固定螺栓顶面和减震带的上表面平齐或者固定螺栓顶面低于减震带顶面,这样链条滚轮不会和固定螺栓顶面发生刚性碰撞。所述沉头孔可为锥形沉孔或者柱形沉孔等。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螺栓位于所在齿槽的槽底。采用该技术方案,方便了螺栓螺孔的加工,同时保证了轮齿的整体强度。每个齿槽内可选择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螺栓,一般设置一个即可。作为优选,所述沉头孔为腰形孔,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沿链轮本体的周向布置。采用该技术方案,在减震带固定过程中,方便了减震带的微调,保证了减震带的安装精度。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腰形孔顶部是深度为1.5-2.5mm的大腰形孔,底部是深度为1.0-2.0mm的小腰形孔,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卡在大腰形孔与小腰形孔的过渡部位。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梯级驱动机构,包括梯级链轮以及与梯级链轮啮合的梯级链,所述梯级链轮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有效降低了扶梯运行时梯级链滚轮和梯级链轮因摩擦产生振动和噪音,提高了梯级链轮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扶梯的乘客舒适度。本技术的扶梯驱动装置可以用使用于各种自动扶梯上,适用性比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和梯级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与梯级链匹配后的局部结构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图。上述附图中:1、链轮本体;2、减震带;3、轮齿;4、齿槽;5、固定螺栓;5a、工具接口 ;6、沉头孔;6a、大腰形孔;6b、小腰形孔;7、梯级链;7a、滚轮;8、梯级链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具体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包括链轮本体1,链轮本体I的外周面包覆有减震带2,该减震带2与链轮本体I外周的轮齿3以及齿槽4相贴合。链轮本体I结构为现有技术,一般包括带有轴孔的主体部分、以及设置在主体部分外周缘的轮齿3,相邻两个轮齿3之间形成齿槽4 ;主体部分一般与链轮轴安装固定;轮齿3—般与梯级链配合。减震带2为绕链轮本体I 一周的铜带。减震带2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满足要求的材质。减震带2的厚度为3?4mm。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减震带2的具体厚度。本实施例中减震带2的厚度为3.5mm。如图3-4所示,链轮本体I的各齿槽4处均设有连接在减震带2和链轮本体I之间的固定螺栓5。通过固定螺栓5可方便实现减震带2与链轮本体I之间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了梯级链轮的维修。固定螺栓5 —般采用市售的沉头螺栓,沉头顶面一般设置有一字型或者十字型的工具接口 5a,便于固定螺栓5的拧紧和拆卸。固定螺栓5位于所在齿槽的槽底。固定螺栓5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其他固定件代替。如图4所示,减震带I上设有用于穿设各固定螺栓5的沉头孔6,且固定螺栓5的顶面低于所在沉头孔6的顶面或者与所在沉头孔6的顶面平齐。沉头孔6可为柱形沉孔。沉头孔6为腰形孔,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沿链轮本体I的周向布置。采用该技术方案,在减震带固定过程中,方便了减震带的微调,保证了减震带的安装精度。腰形孔顶部是深度为1.5-2.5mm的大腰形孔6a,底部是深度为1.0-2.0mm的小腰形孔6b,固定螺栓5的头部卡在大腰形孔6a与小腰形孔6b的过渡部位。本实施例中,大腰形孔6a的深度为2mm,小腰形孔6b的深度为1.5mm。小腰形孔6b长度方向的尺寸一般大于固定螺栓5的顶面的直径大小,小腰形孔6b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需要小于固定螺栓5的顶面的直径大小,便于实现固定螺栓5对减震带2的固定。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扶梯驱动装置,包括梯级链轮8以及与梯级链轮配合的梯级链7,梯级链轮的结构同实施例1中的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实际运行时,梯级链7的滚轮7a在梯级链轮8带动下进入到梯级链轮8的齿槽4内,梯级链轮8和与齿槽4的槽底和中部的减震带2接触,避免梯级链轮8与滚轮之间的直接接触噪音。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主权项】1.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包括链轮本体(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梯级链轮,包括链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本体(1)的外周面包覆有减震带(2),该减震带(2)与链轮本体(1)外周的轮齿(3)以及齿槽(4)相贴合;所述减震带(2)为绕链轮本体(1)一周的铜带;所述减震带(2)的厚度为3~4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娄滨李来则王强郑邵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