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1393 阅读:4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孔机,该钻孔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2);夹持臂(3),所述夹持臂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的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顶杆(6),所述顶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能够移动至所述定位槽中;弹性复位元件(7),所述弹性复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且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下端固接于所述夹持臂,上端固接于所述顶杆;操作臂(8),所述操作臂铰接于所述夹持臂,且能够通过压制所述顶杆使所述顶杆移动至所述定位槽中。该钻孔机结构简单,打孔效率高,在生产的过程中简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钻孔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对一些小型薄件的打孔通常都是通过人工操作的,这样的打孔方式单一,效率低且效果不好,当需要大规模生产的时候,由于人员操作体力有限,很容易发生工伤情况,现在也有打孔机不过紧固件打孔机的成本过高,结构过于复杂,那么,设计一种简化打孔的过程,提高打孔的效率的钻孔机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小型紧固件打孔的过程复杂,紧固件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钻孔机,该钻孔机结构简单,打孔效率高,在生产的过程中简化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孔机,该钻孔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夹持臂,所述夹持臂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顶杆,所述顶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能够移动至所述定位槽中;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且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下端固接于所述夹持臂,上端固接于所述顶杆;操作臂,所述操作臂铰接于所述夹持臂,且能够通过压制所述顶杆使所述顶杆移动至所述定位槽中。优选地,所述操作臂包括依次连接的以下段:铰接段、顶压段以及手持段,所述铰接段铰接于所述夹持臂,顶压段与所述顶杆相配合以压制所述顶杆使所述顶杆移动至所述定位槽中,手持段上设置有防滑螺纹。优选地,所述定位槽包括:夹持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夹持件内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顶杆相对应的端面的形状相同。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环形外框,该环形外框沿径向方向上形成有多个通孔;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贯穿相对应的多个所述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依次相螺接的弹性伸缩段、中间段以及操作段,所述中间段贯穿所述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优选地,所述操作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螺纹,所述螺母与所述环形外框之间设置有垫片。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环形外框的周向方向等间隔的设置。优选地,所述夹持臂与操作臂连接处还设置有止挡垫块,所述止挡垫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夹持臂以形成止挡状态或工作状态。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钻孔机通过底座固定,底座上的定位槽用于固定需打孔器件,夹持臂上夹持有顶杆,顶杆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当顶杆被操作臂压制至定位槽时,完成打孔,再将操作臂放松,所述弹性复位元件将顶杆弹回到初始位置,取出已打孔过的器件,完成打孔,该种打孔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操作者的操作,从而提高了打孔效率,简化了生产过程。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说明本技术的一种钻孔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说明本技术的夹持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 底座2定位槽3 夹持臂4第一通孔5 第二通孔6顶杆7 弹性复位元件8操作臂81铰接段82顶压段83手持段21夹持件22 凹槽211环形外框212定位件9弹性伸缩段10中间段11操作段213 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附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轮廓上可以区分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器件距离的远与近。在本技术的一种钻孔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钻孔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定位槽2 ;夹持臂3,所述夹持臂3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2相对应的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 ;顶杆6,所述顶杆6贯穿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且能够移动至所述定位槽2中;弹性复位元件7,所述弹性复位元件7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之间,且所述弹性复位元件7的下端固接于所述夹持臂3,上端固接于所述顶杆6 ;操作臂8,所述操作臂8铰接于所述夹持臂3,且能够通过压制所述顶杆6使所述顶杆6移动至所述定位槽2中。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钻孔机的底座I设置于最下层用于固定支撑的作用,所述定位槽2设置于底座I的上表面,用于夹持住待加工器件,与该定位槽2相对应的上方设置有顶杆6,所述顶杆6被夹持臂3夹持住,但能够在夹持臂3中移动且没有操作时,顶杆6可以自由地回到初始位置,夹持臂3上还固接有操作臂8,操作臂8可以给顶杆6 —个压力从而顶压所述顶杆6在所述顶杆6的长度方向上滑动,该钻孔机结构简单,打孔效率高,在生产的过程中简化生产。以下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中,图2所示的夹持件21对待打孔器件进行固定夹持。在该种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操作者操作操作臂8,以给顶杆6向下的一个冲力,使得待加工器件冲出一个通孔,所述操作臂8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以下段:铰接段81、顶压段82以及手持段83,所述铰接段81铰接于所述夹持臂3,顶压段82与所述顶杆6相配合以压制所述顶杆6使所述顶杆6移动至所述定位槽2中,手持段83上设置有防滑螺纹。在该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待加工器件会承受很大的冲力,在加工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固定装置,夹持住待加工器件,因此,定位槽2可以包括:夹持件21以及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孔机,其特征在于,该钻孔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定位槽(2);夹持臂(3),所述夹持臂(3)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2)相对应的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顶杆(6),所述顶杆(6)贯穿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且能够移动至所述定位槽(2)中;弹性复位元件(7),所述弹性复位元件(7)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之间,且所述弹性复位元件(7)的下端固接于所述夹持臂(3),上端固接于所述顶杆(6);操作臂(8),所述操作臂(8)铰接于所述夹持臂(3),且能够通过压制所述顶杆(6)使所述顶杆(6)移动至所述定位槽(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清明查尚强陶善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求精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