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41915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半导体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主体材料的结构通式如下:式中,R1,R2均为C1~C20的烷基,n为10~100的整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中,芴是平面联苯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刚性,蒽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聚咔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电致发光聚合物,它具有较好的空穴迁移率,9位进行烷基化修饰,从而改善聚咔唑衍生物的溶解性能和成膜性能,通过在聚咔唑主链上引入螺[芴-氧杂蒽],有利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自1987年柯达公司C.W.Tang等人首次报道通过蒸镀方法制备出以Alq3为发光材料的双层器件结构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就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有机电致发光可分为荧光和磷光电致发光。根据自旋量子统计理论,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形成概率比例是1:3,即单重态激子仅占“电子-空穴对”的25%。因此,来自于单重态激子的辐射跃迁的荧光就只占到总输入能量的25%,而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就可以利用全部激子的能量,因而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现在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大多采用主客体结构,即将磷光发射物质以一定的浓度掺杂在主体物质中,以避免三重态-三重态的湮灭,但是其发光效率还是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效率较高的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螺[芴-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如下:式中,R1,R2均为C1~C20的烷基,n为10~100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其特征在
于,其结构通式如下:
式中,R1,R2均为C1~C20的烷基,n为10~100的整数。
2.一种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无氧环境下,将摩尔比为1:1~1.2的结构式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B添加入含有催化剂和碱
溶液的有机溶剂中溶解,于70~130℃下进行Suzuki耦合反应12~96小时,
降温后停止耦合反应,分离提纯反应液,得到如下结构通式的所述螺[芴-
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材料:
式中,R1,R2均为C1~C20的烷基,n为10~10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
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或四三
苯基膦钯;所述催化剂与所述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20~1: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芴-氧杂蒽]和咔唑单元共聚物蓝光主体
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摩尔比为1:4~8的醋酸钯与

\t三(邻甲基苯基)膦混合物,或者摩尔比为1:4~8的三二氩苄基丙酮二钯与
2-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联苯混合物;所述催化剂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张振华王平钟铁涛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